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语空间语言“上、下”的认知

2023-12-01施院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苗语词缀湘西

施院毛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北京 102488;2.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引言

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范畴之一,空间由物理空间、认知空间和语言空间组成。物理空间是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认知空间是人类对物理空间感知的结果,语言空间(Spatial Language)是人类利用特殊的语言结构所表征的认知空间[1]。空间语言是语言对空间概念的表达。Levinson(2003)[2]和Levinson &Wilkins(2006)[3]通过对人类语言空间范畴的研究,认为人类语言的空间认识有静态空间(Stasis Space)和动态空间(Kinesis Space),静态空间语言表现为位置方位,可分为不受观察者视角影响的非角度空间和根据观察者视角的有角度空间。非角度空间包含拓扑空间、指示空间和地名空间。有角空间的称为参照框架。动态空间语言表现为物体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4]。Levinson(2003)提出语言空间参照系分为以参照者为中心的相对参照系、以物体为中心的内在参照系和以环境为中心的绝对参照系三类。

本文主要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讨论湘西花垣县补抽乡聚福村甲卡苗寨苗语(以下简称湘西苗语)“上、下”的空间语言。湘西苗语的“上、下”既可以表示静态空间,也可以表示动态空间,表示静态空间时是方位词,表示动态空间时是动词。但是,湘西苗语静态空间的“上、下”和动态空间的“上、下”是用不同的词来表征的。湘西苗语表示静态空间的方位词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方位词:lŋ35“上”、kji22“下”、lŋ35ntu31“上面”、kji22ntu31“下面”、ta22ŋ31“上面”、taŋ53xaŋ44“下面”。另一类是湘西苗族的火塘方位词:ŋ31pu44“上坡”、xaŋ44pu44“下坡”、xaŋ44qo35“下边”。湘西苗语表示移动空间的动词:t35“上”、lo35“下”tshu53“上”、o35“上”、lja44“下”、qwei44“下”等。

一、静态空间“上、下”的认知

位置方位空间总要依赖于一定的参照框架或坐标,湘西苗语的位置方位空间的认知也是如此。我们认为苗语对位置空间的认知主要以人体部位为参照框架,以qo31ti44“背篓”为例,背篓的小孔称为lɛ53qɛ53ti44“背篓的眼睛”,低部称为pu35ti44“背篓的屁股”,豁口称为qa31lŋ35ti44“背篓嘴”等,都是以人体部位为参照框架的。湘西苗语的方位词也与山川河流有密切联系。如xaŋ44“山谷”可表征“下方”ŋ31“高山、大山”可表征“上方”。湘西苗族对方位空间的认知主要以自然物为坐标,如太阳、河流、山川等。湘西苗语用日出”表征“东方”,用日落”表征“西方”,“上游”用ŋ31u53、t35u53表征①(1)①湘西苗语零声母音节或元音韵母自成音节时,读音含喉塞音,因不区别音位,所以省去不写,下文也一样。,就是静态空间ŋ31“上”+u53“水”或动态空间的t35“上”+u53“水”,下游和上游的表征相反,下游xaŋ44u53、lo35u53也就是静态空间的xaŋ44“下”+u53“水”或动态空间的lo35“下”+ u53“水”表征下游。

(一)自然界静态空间方位的认知

湘西苗语静态空间的方位词如下:

ta22ŋ31上面 taŋ53xaŋ44下面

湘西苗族对较大范围的空间关系进行表征时,多用“河流、山川”为参照物。方位词lŋ35ntu22“上面”中的lŋ35,本义是“口”,人体部位“口”就是其认知原型。kji22ntu31“下面”在湘西苗语参照物和认知原型不太明确。ta22ŋ31“上面”,taŋ31xaŋ44“下面”,认知原型明确,以“山”为参照物,ŋ31根据石如金《苗汉汉苗词典》[5]449的解释:“①岭;②上面、高处。”《现代汉语词典》[6]832第7版“岭”的意义有:“①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②高大的山脉;③特指大庾岭等五岭。”从这两本词典给出的解释,可以肯定的是,湘西苗语ŋ31的本义是“山”“岭”,ŋ31的认知原型为“山”“岭”,以“山”“岭”为参照物,从“山”“岭”隐喻“上面、顶部、高处”。认知语言学认为充当源域的一般都是可以直接被理解的,直观感受到的事物,如湘西苗语ŋ31的源概念“山”“岭”是直接可以直观感受的,目标域概念“上面、顶部、高处”比源概念更抽象。

xaŋ44《苗汉汉苗词典》[5]232的解释:“①山谷;②下面、下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6]1135的解释:“山谷为两山之间低洼而狭长的地方,中间多有溪流。”湘西苗语xaŋ44以“山”为认知框架,认知原型为“山谷”,从“山谷”隐喻出“下面、低处”概念。xaŋ44的源域概念为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山谷”,目标域概念为抽象的“下面,低处”。

