APP下载

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3-12-01许淑珍杨沛月杨俊胡明德徐龙剑姚玉乔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0004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江西吉安4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南昌0006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腧穴大肠穴位

许淑珍 杨沛月 杨俊 胡明德 徐龙剑 姚玉乔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0004;.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 江西 吉安 4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 南昌 0006)

痔疮是肛肠科比较常见的肛周疾病,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则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便秘则是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痔术后便秘患者主要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加长;大便比较干硬,呈羊粪状或硬块状;排便时有不尽感或阻塞感等表现[1]。目前针对痔术后便秘的治疗方法种类很多,如口服药物﹑直肠给药等,虽然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好地解决痔术后便秘这一难题,本研究采用了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其操作方法简便﹑副作用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8 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00 例痔术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8~64 岁,平均年龄(41.32±5.08)岁;病程4~19 年,平均病程(11.15±1.29)年。观察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42.18±5.12)岁;病程5~18 年,平均病程(11.24±1.18)年;2 组患者均采用外剥内扎的手术方式且为术后48 h 内出现便秘者。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痔手术方式﹑术后出现便秘的时间等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并结合临床情况拟定:(1)术后大便排便非常困难;(2)术后大便排便有不尽感及坠胀感;(3)术后大便性状类似于羊粪状或坚硬块状;(4)肛门直肠在术后解便有阻塞感或梗阻感;(5)大便排便需要用手法帮助(如用手抠出﹑盆底肌支持等)。明确诊断需要符合其中的2 项或者2 项以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痔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手术后出现便秘症状者,便秘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够接受此方案进行治疗者;(3)年龄18~65 岁且无沟通障碍者,性别不限;(4)术前无便秘症状者。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者;(2)经检查发现有消化道严重病变者;(3)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4)术前有习惯性便秘病史或长时间服用易致便秘药物者;(5)有精神障碍而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1209,规格:5 mg/片)口服,每次5 mg,每天3 次,早中晚饭前各服1 次,治疗7 d。

1.5.2 观察组 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热敏灸。热敏穴探查方法:室温尽量保持在24~30 ℃,给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用点燃的纯艾条(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赣药制字Z20090348,22 g/支,每盒10 支)在此病热敏化腧穴的高发部位(腹部﹑腰部﹑四肢,以大肠俞﹑支沟﹑上巨虚﹑命门等附近为主)距离皮肤3 cm 左右的高度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6 种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但是远部热,表面不热但是深部热,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中的任何1 种灸感时,此即为腧穴热敏化现象,按照此法探查出相应的4 个热敏腧穴并标记好[3]。热敏灸治疗方法:分别在每个热敏化腧穴上按以下步骤进行施灸操作。先施行回旋灸2 min 温热腧穴附近的经络气血,继予雀啄灸1 min 增强敏化效果,再施以循经往返灸2 min 刺激经络之气,最后施以温和灸使传感更加明显,进而疏通经络﹑调理气机[4]。一次施灸的剂量以患者感觉透热现象消失为标准,热敏化腧穴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时间因人而异,即“量因人异,敏消量足”[5]。艾灸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灸感,可依据患者的灸感适当调整灸法,治疗期间施灸者应集中精神,避免烫伤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治疗从术后第1 天开始,每日灸1 次,连续灸7 d。

(2)穴位贴敷。①方药组成:大黄10 g,枳实20 g,厚朴15 g,生地10 g,白术15 g,黄芪30 g,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均取自江西百神药业。②制作方法:将全部的颗粒制剂用30%甘油调和成膏状,每个穴取1 g,制作成直径为3 cm 大小的圆饼状,置于宽为4 cm 大小的正方形敷贴中心。③贴敷方法:为患者选取合适的体位,暴露贴敷部位,取神阙﹑关元﹑中极﹑双足三里进行穴位贴敷,每个穴位予1 贴,从术后第1 天开始,每天1 次,每次贴敷时长为6 h,每天9 点前实施,连续贴敷7 d。如有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取下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6 观察指标

