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VR红色版画美术馆设计实践研究

2023-11-13柳亚静蒋鹏付业君杨茜茹西南民族大学

流行色 2023年9期
关键词:观展展馆版画

柳亚静 蒋鹏 付业君 杨茜茹/西南民族大学

0 引言

新时代以来,红色艺术在主流文化中重焕光芒,这些艺术作品以慷慨激昂的叙事方式展现革命故事,其宏大的历史观和现代技术手段下的艺术表现新方式,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延续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启示。

红色版画是在革命年代由中国进步艺术家创造的先进艺术文化[1],因其便捷的技术形式成为记录中华民族重生、奋进的文艺造像手段,中国红色版画是艺术化的革命史,是有力的革命宣传武器,观赏红色版画艺术作品,重温红色基因,从那些诞生在战火中的作品中感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2]。

红色版画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内鲜为人知,优秀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难以展现,读者难以真正理解这些作品的含义,因此,西南民族大学“VR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研发团队在虚拟现实技术实践应用目标上,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助力优秀红色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并将实践经验总结成VR美术馆搭建思路与方法。

1 红色版画艺术的当今意义

《怒吼吧,中国!》是著名版画家李桦1935年华北事变全面爆发之时创作的版画作品,刻画了一位被束缚的巨人正伸手抓刀的画面,鲜明地塑造出巨人民族饱受战争摧残,觉醒反抗的历史瞬间,是30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

像这样优秀的红色版画作品还有很多,由于木刻版画材料为随处可见的木板,制作工具也极为简单,木刻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可重复印刷,因此版画复数印刷的特性使版画成为革命战争时期的主流宣传方式,艺术家们以刀代笔,怀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积极投身到美术抗战的洪流中,将木刻作品大量印刷,在抗战全线得到了广泛传播。

红色版画在今天这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使大众在观看中了解革命史,加强红色基因传承,这是本次“VR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项目的重要意义。

2 VR数字技术创建红色版画美术馆的优点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原有的缺陷迅速改良,画质清晰、交互便利、多媒体多重感受等特点更利于信息有效传播,对于红色艺术的展示有更突出的优点[3]。

2.1 突破时空限制,提供观展便利

传统实体展馆受制于时空限制:时间限制表现在门票预约时间、展馆开放时长、展览持续时长、观众路途时间成本等;空间限制体现在展馆有限的空间资源、展馆位置、过多参观人数降低观看深度等。这些都限制了展览的影响范围、持续影响力、观展体验[4]。

红色版画分散在全国各美术馆,策划线下展览、作品收集工作难度大;观众被展出时间限制,影响自由观看时间;实体展馆在下一场展览举办前就要拆除重建,展览不能持续存在。基于网络平台的VR红色数字美术馆可以永远不闭展,数字文件展出便利可以解决艺术品分散难以集中、异地观众难以定时定点观展、接待人数受限、展览时长固定等问题,在计算机终端或个人简易VR设备上,安全、便捷地观看高清质量的展览,同时获得专业化解读,深入了解作品及背后的中国革命史。

2.2 低成本和低风险

虚拟美术馆搭建基于数字化设计,除硬件设备之外不需要任何实际材料的辅助,包括实体的艺术作品。在作品收集阶段,VR美术馆将散布于全国各地作品的数字文件集中收录,无需将艺术品长途运输;在设计实施阶段,数字美术馆不需要采购材料布置展厅;在后期维护,数字美术馆不会因为方案拆除重做,更易维护和升级,节约材料、人工、时间及装修成本,低碳环保。

2.3 优于实体美术馆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沉浸式观展是指用户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包括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感知等[5]。当佩戴VR设备时,观众观看时的体验真实、清晰、可以随时获得作品专业解读、不被他人遮挡或打扰、流畅的交互、相关信息的查找、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化满足等,都是实体展馆不能代替的。VR数字美术馆可以拉近观众与作品的距离,提供高清观感、艺术作品人声解读、中英文介绍以及观展过程中的实时交互等,解决小幅版画不能放大难于看清、艺术作品深层含义难以理解、低龄及无法认识文字人群的观展困难、国外爱好者无法解读等问题[6]。VR数字美术馆凭借多媒体优势,可以提供多重感受体验,利用优于现场观展的多媒体展陈新手段,营造良好的沉浸式观展环境[7]。

2.4 用高新技术完成主流价值观的弘扬

红色艺术是“文化安全”重要一环[8],黄宗贤(2005)提出,必须重视红色艺术的研究,事关历史文献的正本清源[9];宋宁(2019)提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由经济实力转变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10]。红色版画的历史文献价值无法更改与造假,用VR虚拟技术将版画数字化,可以面对更广的观众群体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中国革命史,消解历史虚无主义。

3 国内外数字博物馆的优秀案例参考

国外虚拟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陈的实践较早,卢浮宫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中第一个将藏品数字化的博物馆。谷歌2011年推出谷歌艺术计划,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合作,以超高解析像素拍摄馆内历史名画,供全球网民欣赏,该计划基于实景拍摄的数字化图片来制作全景。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近年的“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是较成功的案例。这些博物馆的通常做法与国外相同,也是采用实景拍摄与3D漫步、导览结合的方式,将实体展览搬进虚拟数字空间,但存在将重点放在展品呈现而非观众体验的问题,部分博物馆虽融合了语言讲解,但交互体验仍然不足。