湘西苗族世居于崇山峻岭,对空间的认识往往起始于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所选取的空间参照框架带有明显的地方性知识和主体性经验。湘西苗语以山为参照框架,以“山”和“谷”为认知原型,来区分ta22ŋ31“上面”和taŋ53xaŋ44“下面”,也就是ta22ŋ31“上面”为“山”,taŋ53xaŋ44“下面”为“谷”。

湘西苗语的ta22ŋ31“上面”、lŋ35ntu31“上面”、lŋ35“上面”可以表征垂直上方的拓扑空间,也可以表征斜上方的拓扑空间,可表征表面接触的拓扑空间,也可以表征表面不接触的拓扑空间。taŋ53xaŋ44“下面”、kji22ntu31“下面”、kji22(下面)可以表垂直下方,也可以指斜下方。如:

上 水 很 多 词缀-蜻蜓 (一般情况下这里的蜻蜓和水面没有接触)

水上有很多蜻蜓。

上 水 有 一 手 船 (这里的水上,船和水面是有接触的)

水上有一艘船。

(3)ta31-m44tɛ31qa35kji35u53mŋ44o44.

词缀-鱼 沉去下 水 去 了

(这里的水底指河里,河床之上)

鱼沉到水底去了。

(4)ljaŋ44lo35kji35u31.

埋 下 下 水(这是的kji35u31(水底)指河床下面)

埋到水下去。

(二)火塘静态空间方位的认知

湘西苗语表征火塘静态空间方位的词有:

上 坡 下 坡 下 边

这组词[7]是湘西苗语特殊的专门用来表征火塘静态空间方位的方位词。湘西苗族的传统民居主屋一般呈一字形,可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堂屋,堂屋两侧一边有火塘,一边有灶。有火塘的部分会铺上木板,防潮干爽,苗语称为pɛ22zŋ31“地楼”,有灶部门,称为pa51p44“屋尾”。湘西苗族有石、吴、廖、麻、龙等大姓,姓氏的不同,火塘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位于堂屋的左边,有的位于堂屋的右边。当地苗族平时活动主要在有火塘的地楼,以火塘为中心,用ŋ31pu22“上方”、xaŋ44pu22“下方”、xaŋ44qo35“下边”表征3个不同的方位。这三个方位也体现了苗族对方位的认知,是以自然界为坐标,以“山”为参照物的认知模式。pu22本义为“山”“山坡坡”,“山”“山坡”高于地平线,故可表征“上面”“上方”。

xaŋ44qo35“下边”是火塘静态空间方位中苗族供奉祖先的位置,是安置祖先灵魂的地方,坐在这个方位的人不能有粗俗言行,否则对祖先不敬。湘西苗族一般实行土葬,去世的先人埋在地下,从这里可以扩散和引申到在家里,供奉祖先的方位为xaŋ44“下”。在湘西苗族的认知里,已经过去的时间为xaŋ44“下”,未来未到达的时间为t35“上”。

xaŋ44pu22“下方”,为客位、卑位,家中的晚辈,一般客人坐这个方位。与主人、贵客坐的方位相对,客位、卑位为xaŋ44“下”。

二、动态空间“上、下”的认知

空间位移是指空间范畴的位置、方位、方向、源点、终点等发生的移动或变化,包括位移体在物理空间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或变换的现实位移(Factive Motion)和抽象空间位置变换的虚拟位移(Fictive Motion)[4]。本文主要谈论的是现实位移。

(一)动态空间“上、下”义动词

“上、下”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而定出的高低标准,高者为“上”,底者为“下”。湘西苗语表征“上”“下”动态位移空间的动词有:

lo35下 ta31下 lja44下 qwei44下

这些位移动词表征的空间位移事件是可观察、可感知的物体物理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现实位移。

(二)位移动词“上、下”的认知

从 脚 上 上 到 上 山 要 一 早 词缀-早

从山脚爬到山顶要一早上。

(6)a31ko44to53noŋ44o55t35qæ31taŋ31t35tæ44loŋ35qæ31taŋ31.

一棵 瓜 这从 脚 坎 墙 上 到 上 坎 墙

这棵瓜从墙脚爬到了墙头。

(7)tshe44zi44t35doŋ31pu44tu31.