1.6.1 主要症状评分 (1)排便困难﹑费力程度:无,计为0 分;偶尔,计为1 分;时常,计为2 分;经常,计为3 分[6]。(2)排便所需时间:<10 min/次,计为0 分;10~20 min/次,计为1 分;21~30 min/次,计为2 分;>30 min/次,计为3 分[7]。(3)排便频率:1~2 次/d,计为0 分;1 次/3 d,计为1 分;1 次/4 d,计为2 分;≥1 次/5 d,计为3 分。(4)大便性状:参照Bristol 分型[8],Ⅰ型为一粒粒坚果状的硬球;Ⅱ型为腊肠样,表面不平;Ⅲ型为腊肠样,表面有裂缝;Ⅳ型为腊肠样,表面光滑且柔软;Ⅴ型为柔软光滑块状;Ⅵ型为糊状;Ⅶ型为水样。将Ⅳ~Ⅶ型计为0 分;Ⅲ型计为1 分;Ⅱ型计为2 分;Ⅰ型计为3 分。

1.6.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2 组患者的相关症状,并记录患者有无腹部不适﹑恶心或呕吐﹑头晕及皮疹等相关不良反应或者过敏反应发生,比较2 组患者以上症状发生的概率。

1.6.3 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并结合临床拟定,痊愈:便秘症状全部消失,基本恢复到术前的水平,治疗效果指数≥90%;显效:便秘症状显而易见地改善了,临床症状大部分未出现,70%≤治疗效果指数<90%;有效:便秘症状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40%≤治疗效果指数<70%;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治疗效果指数<40%。便秘症状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7 d 后,2 组患者的症状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效果均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n=50)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n=50)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 2 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 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恶心﹑头晕﹑皮疹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50) 例

2.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7 d 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n=50) 例

3 讨论

便秘是痔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症状,如肛门局部水肿﹑术口疼痛﹑创面出血﹑肛门不同程度坠胀等,这些都非常影响患者术后伤口的恢复[10]。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脏腑失于调和﹑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如《诸病源候论·卷之十四》曰:“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黄帝内经》曰:“津液甚,则大便调和。”“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由此可见,排便会受到各个脏腑的影响,正如《黄帝内经》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故治疗关键在于调和脏腑,调节津液,调理胃肠气机。本研究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之法进行治疗,以达到“刺激于外,调节于内”的效果[11]。

人体的腧穴存在2 种不同状态,一种是静息态,另一种是敏化态,其中敏化态腧穴较为特殊,它对外界刺激具有特异性,即小刺激产生大反应[12]。临床研究证明艾热为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方式,采用艾条施灸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起到温阳通腹﹑调理脏腑的作用[13]。研究通过探查得出治疗便秘的热敏化腧穴主要为大肠俞﹑上巨虚﹑命门﹑支沟4 个穴位。其中大肠俞为大肠之气输布注入之处,能调肠理气;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故能调理脾胃﹑宽肠导气;命门是元气的根本所在,能固本培元,以资脏腑;支沟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调理脏腑﹑通行诸气的作用。以上诸穴予热敏之法灸之,以达病所,起调理胃肠气机之功效,从而治疗痔术后便秘[14]。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经典且常用的一种,可运用于各种疾病,且临床效果较好。将药物贴到治疗穴位,进而加强对腧穴的刺激,达到“内病外治”之效[15]。其次,穴位贴敷不仅可以排除肝脏首过效应的干扰,亦能使血药浓度维持的时间延长;并且减少一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使药效得到保证的同时,用药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16]。贴敷方药中大黄﹑厚朴﹑枳实三者合用可加速积滞下行,起泻下通便之效;白术﹑黄芪能行气通便;生地可养血生津,各药共用可益气生津﹑润肠通便。贴敷取穴神阙﹑关元﹑中极﹑足三里,其中神阙为人体全身的经络之海,连接五脏六腑,能和胃理肠[17];关元为小肠之募穴,能补益下焦﹑理气和胃;中极为任脉气血所达最高点处,可益气活血止痛﹑改善消化;《针灸大成》言“肚腹三里留”,凡是肠道疾病,都可以选取足三里,且足三里有通腑健脾之效,予以药物贴敷四穴,可运化脾胃﹑调节肠腑﹑行气通便,对治疗痔术后便秘具有明显的效果[18]。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痔术后便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操作手法简单方便,无创伤,经济实惠,所以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腧穴大肠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大口喝水促排便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