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来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成就与当代践行

2023-11-26李玮梅

活力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实事实事求是革命

李玮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引 言

除了在行事中高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科学含义的理论探索也齐头并进,从《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到《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通过一系列论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中华传统文化范畴中的“实事求是”进行改造,正式确立了“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范畴中,“实事求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可以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秉承着对“实事”之“是”的无限探“求”进行实践,并对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探讨。

一、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事求是”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悲惨篇章,中国自此开始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深刻。

为了解决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仁人志士从各自立场出发,探索了不同的主张和道路。但在空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的主张和道路都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因为他们都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实事”,这个“实事”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而这些阶级和他们的代表,在对“实事”的认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农民阶级有彻底的革命性,但作为小生产者,不能代表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难以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及找到正确的道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起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所以就存在着“妥协性”的不足,也就不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所以,在辛亥革命之后,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通过漳古段SG3标段实际对比,素土挤密桩方案可以减少14个月以上,综合经济效益超过497万元,节省了投资;减少了环境污染及取土征地给附近村民带来的影响,为水利工程施工行业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在这种时局下,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研究,开始对“实事”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从而发动了一场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将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的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通过提倡“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打开了接受新思想的大门,在中国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土壤。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已经通过对中国社会的调查,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的不足,李大钊指出“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则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表示“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这都是对“实事”认知的不断前进。

随着十月革命的成果传到国内,由于革命发生的地点俄国,与中国在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高度相似,所以对当时的中国人民很有吸引力,也让这一批寻求新道路的先进分子意识到社会主义可以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沿着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求是”。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主力军登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这让“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者找到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通过五四运动后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与工人运动的不断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一步推进工人运动和随之而来的“大改革”成为“实事”中所“求”之“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确实可以算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事求是”的实践中建立的。

二、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中走向成熟

新生事物在幼年期的成长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在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遇到过两个最严峻的考验:一是关于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与中国革命现实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本质上也体现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捕捉当时中国革命的“实事”,从而达到“求是”的目的。

在无产阶级对于革命领导权方面,面对当时封建势力依然顽固强大的现实,无产阶级要想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目标,必然要求自身掌握更加强大的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政权,从而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

自从中共二大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并不断领导工人运动走向高潮,“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其实已经开始意识到革命力量对于党的重要性。“二七”惨案爆发之后,由共产党人发起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曾发出“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的质问。之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革命力量遭受损失,在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时,只有实事求是,正确把握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才能渡过难关。

1927 年8 月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拥有自己武装力量的标志。8 月7 日,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进一步明确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方针。会议还明确了土地革命为党的中心任务,拉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八七”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对革命的领导权提出坚定的要求和方法,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挫折中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住矛盾的关键,在危急关头为党指明了出路。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与中国革命现实问题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的挫折中走向成熟。在建党过程和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国际对“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很大支持,而且中共二大明确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以共产国际的指示、方针及苏联经验对当时党制定方针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之后,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影响,首先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开展革命工作的方针。但当时党的革命力量较为薄弱,所以发动的一系列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最后都遭到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进行调研,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指出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对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分析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后,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转变。1929 年9 月,中共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统治阶级在乡村力量薄弱,红军在农村的斗争发展下去,将必然成为全国革命高潮的动力之一。1930 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党和党的领导人对于革命中心认识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对“实事”的把握不断加深,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开始。在土地革命斗争中,无论是在苏区的斗争中充分发挥根据地和红军的特点,四次成功反“围剿”,还是长征路上根据途中各省敌人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路线,都体现了毛泽东不断地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和理论,“实事求是”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促进。

三、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飞速发展,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实现了从追求温饱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跨越。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密不可分的。

坚持“实事求是”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是稳定社会人心。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指的是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切入口,迅速在全党、全国展开了一场“实践与真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不仅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在讨论中,绝大多数人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和需求。

在之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公报形式指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正式标志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在经济中心转变后,为顺利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此时首要的就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个问题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之后得到了解决。

经过数月的讨论,由邓小平着手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面前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统一了全党全国的思想,维护了团结,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行稳致远的道路。

四、新时代要继续践行“实事求是”

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在党的建立、走向成熟,还是取得胜利、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就可以克服困难,走向胜利。所以在新时代,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践行“实事求是”。

(一)坚持“实事求是”,其根本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刻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在当代“实事求是”的实践中,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唯物的理论来分析当前实际,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当前阶段,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这个基本的现实,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还必须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改革、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一步向前进。

(二)坚持“实事求是”,其根本的实质是坚持群众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就是最大的“实事”,所以“实事求是”的实质就是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满意与否就是检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佳试金石。

换言之,坚持群众路线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一线,才能真实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痛点和难点,才能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在工作中向人民学习、以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和伟大实践中汲取到经验和方法。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理论创新

“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会随着不断实践创新而发展深化。在不断自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克服、纠正和避免各种错误,才能够对当代中国国情进行科学分析,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就是立足于中国当代国情,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的鲜活例证。

结 语

总之,历史证明,无论是党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够避免走弯路和错路,才能实现发展。所以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活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领导人民创造更加伟大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实事实事求是革命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实事求是”定乾坤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实事”怎能都贴上“为民”的标签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