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兴而“作”,“业”有所成

2023-12-01戴津津

教育界·A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举措作业设计双减

【摘要】现如今,数学作业的布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完成配套习题册相应的内容,这样的作业活力不足、深度不够、品质不高。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如何给学生布置有温度、有高度、有梯度的作业等方面做一些研究,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业设计;举措;“双减”

作者简介:戴津津(1989—),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

针对部分教师的“题海战术”和部分家长的“辅导班战术”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被各种作业、训练填满和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之风随之兴起,关于高质量作业设计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可见,学校和教师进一步提升作业质量迫在眉睫。

一、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成了关注的焦点,而家庭作业的安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作业活力不足

以往的作业形式单调固化且活力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却往往被部分教师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另外,有的学校的教师只是按照配套练习册的内容来布置作业,全班学生甚至全年级学生做的都是同样的作业,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业也没有差异,这容易导致学生完成的作业千篇一律,仿佛都是一个学生做出来的,体现不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1]。

(二)作业深度不够

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知识建构过程,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结论,所设计的作业不够有深度。如:教师会为学生总结某类题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只要遇到这类题,就按照相应的思路去做;或者会梳理各类知识点、计算公式让学生机械地背诵、默写。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许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当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还是无从下手,无法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作业品质不高

当前,一些学生的作业看似有创新之处,实则品质不高。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完苏教版数学教材上的“综合与实践”内容后,往往会给学生布置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后作业。而个别学生认为完成这样的作业会浪费自己很多时间,所以会在网上找现成的照抄,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具体举措

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学作业的质与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要在作业的量上做减法,还要在作业的质上理性地做加法。换句话说,就是在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布置学生喜欢做、乐于做的形式丰富的作业,来增强作业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真心喜欢某项作业时,即使需要用较多的时间、花较多的精力来完成,他们也不会觉得这项作业是负担。

(一)设计有温度的作业

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呢?其实,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自己能解决相关问题的或者融入游戏的作业,学生大都十分喜欢、比较感兴趣[2]。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感到温暖的、舒心的有温度的作业。

例如,在教学完“角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布置了如下作业:1个正方形被剪掉1个角,还剩几个角?一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还剩5个”。对此,教师进行引导:“是这样吗?你们要不要再考虑考虑?”于是,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如果剪去角的方式不同,那么正方形剩的角的个数就会不同,进而通过小组讨论证实:若沿着某条直线剪,则所剩的角可能有3、4、5个;若沿着曲线或折线剪,则所剩的角的个数还会有多种可能。对于这样的需要进行一次次操作和思考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学生也并不觉得烦琐,反而很有干劲,还在最后解决问题时获得了成就感。

又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引入了一则事前精心创编的关于两个人争论某个三角形究竟是等腰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的故事,并布置了“一起辩一辩”的作业,让学生思考究竟谁对谁错,这个三角形到底是什么样的。这项作业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他们自主地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得出答案,一场班级辩论赛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最后,学生们认识到原来这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他们为自己得出答案感到十分激动、兴奋。

有温度的作业在数学课程中发挥着诸多优势,脱离了概念、公式的桎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能从这类作业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沉浸式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设计有高度的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个方面。这集中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也说明数学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布置数学基础作业的层面,还应使作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生学完“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一只蝴蝶停留在小明同学座位的上方,那么你能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这只蝴蝶在教室里的位置吗?对此,有的学生表示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其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可见,设计这项作业给学生带来了立体思维上的挑战,可以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悄然滲透空间观念。

有高度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可以在新授课结束后布置。虽然课堂结束了,但思考还应继续。

(三)设计有梯度的作业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但部分教师常常会为全班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这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当前,教师需要对作业形成新的认识,对作业进行合理分层,注重设计有梯度的数学作业,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形式、数量、难度。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学生所处的层次;然后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基础性作业、提优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自由选择做相应的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时不应给学生贴上层次分明的标签,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会随着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层次,鼓励学生以变化的眼光评价自己,树立不断进取的目标,从而向更高水平发展[3]。

