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2023-11-29巨福军郑慧凡杨凤叶王晨李海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能源育人

巨福军 郑慧凡 杨凤叶 王晨 李海军

中原工学院能源环境学院 郑州 450007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全面育人目的。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1]。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并指出高校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作用[2]。国内众多学者先后开展了不同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6]。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轻松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同时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的加强与能力的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传授的唯一性正在逐渐丧失,而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思政则可以重新焕发专业课程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协同育人目标[7]。因此,如何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来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

1 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社会需求

能源的大量消耗维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为应对上述环境问题,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巴黎气候协定》、《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等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表明人类的“自救”行动已经开始。“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战略目标,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和大国担当。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相继发布,保障了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我国下一阶段的节能减排工作明确了重点领域和具体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会加快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指明方向和路径[8]。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为满足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育部出台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节能减排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其中“开源”主要涉及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等)和储能技术等的开发与应用等,而“节流”则主要涉及能源高效利用技术、高效制冷空调与热泵技术等的开发与应用。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急切需要开发和大量应用能源高效利用技术、高效制冷空调与热泵技术、新能源、储能技术等,其中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直接影响着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的成败。上述需求对能源学科领域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类专业肩负着培养能够胜任能源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对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的探索是实现培养能源学科领域中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必然选择和主要措施,其将为实现我国的“3060”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基于课程思政的能源类专业育人目标

中原工学院的能源类专业主要涉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专业。中原工学院是河南省较早设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和河南省最早设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高校。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和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和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学校能源类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经过近几年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结合专业育才目标和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学校能源类专业制定了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基于课程思政的能源类专业的育人目标具体如下。

图1 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

1)知识传授目标:掌握解决能源学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能源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并清楚能源学科领域实现“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技术路线。

2)能力培养目标:具备采用合理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开展制冷与空调系统、能源与动力系统(尤其是新能源动力系统)等的设计开发、技术研发、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及分析与解决能源学科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价值塑造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和制度自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增强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等工程意识、科学探索精神、学术自信和工匠精神,树立“为民节约、为国节能”的崇高职业理想。

3 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学校能源类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与探索工作如下。

3.1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和行动指南,是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9]。考虑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需求,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完成了融入课程思政的能源类专业培养方案(2022 版)的全面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能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见图1)。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相应的课程设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的重点。在能源类专业培养方案(2022 版)中增设了“储能技术及应用”“新能源动力系统”“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氢能开发与利用”等富含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并将“储能技术及应用”和“新能源动力系统”两门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能源学科人才提供了必要条件。

3.2 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

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其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实际实施效果,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10]。

学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研讨会与培训会;二是定期召开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等教学活动;三是邀请知名学者来校为专业教师做“课程思政”专题讲座。

3.3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整合

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培养目标等特点,充分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尤其是时事思政元素),梳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间的关系,积极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合路径,构建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选用可以参考图1。对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使用进行统一设计,以免出现思政元素重复使用的现象。表1 给出了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部分典型案例。

表1 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部分典型案例

3.4 教学方法创新

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慕课等线上教学资源,打破授课时空限制,拓宽学习渠道,努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并积极采用“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视频、图片、案例等展示在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大成就中应用到的能源学科技术,开展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讨论式教学就是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就特定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等。

3.5 多元化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习题课讨论参与度和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

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将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与法规、科研工作者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创新等思政元素积极融入主题汇报、分组讨论、调研报告等考核环节。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题中适当加入含思政元素的试题,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4 结束语

“3060”双碳战略目标和课程思政对能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原工学院能源类专业为例,首先明确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能源类专业的三层次育人目标,然后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完善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最后通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多元化评价等教学改革措施来进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能源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