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2023-12-01韩梅肖宜辉郭海港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大学生

韩梅 肖宜辉 郭海港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一、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2021年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辉煌成就、崇高传统、成功经验及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样做有助于让大学生更好地珍视党的历史,保持对党的信仰和追求,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1]故这项工作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能够推动大学生认识并把握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主动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在百年拼搏中,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站到今天这样一个高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对历史发展脉络具有清晰而又透彻的认知,从而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学习党史不仅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支撑基础,更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借助历史的长河和时代的浪潮,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历史规律,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时代潮头,从而实现青年兴旺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二)能够推动大学生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百年党史,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民主的历史。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百年党史的重要意义,将百年党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整合,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人们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等问题,避免被教条式思维所误导,进而在根本上增强高校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行为的政治意识。[2]

(三)能够推动大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传承红色基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弘扬奋斗精神,践行伟大实践,塑造了许多激励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浙西南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抗疫精神,大批视死如归、英勇善战的革命烈士,大批顽强拼搏的英雄,大批忘我工作的先进模范人物抛头颅、洒鲜血,讲奉献,敢为人先,它给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以丰富的营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可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始终坚守革命理想和信念,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确保青年学子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增强爱国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四)能够推动当代大学生增强中国自信、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高举旗帜,唱响主旋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时代新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强大决定着国家的强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关系国运兴衰和文化安全的大事,是民族精神自主的主要纽带。作为引领新时代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坐标,肩负使命,奉献才智,推动当代大学生增强中国自信、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实际状况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笔者于2022 年7—10 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教育学段分布为:本科生40.7%,研究生59.3%,分布情况较为合理。本次调查样本包括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四种,占比分别为18.6%、6.5%、67.4%和7.5%。笔者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其中1~3 题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4~36 题是对于学习党史具体方式和途径的研究调查,37~44 题是大学生对于学习党史更为喜欢的方式,基于上述三类调查,共发放问卷805 份,回收相对有效问卷786 份,回收率为97.64%。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调研中93%的大学生认为党史学习教育十分重要,且有23%的大学生所在的学校经常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对党史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示,有79%的大学生对党史知识有一定了解,19%的大学生甚至在这方面有较深的认识;不过,也有9%的大学生对此了解甚少。党员和团员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起到引领作用的先进模范人物,在校大学生入党入团比率为70%以上,为党史知识普及和宣传创造了浓厚的氛围。随着新闻媒体的高度发展,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研究结果表明,有34%的大学生通过主流媒体(如电视、互联网等)学习党史知识;还有少数大学生因为兴趣或特殊环境的影响,借助课外书籍、音乐和电影等方式来学习党史知识。从以上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学习党史的态度较为认真,大多数持认可态度,这对于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你所在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哪些不足”来看,主要有培育方式过于单一、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效果有限三方面的问题。这说明,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发展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党史课程,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影响力不强

根据问卷结果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创新等问题,致使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大多数高校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固守教材内容,忽视将其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讲授党史知识时更是听起来晦涩难懂,这是目前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课堂传播教学时的通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外,新闻媒体、课外书籍和欣赏音乐影片等成为大学生获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部分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课程仍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无法构建常态化的、完善的党史学习教育机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4]

(二)重理论轻实践,感染力不够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高校教育,也需要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但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有的高校片面强调党史知识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致使学生只注重对于党史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去培养应用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前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思想,无法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辩证关系同样没有体现出来。

四、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途径,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紧密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通过开设具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领域的需求和兴趣,为了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还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体验式学习、情境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等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发挥实践教学育人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相融合

为了更好地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学中,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深度,借助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革命教育片等,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内容充分渗透到趣味盎然的主题教育;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一系列特色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奋发图强的伟大热情;借助“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性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可党史学习教育。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文化,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内涵。在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党史学习教育的魅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被认为是师生的精神引领,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党史学习教育因其理论性强、教学方法传统导致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思维定式,要打破这种传统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高校可以利用建党百年的重大机遇,在校园文化环境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全方位渗透。一是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长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心等营造学习氛围;二是利用两微一端、校园网站和学习强国等数字平台,积极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并将其全面融入校园文化中。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党史学习教育—校园文化—思政教学”的良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打造三者相互促进、育人协同的教育格局。

五、结束语

历史是最好的生动教材,中国革命是最好的课外实践。青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当需要补充“营养补充品”才能茁壮成长。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百年党史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史为鉴,增信崇德,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培养党未来可靠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