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气神理论探讨命门学说构建的原理与价值❋

2023-11-19鲁明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命门精气神生命

许 睿,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

命门学说是中医学理论重要组成之一。自“命门”一词出现以来,有关命门理论的学术内容一直纷争不断。如《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明确指出眼目即是命门,《难经》则将命门与肾相提并论,而到了明清时期,则又以相火、下窍生殖器等来阐释命门;对于命门的功能更是众说纷纭。可见,中医经典对命门的不同认识,既是后世各医家流派对命门探索的理论渊源,也直接导致了诸多的理论争议与分歧。因此,有必要基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回溯经典,梳理文献,对命门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1 命门学说的争议与分歧

自《内经》首提“命门”之名,有关命门的实质内涵,一直是中医理论界的争议焦点。历代医家从不同的学术思想出发,对命门的认识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命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的有无等方面争论不休。

对于命门之部位,或以命门为眼目,或视命门与肾等同,或倡命门为下窍生殖器(精关、产门)等。在诸多观点中,虽然古人赋予命门以不同的实体结构,但却并未真正对其定位的依据予以明确阐发,这使得各种学说互相之间无法通融,严重制约了命门理论的进化与发展。

关于命门的生理功能,有主水、主火与共主水火的纷争。如《难经·三十九难》曰“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1]91。其对命门藏精的认识源于道家以水为天地之源,万物源于水,人则生于水,故将命门与水生万物相联系,此为命门主水论的代表。刘完素则突破了命门属水之论,结合运气理论,提出了“命门主火”[2],创立了命门相火说。张介宾则是承袭前人成就的同时,在《景岳全书·命门余义》中明确提出 “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3]103,认为命门寓有水火,可资五脏阴阳,故主张以命门水火共主立论。

就命门形态而言,历来有有形与无形两种对立的观点。如前述将命门作为具体的脏腑器官来看待,均属于命门有形说的观点;而以无形论命门者,则以孙一奎为代表,其以“肾间动气”称谓命门,此动气无形质可言,乃是生于肾间的元气发动之机,故谓之“肾间动气命门说”[4]6。

上述有关命门的诸多争议,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对命门本质内涵认知不清晰造成的。因此,唯有对命门进行溯本求源式的探索,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及文化背景,准确界定其概念内涵,才能完整地诠释命门学说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2 命门概念内涵解析

文以载道,中医理论中每一概念的出现,必有其相应的文化背景。因此,从文字学角度入手,可以为研究“命门”的概念内涵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2.1 “命”“门”的文字学启示

考究“命”字,《说文解字》曰“命,使也”[5]43。汉代蔡邕《独断》亦有“出君下臣名曰命”[6]。《文选·闲居赋序》云“凡尊者之言曰命”[7]。可见,“命”字在古汉语中有命令、使令之意。而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命”字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命者,天之令也”[8]。“天”即古代生灵敬畏之神明,既有遵从天命而为的指令,又有原始祭祀祈求上天眷顾万物生命的含义。当引申到中医术语时,之于人,便有了产生生命、维持生命的使命[9],而生命必须服从天意而为,这是古代崇天思想的表现。

至于“门”字,取其象形,《玉篇》云“门,人所出入也”[10]。《康熙字典》云“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并引《博雅》曰“门,守也”[11]。显然,“门”有通达、关键、守护的意思,当引申到中医学中,则表示人体内在的枢机、关键,以及途径、诀窍之意。

通过对“命门”字义的考据,可以发现,中医理论中命门概念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生命本质及活动现象的探索过程,究其内涵,“命门”是指产生生命、维持生命的根本;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枢机;同时也是观察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与窍道。

2.2 命门概念溯源

通过对命门理论寻根溯源,可揭示出诸多经典中隐而未发之内涵,唯有从理论源头上对其发生学的基本轨迹予以梳理,方能体会理解其意蕴。

2.2.1 《内经》——命门概念的提出 “命门”概念始见于《内经》,如《灵枢·根结》云“命门者,目也”。经文并未就命门理论展开论述,但明确指出眼目为命门,说明了眼目与生命本质的密切关系,是审查生命存亡的根本。《素问·解精微论篇》云“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因《内经》构建的是以心为生命主宰,以神为生命根本的医学体系,眼目为心、神显露之处,直接反映心与神的功能状态,故有“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的论述。同时《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表明眼目是反映精气充足与否以及神气外在表现的地方。通过查目可审知五脏盛衰,即《灵枢·邪客》所云“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

