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流动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探索

2023-11-22曹越范良松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型

曹越 范良松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客体、环境和教育内容组成的知识流动过程,包括知识创造、传递、整合积累和转化增值的过程。通过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模型,从内容、主体、客体、环境四个要素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通过知识创造、传递、积累、转化四个阶段来探讨各要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动力、阻力形成的影响路径,最后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三个层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知识流动的视角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的發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034-04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是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储备力量。《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并要求高校在组织机构和人员培养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支撑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体上经历了恢复期、强化期、改革期和创新期等主要阶段,[1]新时代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体系建设,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学生。

一、研究基础

(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很高,有着良好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和学习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2]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持积极态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观点,对中华传统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有良好的文化自信,能积极学习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教育客体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牢牢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三个特点:方向性、规律性、时代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3,4]当前,不同观念和价值观的碰撞、历史虚无主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等,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同时,教育客体大多数是00后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价值追求自由化、学习形式多样化、理性化和理想现实化的特点,强制性的教育模式未来将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内外协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系统,高校教育主体应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优化高校思想教育的课程,同步架构一个以中国梦为核心思想认识,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新技术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实践课程和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常态化教育体系,增强现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6]

(二)知识流动研究

知识流动分为知识创造、知识显性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内部化四个环节,[7]知识需要先被创造出来,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被外部化,使有用的知识被存储、转换和共享,然后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内化知识并使其流入自身的知识库。[8]知识流是主体(组织和个人)为实现知识吸收、增值和再创新,在主体(组织和个人)的作用下产生、传递、整合和积累知识的过程。[9]知识流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主体因素包括意愿因素(包括知识流动意愿、知识共享意愿、知识接受动机等),能力因素(包括知识流动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网络关系能力等)、关系因素(包括知识互动度、合作强度、信任度、沟通度等)、差异因素(包括知识潜在差异、知识相似性、知识对称性、社会距离、地理邻近性等);客体因素主要指可见性因素(指知识的内隐程度);环境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包括政策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化程度等)和便利因素(包括知识来源获取的流畅性、中介渠道、数字水平等)。此外,方向主要取决于知识的需求和知识势差[10]。

综合上述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均可划分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创造、传递、整合积累和转化增值的过程。因此,从知识流动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同时,从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来看,基于知识流动视角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较为系统性、根本性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回归,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展提供建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流动模型构建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体、客体、环境四个要素和知识创造、传递、积累、转化四个阶段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模型(详见图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方向性、规律性和时代性

在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容既要体现理论的普及化、科学化,又要与时俱进,增强感染力,结合学习趣事、生活琐事和大势所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召力、说服力和接受度。要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要内容,与时俱进、着眼大局(环境),丰富、完善、创新内容,并结合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变化特点,确保其目的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对高校工作的评价越积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度越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效果越好。大学生自身素质、自我教育功能和主观能动性也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朋辈群体等共同构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教育主体的思想水平和能力以及与客体的密切和疏远关系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氛围的负面影响;5G、AR/VR等辅助教育手段)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产生影响,包括对主体和客体的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知识创造、知识传递、知识积累和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创造的过程就是保持内容“鲜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主体适应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在新的环境中挖掘周围的素材,把简单的理论创造性地呈现为生活的琐事、趣事和要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递过程是通过多媒体、课堂等载体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也是“主体-客体互动”和“主体-多媒体-客体互动”的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客体“腦”“心”的过程,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起到量变的作用。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逐步了解社会,为思考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重要基础。知识转化的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使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基础上形成正确有效的自主能力,辨别是非,坚持真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流过程主要考虑方向、动力、阻力三个方面影响因素