3.1 数字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上较为完善,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数字故宫”的构想。以前的故宫,近百万件藏品只有不到1%能与观众见面,数字故宫网站开通后观众不需要到达现场就可以观看到大量藏品。故宫博物院推出数款数字产品,全景故宫便是其中代表。

全景故宫基础功能完善,漫游可以切换不同季节,这是其他数字化博物馆所没有的,观众通过切换按键来体验不同季节的故宫,但只限于部分宫殿,并且目前只有冬季与夏季的切换,惊喜中尚留遗憾。在界面设计中,全景故宫的界面风格以半透明蓝底金字金边为主,精致大气,符合故宫雍容华贵的气质,但仍以观看为主,语音与文字解读过少,许多物品甚至没有介绍,信息完整性还待补充。

3.2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8年《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实物、模型等各类展品超过一万项,从不同角度全景式描绘了我国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展览数据屡创新高,数字展馆弥补了大量观众无法亲临现场参观实体展览的遗憾。

本项展馆内有许多视频展示,语音介绍覆盖整个展馆,功能、界面不断明确观众观展的位置,比如场景切换就有两种方式,多种展线引导方式可以使观众很轻松的了解到自己的观展进度,准确的找到某一板块。但导览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适应成本(图1左),红色箭头代表向前,蓝色箭头代表返回上一场景,颜色的区分可以让观众清楚自己的观展方向与路线,不至于在多个转向后在虚拟空间中迷路,但无文字解释、仅用颜色的区分方式,需要观众不断试错,才能知晓颜色所代表的方向。进入板块后自动播放的语音介绍,数字人声过于呆板,讲解时不能与所点击图片内容同步,容易造成观看图像与语音介绍脱节。

3.3 中国美术馆

2021年6月《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馆在此展全景图基础上建设了数字展馆(图1右)。这项展览最具特色的是艺术作品人声解读是由康辉等著名主持人完成配音,专业主持人的语音解读更具感染力;展馆内地图为单独界面,下方有不同板块的导航,右侧可以选择不同楼层;展馆空间复杂,导览热点没有文字提示,观众需要凭试错形成的记忆分清观展方向,容易影响观展体验,不流畅的展线引导易使没有耐心的观众在复杂空间中消磨观展乐趣。

3.4 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早在20世纪初就完成了数字化工程,进入数字卢浮宫,最先看到的是弹出式操作帮助页面,内容详细,对不同图标的功能解释、观展操作方式、可支持终端等仔细解释,大大缩短了初次体验的试错时间。一些展厅里的艺术品图片与文字解读放在一起,艺术作品图片所占面积小,在不能放大倍数受限的情况下很难看到画面细节,缺乏多语言解读,仅有五个虚拟展馆游览,只注重展品的呈现数量,简单的交互和观看不能满足热爱艺术的观众欣赏的需求,还需在用户体验上升级。

4 VR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的实践

本次实践是建设VR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将版画文献配以中英文专业解读,可裸眼通过显示器观看,也可穿戴VR设备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VR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作为一种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传播红色精神,数字化高精度观展、人声解读、中英文专业化介绍,针对版画反映的史实,辅以历史照片,进行作品背景的解读,这些多元的呈现方式可以满足大家的观看需求。

4.1 VR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搭建

虚拟现实美术馆一般都基于美术馆实景的全景图编辑搭建,本次实践的数字美术馆以川渝版画为主,没有实体展览的实景,全部依靠虚拟技术完成,技术路线为规划平面图—搭建场景模型—渲染虚拟全景图—导览连接—交互测试—虚拟现实设备匹配调试。

4.2 美术馆板块介绍

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共有13个展区,每个展区对应一位版画艺术家的作品,所有展区呈开放式结构,展线简单直观,观众可选择自主观展线路。展馆整体色调为橙红色,明快的色彩象征着乐观主义精神。展馆内亮度不同于实体馆的昏暗,采用明亮的全局照明,视觉更开阔,天花板没有装饰,不喧宾夺主。

进入展厅第一视点是以李少言先生作品《破路》为背景的看板,作品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联合起来破坏敌人铁路的宏大场景。破路代表的不仅是破坏运输路线,更是破除旧的残酷压迫,开辟新征程的象征,因此将其作为主要看板。

除十余位艺术家展区外,还为川渝艺术家集体创作的代表作品《红岩》设置专门展区(图2)。《红岩》插图是李焕民、徐匡等艺术家为同名小说共同创作的木刻插图,成为中国红色美术史的代表作品。《红岩》展区用小说封面的青松装饰墙面,将观众带回到几代人熟知的“红岩”故事之中,展区内还设置了多媒体链接,点击后弹出画面将播放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的经典片段。

图2 红色版画数字美术馆红岩看面(上左)与中心看面(上右),弹出中英文界面(下)

5 结语

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诞生的数字美术馆,改变了传统观看体验方式,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上承担了更重要的使命。本次实践用VR虚拟现实技术助力中国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整合了分散的红色版画作品,用绿色设计手段将版画艺术中的红色记忆,以虚拟美术馆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可以扩大优秀红色艺术面向世界的影响力,跨语言地传播红色文化,践行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作品传播”的使命,通过新型技术工具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国精神。

猜你喜欢

观展展馆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观展指南针
参观美术馆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3天观展人数超过50万人次首届智博会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观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