因此,眼目是脏腑之“精气神”所汇聚之处,是体察生命本质现象的门户,眼目所隐含的生理意义应该是厘清命门内涵的关键之处。换言之,《内经》以眼目为载体形成的“精气神-命门”的基本认识是后世命门理论构建的始基。

2.2.2 《难经》——命门概念之演变 在《难经》中,命门经历了由官窍眼目到肾藏象的跨越,形成了“右肾命门说”,虽《内经》《难经》中命门部位大相径庭,但细分其理则两者的内涵有着本质的联系。如《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1]89。《难经·三十九难》亦云“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1]91。此虽将命门与肾并论,但是却明确指出命门藏纳精神、系原气的作用,既标志着命门理论的形成,也充分体现了命门是人体“精气神”之根本的实质内涵,同时强调了命门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枢机与关键。

需要说明的是,将命门安置在右肾处,则反映了古人深受“左阴右阳”思想的影响。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与自然以相应。左为西属金,主日降;右为东属火,主日升。故左阴、右阳,此为自然规律[12]。正如袁崇毅所言,“古时尚阴阳,越人创左肾右命之说,即寓左水右火之意”[13]。以右寓火,则代表了阳气主动,有生生不息之意。另外,《灵枢·根结》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十二经脉的本质是以阴阳含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而“太阳”经乃是阳气大盛之处,故“结于命门”,即太阳经气所结之处,其阳气旺盛,贯通周身,可温煦、推动五脏六腑的一切生理活动。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亦云“故左肾属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于此。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14],皆是以阳气(或相火)来阐释命门。

可见,《难经》对命门学说的发展秉承了《内经》“精气神-命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对命门作出进一步的深化认知,将其与具有藏精、纳气、生神作用的先天之本的“肾”联系起来,并侧重于凸显其中阳气的功能,提出“右肾命门说”,强调了命门激发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有作用,是五脏六腑机能的总动力。

2.2.3 道家思想——命门文化之渊源 命门学说在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与道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医命门的概念来源于道家对宇宙万物生成本原的探索,是医道家在追求养生的过程中对人体生命规律深入感悟的结果,以此启发了中医各家对人体生命本原的认识[15]。如道家内丹学,便是以身体为炉、以精气神为物质,为探寻人体生命奥秘而建立起来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体内精气神的把控,“闭其外三宝(眼、口、耳),养其内三宝(精、气、神)”,从而达到对生命层次的升华。在道家理论与实践中,眼、口、耳三窍是炼精化气养神之门户,均堪称生命之门,这或许是《内经》以眼目为命门的原因之所在。再者,《老子·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6]。孙一奎《医旨绪余·命门图说》释曰“追越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犹儒家之太极,道之玄牝也”[4]6。可见,道家的玄牝与中医命门实际上是异名同指。对“玄牝之门”的阐述则直指命门本义:其一,玄牝即道家所谓滋生万物的本源,是喻为道生万物的存在;其二,道家将玄牝引申为女性外生殖器,即孕育天地万物生命的宅窟,这正与中医也以“产门”为命门的观点相吻合。

总之,从理论发展的历程来看,命门理论有着浓厚的道学色彩,正是源于道家对生命本原的探索认识,才促进了玄牝、丹田等理论与传统医学的融合。通过研究道家的观点发现,精气神乃是人体的根本,可以表现在人体的各处官窍,而中医命门学说中“眼目”“肾脏”“精关、产门”等不同部位,都是与道家三宝精气神密切相关,均是隐晦地表达了命门和精气神之间的关系,这足以证明“精气神-命门”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

2.3 命门的实质内涵

通过辨析命门概念的形成与文化背景可以发现,命门之名义虽有不同,但命门的实质内涵无疑是围绕“精气神”这一生命活动中枢而展开的认识和诠释。

2.3.1 命门为阳气之根 《难经·三十六难》云“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1]89。原气(或元气)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以及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故《难经·六十六难》强调“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1]107。《难经·八难》亦云,“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1]66。可见,《难经》认为命门关乎元气,是为肾间动气。何谓“动气”,孙一奎《医旨绪余·命门图说》释曰“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4]6。因动者为阳,故以阳概述命门性质者,则代表着生生不息之意,即一切的生命活力均是源于此。

