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2023-12-01吴海武顾秋平谢宝全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白头翁益生菌菌群

吴海武 顾秋平 谢宝全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肠道慢性迁延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环境﹑饮食﹑精神及免疫有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明确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1]。UC 在内镜下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点,患者大多有腹痛﹑腹泻甚至便血,且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3]。西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且患者病情容易迁延不愈。近年来,生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更高的临床缓解率,但是高昂的价格及长期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仍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UC 的方法是临床关注的重点[4-6]。中医药在治疗UC 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为UC 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7-9]。另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肠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并由此导致UC 的发生和发展。动物实验证明,益生菌可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缓解小鼠实验性结肠炎[10];而临床采用益生菌治疗UC 也得到了认可及研究证实,这为UC 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11-12]。然而,最近一项关于益生菌治疗UC 的系统综述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证明益生菌可有效实现或维持UC 的缓解[13]。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主治热毒痢疾[14]。现代药理学发现,白头翁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结肠癌和克罗恩病[15-16]。本研究旨在观察白头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UC 患者临床疗效,并探索其相关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2 年2 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 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6~61 岁,平均(36.12±2.40)岁,病程0.8~6.1 年,平均病程(2.21±0.72)年,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为(8.14±1.14)分;观察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4~59 岁,平均(34.30±2.11)岁,病程1.2~5.7 年,平均病程(2.43±1.22)年,DAI 评分为(8.32±1.42)分。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DAI 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道德理事会审核,患者及家属采取自愿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炎症性肠病共识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17];(2)经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病变部位在左半结肠;(3)属轻﹑中度活动期的UC 患者;(4)年龄18~65 岁;(5)治疗前2 周停用相关治疗UC 药物。

1.3 排除标准

(1)患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疾病的患者;(2)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者;(3)孕产及哺乳妇女;(4)因各种原因退出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美沙拉秦治疗,给患者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莎尔福,Losan Pharma GmbH,规格:0.5 g),1 g/次,4 次/d,持续治疗4 周。观察组予以白头翁汤内服,每天1 剂,100 mL/次,2 次/d,持续治疗4 周。处方:白头翁15 g,延胡索15 g,苦参15 g,槐花15 g,秦皮15 g,白及15 g,黄柏15 g,葛根15 g,黄连6 g,甘草6 g,药材均来源于赣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并统一负责代煎。同时联合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亿活,法国BIOCODEX,规格:0.25 g),0.5 g/次,2 次/d,持续治疗4 周。

1.5 疗效评价

治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肠镜检查炎症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肠镜检查肠道炎症范围﹑严重程度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肠镜检查肠道炎症状态及范围无变化或扩大。

1.6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

治疗前后参照Mayo 疾病活动指数[18]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每项0~3 分,总分12 分;积分评估项目包括排便情况﹑便血﹑内镜表现及病情评价等。

1.7 内镜下肠黏膜病变评分

根据肠镜检查镜下肠黏膜表现进行评分,包括红斑﹑血管纹理﹑黏膜易脆性﹑糜烂﹑溃疡﹑出血等;正常(0 分);红斑﹑血管纹理模糊﹑黏膜轻度易脆性(1 分);明显红斑﹑血管纹理消失﹑黏膜易脆﹑糜烂(2 分);溃疡形成﹑自发性出血(3 分)。

1.8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

2 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周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 和TNF-α 水平。

1.9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30) 例

2.2 临床DAI 评分及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临床DA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周后,2 组患者DA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治疗前内镜下肠黏膜病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2 组患者肠粘膜病变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2 组治疗后肠黏膜病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DAI及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n=30) 分

表2 2组DAI及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n=30)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3 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血清TNF-α 及IL-1β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TNF-α 及IL-1β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30) ng/L

表3 2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30) 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3 讨论

UC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肠黏膜迁延不愈的炎症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UC 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异常,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移位,进一步诱发了免疫异常激活,导致炎症细胞因子失衡,促炎症细胞抑制释放增多,从而引起肠黏膜的损伤[19]。益生菌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缓解肠道炎症损伤[11]。益生菌可改善UC 的临床症状及缓解肠道炎症状态,可作为辅助药物在UC 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其临床疗效也令人鼓舞[20]。

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UC 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也使其在临床研究中备受关注[21]。在多项临床荟萃研究中显示,中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代谢进而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UC 的肠道炎症反应[2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中医治疗 UC 的新靶点,例如,中药可以在 UC 治疗期间丰富有益细菌种类并减少有害细菌[23]。中药可以通过丰富有益菌群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群,减少致病菌,从而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缓解肠道炎症反应[23]。有研究显示,白头翁汤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与免疫调节作用,降低大鼠结肠指数﹑ 溃疡面积﹑ 结肠组织中 TNF-β 和IL-8含量以及激活过氧化物酶活性[24-25],且其处方组成黄连﹑黄柏在药理学中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杀灭肠道多种致病菌[26]。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白头翁可有效抑制肠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说明其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及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均衡的菌群关系对缓解UC 肠道炎症不可或缺,二者的协同作用或许可为UC 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在本研究中,采用白头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UC 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β 及TNF-α表达也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白头翁汤联合益生菌对UC 肠道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机制通过调控肠黏膜上皮细胞免疫平衡功能,减轻促炎因子对结肠黏膜的损伤,促进黏膜愈合。另外,在研究中也发现,2 组患者治疗后的内镜评分均较前改善,肠黏膜病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是与治疗时间周期短有关,为此将继续观察该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UC 在中医辨证中为脾虚湿热内蕴,治疗则需益气健脾﹑凉血解毒﹑化瘀止血。白头翁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我们认为白头翁汤用于治疗UC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白头翁汤与益生菌在治疗肠道炎症疾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价格便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白头翁益生菌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白头翁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想改名的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