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脾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行为表现及胃肠症状的疗效分析

2023-11-13赵宁侠焦文涛董小庆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谱系脾胃障碍

张 倩,赵宁侠,高 峰,焦文涛,王 引,董小庆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类以持续存在社交障碍,以及行为、兴趣趋向狭窄和重复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1]。该病一般起病于婴幼儿时期[2],以上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日常功能,致残率极高[3]。近年来,本病发病趋势不断上涨[4],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基因与环境因素相结合而致病,国内外普遍采用行为矫正和特殊教育的方式改善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近年来,康复教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ASD疗效显著,临床中很多ASD患儿有胃肠症状,表现为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也影响康复训练及核心症状的改善。笔者选用悦脾汤治疗ASD共患脾胃不和患儿疗效显著,共患症得到改善的同时,核心症状也会有相应改善。本研究选用悦脾汤治疗ASD患儿共患脾胃不和,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疾患分类与诊断第5版(DSM-5)[6]和ICD-11诊断标准[7]。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病情程度。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制[8]定中医辨证标准。(1)主症:少语或不语,语言重复,行为孤僻,刻板动作;(2)次症: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夜啼;(3)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者;(2)患儿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及治疗的;(3)视觉、听觉等器官正常者;(4)年龄2~6岁,性别不限;(5)能够配合治疗者;(6)患儿监护人配合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但患儿同时并发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治疗;(2)年龄<2岁或≥6岁;(3)伴有癫痫发作者;(4)合并严重感染、心肺疾患或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5)不能配合治疗者;(6)目前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儿。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1)依从能力较差,不能遵医嘱用药者;(2)主动要求放弃治疗者;(3)用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4)过程中出现影响观察指标的其他疾病者;(5)主动退出者。

1.5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的相关规定。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就诊的ASD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将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行常规康复治疗。在ICF-CY(《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框架下,专业康复医师采用现代康复手段进行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行为矫正治疗、结构化教学法、语言训练等康复治疗[9],每节课程30 min,每日训练4 h,每周5 d,连续3个月。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悦脾汤加减。悦脾汤基础方:藿香10 g,紫苏梗10 g,竹茹10 g,佛手6 g,天花粉10 g,乌梅6 g,砂仁3 g,焦山楂10 g,焦麦芽10 g,焦神曲10 g。伴有厌食、饮食积滞者,加鸡内金、玉竹、莲子肉;伴呕吐者,加姜半夏、刀豆子、橘皮;伴腹痛者,加木香、丁香、高良姜、炒白芍;伴腹胀、腹泻者,加大腹皮、厚朴、枳壳、枳实;伴便秘者,加生何首乌、肉苁蓉、决明子。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每周5剂,连服3个月。

1.7 观察指标

1.7.1 主要观察指标 (1)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分别以治疗前后的评分评估患儿行为表现情况,以交往、运动、语言、躯体、感觉及生活自理5个功能区为主要评估内容,共计57项。评分在0~158分,>53分为筛查阳性,>67分可辅助诊断为患儿存在孤独症行为,得分越高表示行为异常越严重[10-11]。

(2)中医症状积分评分。参照文献[12]中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分别以治疗前后评分评估患儿中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别在治疗开始和治疗3个月后由不参与治疗的第三方专人测评,以评分表中食欲减退、多食易饥、大便稀溏或便难等34个症状为测评项,按照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为0、3、5、7分,得分越高表示胃肠症状越严重。

1.7.2 次要观察指标 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以治疗前后的评分评估患儿发育水平,适用于0~6岁儿童,包括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和个人社交五大行为领域[13]。

1.8 疗效标准 采用ABC和CARS量表评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ABC总分降低>5分;治疗后CAR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分。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ABC总分降低3~5分(含5分),治疗后CAR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3分(含3分);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ABC总分降低<3分;治疗前后CARS评分无变化[9-10]。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若满足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研究期间因疫情防控较好,无发热患儿,其中多位患儿因感受外邪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症状较轻,未用其他药物干预,状态欠佳者予以停药1~2 d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其他呕吐、腹泻、腹痛患儿无需停药,用药困难者,少量频服,故无脱落。由于家长依从性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剔除1例患儿。对照组年龄2~6岁,治疗组年龄2~6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AB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BC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感觉、交往、自理、语言能区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患儿躯体运动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ABC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d2比较,aP<0.01,bP<0.05,cP>0.05。

