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标准的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

2023-11-29丁玉霞马启龙敏旭谢克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公共课信息化环境

丁玉霞 马启龙,2 敏旭 谢克仁

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甘肃甘南 747000 2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甘南 747000 3 甘肃省临潭县应急管理局 甘肃甘南 747500

0 引言

2012—2019年,课程组开展了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师范生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1-4]。2022年4月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 号),进一步从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具体目标措施。课程组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还有差距,还存在诸如课程内容无法反映教育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训练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所以在2020年学校各专业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时,课程组将原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转化升级为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并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和教育技术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教学改革行动研究。

1 基于标准的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改革行动研究过程

课程组采用目前广泛采用的德金行动研究模式[5],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基本环节,进行了多轮行动研究。

1.1 时间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分两学期开设,文科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理科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本次行动研究共历时两年半,共计进行了5 学期5 轮行动研究。

1.2 行动者与教学对象

课程组所有成员均参与了所有行动研究,教学对象涉及笔者所在学校2021 级和2022 级所有师范专业学生。

1.3 计划

1)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依据除了原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外,新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并融入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6]、《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的相关要求(上述标准以下统称为“标准”)。所以本次行动研究计划依据“标准”、在文献研究和课程组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内容方案。

2)制定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进度。

3)在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检验教学内容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教学进度、重难点确定、详略确定等。

4)最后,经过教学实验,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探索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

1.4 行动

1)依据相关标准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门课程的设计首先要做的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状态和学生目前状态之间的差距[7],而要确定某一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状态(知识、技能、态度等)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幸好国家教育部门已组织相关专家完成了相关工作,出台了相关的课程标准,揭示了某一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状态。具体到本门课程,教育部门分别于2004年、2014年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两个标准。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本课程历来重视国家颁布、专家研制的相关标准的导向性作用,在广泛的范围内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较近的范围内,前期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引领,近期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为引领,将其转化为较为全面、完整的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标准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共有6 个单元30 章,在现有30 多个课时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充分的时间全部讲完,所以在修订新版教学大纲时,课程组研讨决定,将“单元一 信息化教学基础理论”“单元二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两个单元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开设,而其他单元的相关内容,如当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等较前沿、需要详细掌握的知识,利用选修课、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来讲授,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具体见下文阐述。

2)课程组成员共同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进度表。

表1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进度表

3)课程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详细填写了教师授课日志,将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建成了校级示范课程,并获批为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

1.5 观察与反思

1.5.1 本次行动研究对本课程进行了详细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课程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采用清华大学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和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组成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要点、学习时数(含线上学习学时和线下学习学时)、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含课前学习(在线)、导入活动、课堂活动、课后活动(在线)等]、总结拓展、教学资源、考核评价等等。

1.5.2 本次行动研究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公共课6 个单元30 章的教学内容体系,每个单元至少需要30 个课时。但根据学校《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2018 版)的意见》,本课程依然只有30 个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根据现在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有所提高的实际,本课程在开设之初,先利用“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问卷”[9]进行前测,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素养和应用能力不再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一步加深理解,而对学生尚未具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素养和应用能力进行重点教学。

对当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较前沿的知识、需要详细掌握的知识,通过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进行进一步深化,这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与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微视频编导与制作等。另外,本课程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上建设自有网络课程(SPOC)的基础上,由课程团队给学生推荐了一批MOOC,如教学动画制作与实战【南宁师范大学】、图形图像处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课设计与制作【爱课程网】、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西北师范大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江南大学】等,鼓励学生选修,如果获得MOOC 证书,则在平时成绩中予以体现。在自有教师主攻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的基础上,聘请了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此不断带动、加强教育技术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1.5.3 本次行动研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本课程借助学校在线教育平台[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含移动端“优慕课V8”,以下统称“优慕课”],实现在线学习,具体相关在线功能的使用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1.5.4 本次行动研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翻转课堂2.0 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完成预习作业或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将当前的“翻转课堂1.0”转化升级为“翻转课堂2.0”的策略体系。翻转课堂1.0只是将原有的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转变为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自学知识,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本质没有变化。翻转课堂1.0 虽然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无论是课前自主学习还是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学生还是以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为主,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作用很有限。本课程在长期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翻转课堂2.0 教学方法,该方法与原有的翻转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过程历经2 次“翻转”,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翻转课堂2.0 教学方法