车 在 爬 到顶 坡 陡

汽车爬上了矮寨坡。

(8)a31tɛ44pu44noŋ44kjæ31nan31t35.

一 根 坡 这 很 难 上

这条坡好难攀爬。

(9)ta31-mo31t35lŋ35ntu35la31.

词缀-猫 上(动)上(名)树 了

猫爬到树上了(猫从树的底部向高处爬)

词缀 -水 上 鱼 词缀 -坡 上 到顶

水里的鱼逆流而上,岸上的坡要爬到山顶。

(11)qo31-ntu35t35u51,a35p44a44.

词缀-树 上 水 又 发芽 了

树木吸收水分,又发芽了。

(12)kæ53ɛ53p44naŋ44t44a35t35u51o44.

(意义不确定)檐屋的 柴 又 上 水 了

屋檐下的柴火又潮湿了。

2.lo35“下”,以说话人的空间位置为参照点,也可以移动物体为参照点,物体由高处往低处移动,或是物体由河水下游往上游移动。例如:

(13)lo35ŋ44naŋ44naŋ31ljɛ44ho35soŋ44la31.

下 梯子 的 时候 要 小心 了

下梯子的时候要小心了。

(14)lo35bu44la31i44ko53moŋ44.

下 坡 也 比较 累

下坡也比较累。

你 下 哪里 吗

你 上 哪里 吗

在例(15)例(16)这两句话中,目的地的位置是未知的,在不能区分目的地地势和所处位置的高低的情况下,动词t35“上”、lo35“下”为“去、到”义,两者可以相互替换。但是在有明显高度差的情况下,去往地势高的地方用t35“上”,去地理位置底的地方用lo35“下”。例如:

我们 下 吉首 词缀 玩一天

我们下吉首玩一天。

他们 又 下 广 东 去 了

他们又去广东了。

游 上 游 下 一天天 活

也 难 做

整天东游西,活儿都不做。

词缀-舞动 上 词缀-舞动 下 不 知道 他 想 做 什么

整天上蹿下跳,不知道想做什么。

(22)moŋ31i31-a5331i31-a53lo35, tʂha35qo31-31.

你 词缀-翻 上 词缀-翻 下 找 词缀 -什么

你到处乱翻,找什么。

2.tshu53“上”,本义为“增加,添加”隐含“上”义,可从认知意象图式中得到启发。 Langacker和Lakoff认为语义的中心部分是意象图式,这类图式由一些基本的拓扑结构和几何图形所形成的图像。Lakoff(1987)总结归纳出几个主要的意向图式,并提出射体(Trajecror),界标(Landmark)路径(Path)等概念,认为这三者所显示的各种相对位置、形状、尺寸、维度、作用等信息,可以构成英语“over”的意象图式,如:动静关系,覆盖关系,接触关系,方位关系,路径关系,距离关系等等,可用来解释“over”的多义现象[8]。根据其覆盖关系和接触关系的意向图式,湘西苗语的tshu53隐含着“上”义。如:例(23),单车tshu53æ53“上油”,油为射体,单车为界标,射体与界标有接触关系。例(24),菜为射体,界标为碗,在碗里添菜,菜和碗具有覆盖关系。例(25)的缝纫机上油也一样,油为射体,与缝纫机上油处即有覆盖关系,也有接触关系。

(23)tæ44tshɛ44ljɛ44tshu53tɛ53æ53.

单车 要 加 孩子 油

单车要上点油。

(24)lje44x35nɛ31qha35tshu53ei53lɛ31.

要给人 客 上 菜语气词

要给客人在上菜唻。

机子 要 上 油, 才能 可以 缝 得 衣服

缝纫机要上油,才能继续缝衣服。

(26)tɛ31k44tɛ31ntsoŋ51,x35mp44o35tɛ51ɡa31.

弟弟/妹妹 成 疮 帮 他 上 点 药

弟弟/妹妹长了疮,给他/她上点药。

他 受伤 脚 了 要 找 药 师 帮 上 药

他脚受伤了,要招医生帮上药。

5.ta31/ lja44“下”,表征:物体从高空坠落下。如下雨、下雪、下冰雹均用等,专门表示天气现象。例如:

(28)pæ31ti44ta31mpɛ35a31ni44ta31noŋ44.

外面 下 雪 还 是 下 雨

外面下雪还是下雨。

(29)pæ31ti44lja44moŋ44,qa44gaŋ44tɛ53tɛ53poŋ44moŋ44no35u53moŋ44.