在重阳思想的影响下,后世医家亦是普遍认同命门关乎阳气。如赵献可将人身喻为“走马灯”,若灯中“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17],形象地描绘了十二脏之功能都必须以命门之火为原动力。陈士铎遵赵献可之言论,提出五脏六腑“无不偕命门之火以温养之”[18]的观点。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君火相火论》云 “盖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谓根荄在下,为枝叶之本也……君相之火,正气也,正气之蓄为元气”[3]59,认为命门乃人身的阳气之根。可见,人体的一切有活力的生命运动,以及五官、五脏之所以有正常的功能活动,都是阳气作用的结果,诚如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水火立命论》所言,“夫人何以生?生于火也……造化以阳,为生之根,人生以火,为命之门”[19],此言正合命门为阳气之根的本义。

2.3.2 命门为阴精之处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脏腑气液》指出“左为肾,藏志;右为命门,藏精”[20],提示阴精作为化气之源,藏于命门,是主宰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将藏精之处视为命门的观点或许是道家重阴贵柔思想的余绪。

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后世医家在强调命门阳气作用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其内在所藏阴精的盈亏。如孙一奎《医旨绪余·命门图说》提出“精华之所聚处而名之为命门也”[4]8,强调了命门是聚精之处。张介宾在《类经·阴阳应象》中更是明言“精化为气者,谓之气由精而化也”[21],说明精为气化之实,精足则气充,精亏则气弱。因此,命门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阴精的充盈;命门之火温煦、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能力也必然是以阴精作为物质前提。同样,阴精又依赖于命门之火的敷布调达而发挥滋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效应,故《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此,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余义》中提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3]103,实是命门之阴精功效的表现,故阴精由命门所藏舍,其理即在此。

2.3.3 命门为神明之显 《难经·三十六难》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也”[1]89。“舍”,《说文解字》释为“市居曰舍”[5]138,寓意精气藏于居所,经命门而通达于外,以发挥其功用,并可显露表现为外在神色。

精气与神之间具有相互滋生、互为助长的关系。黄元御《难经悬解·三十六难》云“命门者,神根于此,精藏于中,是一身原气之所系也”[22]。李中梓《内经知要·藏象》亦有“神为精宰,精为神用”[23]的观点,由此也证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精气能生神,神又统御精气。精演化为神乃是依赖于气的布达通调,而神又为精气在外之表露,故精气充则神旺,精气衰则神怯。因此,命门精气的盛衰影响着“神”的外在表现,故命门为神明之显即是此义,而官窍则是观察精气神功能最重要的途径与门户。

综上,导源于《内经》《难经》的命门理论,是以精气神的生理功能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理论体系。“精气神-命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精气神三位一体,析言之,潜藏则成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运行则是气,是生命的动力源泉;显明而为神,是生命的主宰与表现。概言之,则统称为命门。而后世众医家有关命门学说的争议,则是基于各自的医学理念,在不同角度下对命门的阐释与发挥,其实质皆是蕴含有精气神的思想。

3 基于“精气神-命门”观诠释历代命门学说的不同观点

有关命门学说众说纷纭,争议不断,或从形态部位而言,或从功能关系立论,对命门之有形无形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若能把握命门概念的本质内涵,从“精气神-命门”角度分析,可以对历代医家的不同观点作出更合理、更准确的分析和诠释。

3.1 命门的不同部位

有关命门部位的争议,包括眼目、肾、精关、产门等不同的见解,实际是各医家流派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命门的结果,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若能将视点提高到“精气神”的高度就可发现,眼目、肾、精关、产门等实则都是精气神发挥作用的最重要部位,均为生命之枢机与门户。

如前所述,道家外三宝(眼、口、耳)与精气神关系密切,其实人体的官窍都可称为命门。而在所有上部官窍中,因眼目是离火之窍,是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处,同时又是神明显露之所,可堪称是命门中的代表,故《内经》以眼目为命门。

命门与肾的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为肾之根,而神、气又皆由精所化,故精气神的生理功能均关乎肾。而命门是藏精、化气、生神之所,故五脏之中命门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而“右肾命门”与“肾间动气”的观点差异,则是医家对精气神认识角度的偏重所造成的。若基于阳气,则倡导“右肾命门说”,即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所云“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于此。故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14]。若重视精气神之间的协调,则命门位居两肾之间,关乎阴阳两端。

至于下窍命门说,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命门说》谓“凡称之曰门,皆指出入之处而言也。况身形未生之初,父母交会之际,男之施由此门而出,女子受由此门而入,及胎元既足,复由此门而生,故于八门之外,重之曰命门也”[24],显然是从生命发生的最原始角度认识命门。人之生命的初始,是源于父精母血结合于下窍,而新生命的孕育亦是在母体胞宫,所以新生命的产生无非是精气神凝聚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故认为命门在女子为产门,在男子为精关。