在翻转课堂2.0 中,既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应用与创新,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翻转课堂2.0 教学方法以创造驱动学习,要求学生在利用微视频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创作出一个作品或产品,并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互、同伴互助等多种方式,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断改进作品或产品,整个过程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观。

本课程利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及其手机App“优慕课”实施翻转课堂。建设了网络课程平台,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部分试卷、参考资料及部分微视频已通过网络课程网站进行了共享。学生课前利用该平台先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进行技能测试、问题讨论、复习总结等活动。

在实践教学方法层面,将授课环境从原来的多媒体教室改为计算机网络教室,加大实践训练力度。为了提高实践训练效果,实行课内翻转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先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微视频进行自主训练,课堂上教师直接进行测试,对不会、不懂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再进行演示。计算机网络教室平时向学生开放,学生亦可在课前自主训练。

本课程具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步骤为: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评价反馈—总结拓展,下面以“概念图软件的教学应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来说明。

1)课程开发。首先教师在课前开发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如在学习“概念图软件的教学应用”时,教师首先开发了本节课的PPT 课件、利用CNKI 概念知识元库等三种技术工具查找概念定义的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2)课前学习。教师在课前将开发的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发布到优慕课,学生在课前利用操作视频查找本门课程的主要学术概念的定义,并完成作业,即查找、保存相关概念的定义。

3)课堂内化。课堂上,学术利用概念图软件来表示某个概念的定义,进而深入地理解概念,完成知识的内化。(先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制作。)

4)课后反馈。本环节中,一方面教师抽查个别同学进行CNKI 概念知识元库等三种技术工具查找概念定义的随堂测试,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概念图软件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和概念图作品进行反馈。

5)总结拓展。课后,学生通过概念图评价量规及教师的评价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修改完善。

1.5.5 本次行动研究探索了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课程的形成性、电子化、客观化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过程形成性。本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注重课堂教学延伸环境,加大了形成性评价,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平时考核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2)评价内容电子化。整个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课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相关电子作品为依据,如:电子笔记(手机或电脑)、在线讨论、电子作业、电子教学设计等。另外评价内容还包括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学习数据,主要由进入课程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课程讨论区被回文次数、阅读课程通知次数、阅读教学资源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参与课程问卷调查次数、学习笔记数量、向教师提问次数、阅读试题库试题次数、阅读试卷库试卷次数、在线时长(分钟)、进入研究型教学主题次数、进入播课次数、进入播课个数、学习播课视频次数、学习播课视频时长(分钟)、提交在线测试数量等14 个统计指标。

3)评价依据客观化。“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团队设计了概念图评价量规、思维导图评价表、电子笔记格式化要求、PowerPoint 作品评价量规表、网页权威性评估表、屏幕文本呈现评价表、图像屏幕呈现评价表、视频动画音频呈现自我评价表等评价工具,对学生的每项作业、任务根据评价工具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1.5.6 本次行动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为了更好地构建互动课堂、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践的机会,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课程团队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优慕课)、QQ 群、电子邮件等与同学交流,关于学习的各种问题及时通过上述方式或在课堂上提出,为学生及时进行解答。

1)使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手机App:优慕课V8)进行师生交流。使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优慕课)“课程活动>答疑讨论”;使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向老师提问”(优慕课无此功能);使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教学邮箱”(优慕课无此功能)。

2)使用QQ 群进行师生交流。QQ 群聊中提一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问题,个人问题可用私信的方式跟教师聊;关注QQ 群公告(某些公告需要确认);浏览QQ 群文件(某些文件作为学习资料下载保存);提交QQ 群作业,按批阅意见及时修正。

