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于科教融汇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力

2023-11-24吴学军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家 2023年43期
关键词:融汇教科研科教

吴学军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创新性地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教融汇”的关键就是把科学研究资源与教育资源、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类型教育,既要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开展有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科研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全面展现职业教育的新形象、新作为,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夯实科教融汇的基础:聚集人才引育。高水平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压舱石”,是特色专业群的主要建设者,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重要推动者。学校要“引—育—管—用”并重,积极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名师团队引领计划,引进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产业教授,深入挖掘校内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或技能名师、高层次领军人才、海外留学人员等人才资源,以科教团队重塑师资结构,努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育一批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不断夯实基于科教融汇理念的有组织科研人才基础。

明晰科教融汇的主线:聚合内涵建设。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专业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坚实载体,科研是赋能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以学校为主导、二级院系为主体、专业教师为主角、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多主体多要素跨界融合”的科研全链条工作体制机制,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教科研创新为强大内生动力,将科技创新要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形成科研、社会服务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新态势,进而助力高质量的“课堂革命”和“三教改革”,推动专业的现代化改革、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突出科教融汇的导向:聚焦服务发展。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的初衷就是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科研工作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地方性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平台+”思维,依托校内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好高水平专业群的专业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校内外“育训研创用”各种资源,搭建起对接专业建设、融入创新性人才培养、聚焦科技服务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不断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良性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提升科教融汇的能力:加强科研培训。学校要发挥科协、社科联和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创新科研培训形式,构建健康良好的科研生态体系。要强化“用科研的方式做教研,用教研的思维做科研”的意识,推动实施“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战略,形成“大教科研”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校外强大“外脑”和校内专家、团队负责人、骨干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批“学术科研共同体”。要探索实行重点课题研究摘牌制,不断促进广大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尽快促成一批科研带头人脱颖而出。

优化科教融汇的产出:加大科研投入。学校要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加大对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的科研经费投入比重,构建“方向聚焦—团队攻关—平台支撑—成果产出”的机制。鼓励广大青年教师积极争取多种科研课题立项,多渠道争取横向科研经费,保证学院配套经费足额到位。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学评估和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鼓励自主创业或与企业合作转化,体现自主知识产权价值,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猜你喜欢

融汇教科研科教
《科教导刊》征稿函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融汇运用研究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传统孝道与现代社会的融汇
艺术融汇与民族屹立——盛杨先生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