由此可见,诸家所阐释的命门之部位皆是合理的,但都不够全面。在“精气神-命门”说的理论框架下,可有外命门与内命门之分:外命门即人体的五官九窍,以眼目与产门、精关为代表,其功能可直接反应精气神的盛衰;内命门则为肾(右肾、两肾之间、肾间动气等),是人体藏精、化气、生神的生命中心。

3.2 命门的生理功能

命门功能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水火之争。而水火主次的争辩也只是中医理论中阴阳二者孰为主次争论的侧面反映。因命门最基本的功能为藏精、化气、生神,故当以“阴平阳秘”为贵。所以,张元素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命门部》中曰“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25]。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更是明确提出“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3]103。张氏所提出的“水火命门说”反映了命门的本质内涵,命门兼具阴精与阳气。“水火”又是生命的起源,更是人体生理机能的动力源泉,阴阳和合则神机旺盛。故张氏是以“水火”为命门立论值得肯定。

受不同哲学思想的影响,医家对人体的阴精与阳气的各有偏重,则造就了命门主火论与主水论思想的差异。受儒家阳主阴从思想的影响,则形成命门主火论的观点。受道家重阴贵柔思想的影响,并结合《管子·水地》中之“水为万物本原”[26]的理念,则形成了命门主水论的观点。

3.3 命门形态的有无

有形与无形是命门学说争议的焦点,从部位立论则命门有形,从功能立论则命门无形。但在“精气神-命门”的视野下,两种观点并无矛盾之处。

首先,命门是总司人体生命活动的枢机,是精气神功能的综合反映,从这个角度说,命门是无形质的。其次,精气神作为生命的根本,其显现于外时,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如眼目的神气、子代的繁衍等,无不是精气神结合化育的体现。所以,从生命表现形式的视角来审察,命门又是可观察的,是有形态的。因此,命门的有形、无形是无须争论的,两者是对“精气神”不同维度的认知与阐释,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反映命门学说的全貌。

综上,古人虽然在命门的部位、功能、形态有无等方面见解不一,但却均是对人体“精气神”理论的不同理解与发挥,只是因为其对这一理论认识的角度有所不同,使得彼此难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很多无谓的争执。因此,构建“精气神-命门”理论,对消除认识偏狭,完善命门理论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4 “精气神-命门”理论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命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理论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自其诞生以后,便一直处于纷争之中。本文通过解析命门的概念内涵,发现源于《内经》《难经》的命门学说,实际是在道家哲学思想的渗透下,古人对精气神这一生命中枢的理论认知,并且历代医家对于命门学说的争议,也是基于精气神领域在不同视角下解读命门的结果。从精气神的整体层次上分析,中医的命门理论是自洽圆融的,是对精气神这一生命枢机的高度概括;从命门的本质内涵考察,人体的各处官窍,上循眼口耳,下达精关、产门,中及肾脏,皆可称谓命门;命门水火的不同观点与形态有无的纷争均与其独特的立论角度有关。构建“精气神-命门”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全面、深刻地诠释命门内涵,并消除历时数千年的诸多理论争议与分歧,合理评判各家有关命门认识的成就与不足,使看似矛盾的不同观点得以融会贯通,这对命门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外,命门学说一向被视为藏象理论的一个部分,教材将其附丽于五脏中的肾藏象之下。通过回溯“精气神-命门”理论的构建过程可以发现,命门学说是与藏象学说并列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可以对脏腑理论起到极大的补充与完善作用。命门为生命之本原,即命门藏纳阴精为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敷布阳气是脏腑机能的动力源泉;化生神明是脏腑生机的主宰,故张介宾在《类经图翼·真阴论》中以“立命之门户”[27]称谓“命门”。由此可以推测,在病理状态下,“命门火衰”与“命门水亏”等,都涉及精气神这一生命根本,与单纯的肾阳虚、肾阴虚应该有所区别。因为命门与脏腑的特殊关系,所以可通过培补命门、调节精气神,进而实现对五脏六腑的整体调整。因此,逐步发展和完善命门辨证用药体系,或可为临床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而理论认知的正确性和深刻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命门精气神生命
焕发出劳动奋进的精气神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引领作风新常态 提振干部精气神
无人机的“命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抓住“命门”练太极
凝聚老区人民的“精气神”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