3)使用电子邮件进行师生交流。老师电子邮箱地址可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优慕课)“课程说明>任课教师信息”查阅。

4)课程团队提供了学习所用的工具软件,需要的同学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优慕课)“课程资源>工具软件”进行下载。

5)教育技术实验室制定了开放管理办法,在无课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

1.5.7 本次行动研究实施了基于SPOC 的“先学后教”实践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界被广泛宣传和普遍认同,源于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江苏泰州洋思中学和江苏南京东庐中学等学校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相比于中学生,大学生学习能力更强、学习自主性更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对解决目前大学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学生的主体性普遍被忽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僵化、教学方法单一老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低、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等)有很强的针对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在中学产生的,并不完全适切于大学的教学,因此本课程以“先学后教”为前提,探索、实践了基于SPOC 的“先学后教”实践教学模式。

“先学”是先让学生自学,但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本课程探索了教师指导必须符合的“八明确”要求,即:明确目标、明确内容、明确进度、明确任务、明确方法、明确资源、明确评价、明确测试。在学习开始之前,通过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在章节导学中发布教学目标、内容要点、学习进度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与步骤、教学资源、考核评价、在线测试题,并在相应的栏目中上传。学生以“八明确”为自学的目标和方向,高效率地进行自学。由于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只允许校内学生使用,且每门课程只有修读该课程的若干个班级的学生使用,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相比,属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范畴。

“后教”不是系统讲授,而是“精准教学”(在基础教育为“当堂训练”)。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优慕课“答疑讨论”、即时通信软件(如“QQ”),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当一些学生先提交了作业、学习成果、电子作品后,教师及时地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当学习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再进行集中辅导,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亦可以通过撰写文字辅导材料、录制辅导视频、在线直播辅导等多种方式进行。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需要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由此看来,与原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属于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本课程教学模式属于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教学改革下一轮行动研究建议

2.1 高师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公共课的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是一门师范类专业公共课程,所有高校师范类专业基本上都在开设,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特色,教学改革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借鉴其他高师院校开设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的经验,可查阅其教学大纲,浏览其网络课程,甚至可以实地考察学习。

2.2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程思政设计与落实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团队就着手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建设。“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的主要特色是实践性强,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发展意义。

最初课程团队设计以“以德树人,德技并进”为总目标,以“课程案例、作业选题”为载体,以“不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为原则,具体落实方法包括:1)在课程五环节中利用微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QQ 各种即时交流软件随时开展交互式教学,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2)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一些新闻热点拿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例如信息诈骗案件,教师可以通过这类案件引导学生不要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从事违法行为,将来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作贡献;3)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4)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做到知行合一,如不迟到,上课克制自己不玩手机,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5)组织有关本课程思政方面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上述设计与举措比较宏观,且不成体系,随着本课程示范课程建设的推进,课程团队将积极探索更加贴合本课程实际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实以“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培养学生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意识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强化“科技伦理”方法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实施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2.3 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根据学生反馈,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还需要在提高课程微视频质量、完善试题试卷库、有效应用“研究性教学”“随堂教学”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另外建议学校升级网络教学平台。

2.4 进行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

国内外对传统教学课程质量评价研究由来已久,已经有较多的理论、模式和体系[10],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但截至目前,学界还缺乏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一般将国家或省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要求作为课程建设标准,忽视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今后应在借鉴、融合传统、在线教学课程质量评价理论体系、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进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3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是一门面向师范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笔者所在学校每年有近40 个教学班2000 多学生修读该课程,网络课程访问总数超10 万人次。与以往相比,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少数民族班学生,没有出现大面积挂科的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形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了利用一些评价工具对自己的作品、作业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与技能,逐步承担起学习的主体责任。

2019年9月28日,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混合式教学在线课程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2019年年会优秀作品二等奖。经学校遴选推荐、甘肃省教育厅专家评审、厅务会审议、公示,2020年12月29日,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被评为甘肃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

猜你喜欢

公共课信息化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