(四)设计有态度的作业

学习各种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时设计有态度的作业。

例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草坪上被人踩出来的小路,你觉得这些踩草坪的人是怎么想的呢?你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如果你是有关负责人,你打算怎么解决?对此,有的学生说:“这些人之所以踩草坪,主要是因为他们想抄近路,不愿意多走路。这一现象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就是,如果把在草坪周围修的两条路看成是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那么草坪上的路就是三角形的第三条边。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些人不想走比草坪上的路长的另外两条路。针对这一现象,如果实际情况允许,就可以按照人们在草坪上走的路线修一条路。如果情况不允许,就应该加大对爱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倡导人们守护共同的家园。”

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也想抄近路,但并未结合数学知识去思考为什么要抄近路。而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简单说明抄近路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常见的现象背后蕴含着数学原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勵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布置如写日记、周记或者制作手抄报之类的作业,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五)设计有维度的作业

做数学作业并非简单地做题,数学实质上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关联。因此,教师可通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设计有维度的作业。

例如,在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后,教师运用一首打油诗布置了如下作业: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学生尽管还未系统地学习过倒推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若能饶有兴趣地把这首诗读上几遍,明晓诗的意思后再推理,也可正确作答。面对趣味盎然的打油诗,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作业内容,创设别样的问题情境,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做题时的疲惫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又如,教师展示了一张画有若干火柴的图片,要求学生思考怎样移动3根火柴,使之变成2个汉字。一开始,不少学生只想到了“三”和“田”2个汉字。而有一名学生提出可以把构成“三”字的火柴旋转90度变成“川”字,并画出了示意图。教师对此给予了肯定。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是一个经过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历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布置符合学生能力且有维度的作业,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且,对于有备而来、具备钻研精神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评价。

(六)设计有深度的作业

部分教师对有深度的作业存在误解,以为像奥数那样的学生无法快速想到答案的题目才是有深度的,其实并非如此。有深度的作业应该是需要对某些知识有深刻理解并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作业。

例如,在学生学完方程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布置了下面这道开放性习题。请在“□”中填入合适的数,再解方程:6(x-6)=□。然后请你写出自己在“□”中填入这个数的理由。对此,一位填“0”的学生的理由是: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只要使括号里的式子计算结果为0即可。一位填“6”的学生的理由是:6×1=6,当x=7时,括号里的式子计算结果为1。还有学生认为填入6的倍数比较容易计算,所以填入了“60”。这项作业并不只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解方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学生考虑所填入的数字要方便自己解答,需要学生对方程有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学生学完小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展示了3个问题:1.既然有了整数,为什么还要有分数?2.既然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有小数?3.小数就是很小的数吗?提出这3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小数、分数和整数的理解。类似地,在教学完圆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圆美在哪里?对称图形又美在哪里?”等问题,让学生深入认识圆及对称图形的知识。

(七)设计有密度的作业

这里的“密”是指一项作业的花样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可以从题目的角度考虑,还可以从出题人的角度考虑,如可以安排学生之间相互出题,让学生给自己的家人出题,或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并找到某些数学规律……布置这样的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更能增进学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比如,教师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左右,在班级内开设“数学门诊”,让学生自愿报名担任“门诊医生”,再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门诊医生”的最终人选。当上“门诊医生”的学生需要在“诊断”同学的问题、给出“诊治建议”后进行自我总结,并撰写“坐诊记录”;上门“求诊”的学生需要在接受“诊断”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求诊”经历,撰写“求诊记录”。

结语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做传统的作业时常常需要克制自己爱玩的天性,也需要家长的督促,但这容易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此,只有研究什么样的作业少量且有趣,才有利于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巩固知识,又能对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动力。当学生愿意用心地去完成每一项数学作业时,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愉悦的。笔者希望教师能乘着“双减”的浪潮,在创新作业设计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2]刘伟男.好玩作业,好解趣题[J].小学教学研究,2020(19):9-12.

[3]潘苗苗.论英语“自助餐”式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19):22-24.

猜你喜欢

举措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