外面 下 雨 不 给 孩 子

出 去 玩 水 雨

外面下雨,不能让孩子出去玩雨。

(30)tho53gjæ44ta31mpɛ35,nɛ31k44na35t53ŋu35.

结 冰 下 雪 路 非 常 滑

结冰,下雪,路上好滑啊。

6.qwei44“下”,表征由内往外跌落,专指动物产蛋的动作行为。例如:

(31)ta51-qa35tha35nŋ44qwei44n44aŋ44?

词缀 鸡 今天 下 蛋 没

鸡今天下蛋了没?

一 个 蛋 鸭 这 是 昨 天 下 的

这个鸭蛋是昨天下的。

在湘西苗语表“上、下”义的位移动词中, tshu53“上”、o35“上”、ta31“下”、lja44“下”、qwei44“下”需要一定的语境才有“上、下”义,其中, tshu53的主要意义是“增加”,o35:穿、容忍、治疗等词义,在“上药”的时候才有“上”义,ta31、lja44专用于天气现象,如下雪、下雨、下冰雹;qwei44专门用于动物下蛋。虽然它们都属于位置发生改变的位移动词,但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三、空间语言“上、下”的隐喻

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Lacoff(1981)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9]。Lakoff和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书中,例举了82条概念隐喻,且将其分为三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性隐喻(Orientitional Metaphors),物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方位性隐喻又叫做方位隐喻,“方位”是人类与现实世界互动所形成的最基本经验,他可映射到其他若干概念域:如:时间、动作、抽象概念等[10]。湘西苗语的方位隐喻,从表方位可引申到时间域,社会域,经济域。

(一)静态空间的方位名词隐喻

(33)a31le31tɛ53kji31tu35nŋ44a31na35ti53tu53phɛ44tu53si31.

一 个 点 下 年 这 啊 非常 多 (意思不确定) 多 事

这个年底啊,好多事!

(34)kji31tu35tu35si35lŋ35tu35ko35i44xoŋ35tɛ53.

下 年 多 事 上 年 可以 歇 点

年底事多,年头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词缀 -大 媒人 坐 上方(苗歌常唱)

尊敬媒人坐上方。

(36)qa35nɛ31pj44ljɛ44toŋ35xaŋ22pu22.

去 人 家 要 做 下方

去别人家要坐下方。

(二)动态空间t35(“上)”、lo35(“下)”方位动词的隐喻

湘西苗语动态空间方位动词的隐喻范围比静态空间方位名词的隐喻范围大。可以从空间移动隐喻投射到时间域、社会域、经济域。

(37)maŋ35noŋ44næ31t35kwɛ51o44.

晚 这 人 上 官 了

现在人家升官了。

(38)næ31t35tæ44aŋ44aŋ44o31.

人 升 到 乡 长 了

人家升到乡长了。

他 们 两 三 年 这 做 上 去 了

他们这两三年做上去了(赚到钱了,财富上去了)。

年 这 的 谷子 上 手 上 桶(打谷子用的桶)

今年的稻谷非常好(比喻收成好)。

(41)a31p44nɛ31ei53tɛ53tɛ53lɛ53lɛ53t35ɛ35.

一 家 人 那 孩子 个个 上 给祖先的贡品

那家人的孩子个个有出息。

着 这 上 我 管 不 起

你 了

从现在开始我管不动你了

上 年 我 慢 要 去 和 他 们 做 活

年初我也要去和他们干活。

(44) ʂei35a44a35lo35qa35lɛ31.

花椒 汉族 又 下 价 了

辣椒又落价了。

上 价 豆 苗 烂

烂缸豆涨价了。

四、结语

方位“上、下”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基本概念。湘西苗族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对空间的表达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苗语对空间概念的表达通常以自然环境为参照,如以山川为参照物。湘西苗语表达“上”、“下”静态空间概念都离不开以山川为参照,如以ŋ31“山”“岭”、xaŋ44“山谷”、pu22“坡”为认知原型表征不同的语言空间。湘西苗语语言空间的认知如图1所示:

图1 湘西苗语语言空间的认识

湘西苗语空间语言“上”“下”通过方位隐喻,从最基本的空间域可投射到时间域、社会域、经济域等经济社会生活领域,表征时间、身份地位、财富、价格的变迁或位移。湘西空间语言的隐喻如图2所示:

图2 湘西空间语言的隐喻

猜你喜欢

苗语词缀湘西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黔东南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以凯里地区为例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释西夏语词缀wji2
湘西 国画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