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3-11-11王允升陈佳琪徐晶李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

王允升 陈佳琪 徐晶 李伟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中课程中,能够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生物学》是高中教育领域的重要学科,兼具基础性与前沿性,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易于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文章以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期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走进细胞”

课程思政建设要抓住学科课程这一基本载体。《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生物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这样的提法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主要是研究和揭示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细胞既是生命的出发点,又是生物微观和宏观结构的汇聚点,更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内容,也是生物科技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正如著名生物学家Wilson所说“一切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这也证明细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走进细胞”作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接触高中生物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往往会抱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程思政的最好时机,本章的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众多,易于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文章以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为例,深入挖掘本章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求真务实、辩证唯物、普遍联系、生态环保、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从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走进细胞”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学习者在回忆过程中最后呈现的通常会最先回忆出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而中间遗忘的最多,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如此,当某一节课作为课程的开场,本节课往往会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及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等多种功能的重要载体,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出发点。“走进细胞”位于必修1第1章便有效地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从“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提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5个方面,讲述了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与积极发展的意义,使学生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掌握细胞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理解细胞与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领悟生命的奥秘。

二、“走进细胞”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及分类

课程思政在于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正确的方向[2]。“走进细胞”一章中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见表1)。

三、“走进细胞”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设计

“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3]。学习本章节的课程内容时,多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强调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上要遵循着由浅至深的原则,以教学导入时所创设的课程情景为基础,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联系旧有知识。如“细胞的发现”关联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细胞学说”等知识关联到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知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渗透普遍联系、辩证唯物的观点,再结合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的学科观念与科学精神,如通过我国科学家施一公的科学事迹、克隆猕猴“中中”“华华”诞生的案例等,体现细胞在生物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彰显我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如细胞衰老的表现、癌细胞治疗等热点话题,创设“软情境”,而非“硬植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念,树立科技报国、造福人类的责任担当(见表2)。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信息点多且散,介绍过多学生恐听不懂,介绍过少又不能讲清楚,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片信息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把握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本节课优势在于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融合点恰当自然;不足之处是绪论位置,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不易进行课前知识预习,学生查阅资料和讨论部分不足,学生主体体现不够充分。后续将在布置课前任务、课后任务中补足。

课程思政研究需从前沿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等入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研究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从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确立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将课程思政相关的育人元素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与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通过“走进细胞”这节课学习,润物无声地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求真务实、辩证唯物、普遍联系、生态环保、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政治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2]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4]任蔼玲.“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分子与细胞》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22.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200380);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XJGY202003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XJGZC2022007);哈尔滨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

(通讯作者:李伟)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高中生物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