如图2所示知识流动方向因素:主客体的知识流动需求以及知识势差。教育主体应走在客体前面,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方向;同时,客体也需要发挥主体性,通过主动学习进行自我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知识流动需求,将主体引领客体的知识流动主方向(主要体现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阶段)与客体在结合自育的素材形成的知识流动辅方向(主要体现在知识积累和知识转化阶段)相结合,才能够保持持续互动和有效知识势差(势差过小或过大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占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2.知识流动动力因素:主客体的知识流动意愿和知识发送吸收能力。外部环境将会对主客体的知识流动意愿和发送吸收能力带来影响,而知识发送的意愿和知识接收的意愿(主要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阶段)将对知识的内容以及知识发送吸收的能力带来影响。(发送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阶段,吸收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积累和知识转化阶段)3.知识流动阻力因素:载体有形性、可达性、便利性。知识流动载体的有形性、可达性和便利性将会对内容的形式和共享方式带来诸多影响,将更加有助于知识的传递、积累甚至转化。同时,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等特点的知识流动载体,不利用好将会对知识流动带来阻碍,对知识的创造也会带来更多挑战,甚至也将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方向产生不利的干扰甚至颠覆。例如,5G网络带来的随处联通,但各种意识形态的鱼龙混杂;VR/AR的沉浸式体验等带来的课堂创造,同时也将对传统的知识流动载体带来冲击,同时也可能带来健康和隐私等负面影响。

三、知识流动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分析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形成模型以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图2),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大学生层面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展望。

(一)社会层面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有效的重要力量

高校学生在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学科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社会文明价值观等要保持一致性。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有助于减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过程的干扰,社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金钱至上”“崇洋媚外”等消极因素,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文明价值观实践为一体、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中国特色的“大思政课”教育体系。同时,社会要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将社会上的素材带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将社会上的典型人物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群体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鲜活的“养料”源泉。此外,社会也为知识转化过程提供舞台,是高校大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桥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方向和能力的关键力量

高校需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和根本目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流动过程持续提升。一方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不断创新知识内容。将基本内容和理论精髓与新时代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新要求相统一,将知识创造、知识传递与知识积累、知识转化相结合,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帮助高校大学生以本专业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为榜样,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知识创造的关键主体,其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知识流动的方向和动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始终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为标准,正确把握知识流动的方向、满足新时代大学知识流动的需求,创新知识流动内容,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的信任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养分”的吸收意愿和能力,“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大学生优秀群体等“鲜活”素材更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心、走实的重要组成。

(三)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体系中的客体,但应该发挥客体的主体性,增强知识流动意愿并参与到知识流动各环节,主动积累并积极实践转化(例如共同抗击疫情、贫困山区支教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加深对社会的认知,提高奉献社会的价值认同。同时,客体与主体、客体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包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素材,充分调动优秀大学生、大学生党员干部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典型的思想和行为从客体转化为主体,与高校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成共同合力;通过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流动“活起来”,主体、客体、内容、环境四要素更加融合,以客体的主体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知识流动过程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与发展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9):28-35.

[2]胡小娱.2019年度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08-112.

[3]司文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1):101-105.

[4]蒲清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8(2):18-23.

[5]黄艳,李佳玲,黄金岩.互联网接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35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6):13-24.

[6]刘养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索[J].社科纵横,2020,35(2):114-118.

[7]Navaretti G B, Tarr D G.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low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0,14(1):1-15.

[8]Piattini M.A framework to analyze information systems as knowledge flow facilitators[J].Information & Software Technology,2008,50(6):481-498.

[9]董坤,许海云,崔斌.知识流动研究述评[J].情报学报,2020,39(10):1120-1132.

[10]赵莉,夏向阳.基于知识势差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流动及控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6):60-65.

(责任编辑:刘洁)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Flow

Cao Yue1,2  Fan Liangsong3

(1.2.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3.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a knowledge flow process composed of educational subject, object,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l content,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on, transmission, integration, accumu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value-added. By constructing the knowledge flow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ng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from the four elements of content, subject, object and environment,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e path of each element on the direction, power and resis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four stag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transmission, 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social level, college level and college student level.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nowledge flow ; Model

基金項目: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2021GXJK070);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人文社科培育项目(2021SKYB05);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22GZYSZ0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2022年度课题(2022GZYQM02);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2022GXJK007)。

作者简介:曹越(1983—),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及科研管理;通讯作者:范良松(1985—),男,硕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及产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分布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