组别 n 时间 感觉 交往 躯体运动 自理 语言 总分治疗组 29 治疗前 13.69±3.88 21.41±3.68 13.48±6.28 15.59±3.27 16.62±4.25 79.45±8.53治疗后 10.31±3.35 18.38±2.69 10.97±5.23 12.34±3.33 15.03±3.70 70.00±7.11 d1 2.38±0.45a 3.03±0.50a 1.52±4.41c 3.24±3.52a 1.59±3.96b 9.45±1.21a t 5.281 6.130 5.852 4.596 2.157 7.80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40 0.000对照组 29 治疗前 13.86±3.36 21.69±3.61 13.55±5.64 14.59±3.08 16.79±3.92 75.79±7.90治疗后 11.76±2.48 20.76±3.27 11.69±5.46 12.86±3.29 15.55±2.93 72.24±8.20 d2 1.21±0.36 1.00±0.26 1.66±0.83 1.72±0.55 1.24±3.03 3.55±0.86 t 3.521 3.808 5.570 3.147 2.205 4.114 P 0.002 0.001 0.000 0.004 0.036 0.000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Gesel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esel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患儿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个人社交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大运动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Gesell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d2比较,aP<0.01,bP>0.05。

组别 n 时间 大运动 精细运动 适应能力 语言 个人社交治疗组 29 治疗前 48.45±2.04 43.62±2.67 46.03±14.01 25.31±8.9 33.85±11.52治疗后 63.19±2.03 54.29±17.50 55.62±10.07 32.64±4.80 40.71±11.16 d1 14.74±1.12b 6.60±1.08a 9.59±9.25a 7.33±1.62a 6.86±4.84a t 4.233 6.140 5.581 4.521 7.6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29 治疗前 49.22±8.88 45.64±9.57 47.46±13.35 23.40±2.80 35.20±10.49治疗后 62.24±11.39 51.25±9.27 52.11±15.35 29.38±2.83 38.89±12.56 d2 13.02±1.47 4.58±3.18 4.66±1.64 5.98±1.25 3.68±3.34 t 2.057 2.468 2.845 3.987 5.932 P 0.049 0.020 0.008 0.006 0.000

2.4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29 75.20±9.69 45.07±6.36 10.509 0.000对照组 29 77.38±9.74 54.28±13.71 15.900 0.000 t 0.851 3.280 P 0.398 0.002

3 讨 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4-15],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脑损伤、免疫等因素有关,是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6-18],共患症较多[16],可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9]。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20-21]。目前临床上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干预,大部分患儿由康复治疗师根据患儿的主要症状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各方面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伴有饮食问题、肠道问题、情绪问题等共患症[22],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而且也影响康复训练及核心症状的改善。而配合中医药技术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可使疗效显著提高[23]。

近年来,中医药技术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孤独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24-25]。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先天禀赋不足则肾精不足,智能及言语发育迟缓;心主神志,心失所养则神志失常[26],不语、少语,语言交往障碍;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蒙心窍致表情淡漠,自我封闭,行为自我。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调理脏腑机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提高疗效。由于孤独症患儿存在刻板行为,感知觉异常,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挑食,主因脾为后天之本,后天失养,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发不利,则可出现脾胃不和,表现为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气机不利,肝失所养则疏泄失常,升发不利则淡漠无语,目不视人,不会表达,急躁,情绪行为异常,动作刻板、怪异,兴趣狭窄,同时加重社交障碍。上述诸症均以脾胃不和,气机不利为发病基础。脾胃不可大补,也不能大泻,适宜调理。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土乃万物之本,只有不冷不热,不燥不湿,才能生化万物。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燥土宜湿,湿土宜燥。脾健则胃和,脾胃相合,阴阳协调,升降出入得宜,中焦脾土健运,则脏腑和谐。藿香辛微温,入脾、胃、肺经,不燥不烈,能祛除阴霾湿邪,亦能助脾胃正气,有平和之效,为本方之要药。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是宽胸利膈、顺气和胃。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砂仁芳香醒脾,温中化湿,行气开胃。三药理气行气,化湿和胃,共为方中臣药。天花粉清胃热,降心火,生津止渴;乌梅酸平,生津和胃,安蛔止痛;竹茹性甘微寒,清胃热,止呕吐;焦三仙消食导滞为方中佐制之品。全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枢机、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27]。

孤独症谱系患儿普遍存在肠道问题,如挑食、厌食、腹泻、便秘、打嗝,大便异味等,表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这也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诸多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大量研究也已证实肠-脑轴的存在,肠道能够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认知、情感与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异常,经过粪菌移植治疗后,核心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研究发现,移植后的菌群不能持续维持效果,多因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肠道环境异常,导致菌群不能长期存活。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应用调理脾胃方式可有效改善肠道环境,并维持菌群疗效。文中治疗组经悦脾汤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肠道问题改善疗效显著;经治疗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分数比对照组下降明显,说明治疗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行为问题较对照组患儿明显改善;0~6岁儿童发育量表(Gesell)评分中,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悦脾汤治疗组患儿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说明悦脾汤对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疗效明显。悦脾汤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共患脾胃不和而出现的挑食、厌食、便秘等肠道问题效果满意,不仅能改善肠道问题,减少家长和患儿的疾病困扰,且部分患儿合并情绪、行为问题等症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猜你喜欢

谱系脾胃障碍
神族谱系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