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一体化模式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2023-11-08张雪昭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流程

张雪昭

(作者单位:平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优化改进,在此背景下,预算一体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不同于以往的预算管理方式,预算一体化以统一的预算管理系统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全流程预算管理,可有效加强预算资金的动态监控,进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能,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事业单位预算一体化的实施对部门预算支出结构进行了全面重构,对会计核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纳入会计核算,是实现预算闭环管理的重要方法,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阶段,预算一体化的实施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会计核算环境发生变化,账务处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是事业单位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预算一体化概述

预算一体化是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是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预算一体化以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基于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技术,借助预算一体化系统,将统一的管理规则融入一体化系统,利用规则的约束力,整合、规范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可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实时反馈和精准掌控。

二、预算一体化实施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涵盖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方面,遵循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预算一体化模式下单位的会计核算,旨在向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关于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方面的表现,并为部门决算报告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必要参考[1]。

利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的会计核算模块开展账务处理,可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的标准性与规范性。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财务信息闭环流转,既有利于对预算收支与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和实时跟踪,又能有效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利用数据自动调取功能,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提供基础数据以生成决算报表,提升决算数据质量,进一步消除预算决算“两张皮”现象。除此之外,预算一体化系统为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监管提供了便利。监管人员可从系统中调取会计数据,开展实时监控和分析,便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可根据监管情况,及时调整与优化经济决策,以推动财政预算改革进一步发展。

三、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挑战

(一)资金支付流程烦琐、耗时长

预算一体化系统有效减轻了财务人员在会计记账和登账方面的负担,但同时带来了其他工作任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些地方上级专项资金的下达和落实需要经过多次审批,这无疑延长了项目的实施时间和资金支付时间,也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使财务人员因烦琐的审批流程而感到心力交瘁。其次,在资金实际支付阶段,流程较为烦琐,主要体现为在指标众多的情况下,为了根据指标用途完成相应的资金支付,需要在一体化系统中搜寻相应的指标,这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年末资金支付集中期,支付任务繁重,时间相对紧张,财务人员不得不面临高强度的工作,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二)预算一体化系统(模块)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预算一体化系统(模块)设计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会计核算界面设置存在缺陷。目前,界面上的引导和协助功能无法有效满足系统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统一的黑白窗口和单一的界面设置,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影响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其次,单位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会计核算模块中,核算规则根据通用标准统一设置,未充分考虑某些单位的特殊性,单位会计核算只能基于统一的强制校验规则进行,无法充分满足特殊性质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单位被迫进行辅助核算账登记,或者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之外运行其他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比如,一些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同时设置预算项目和资金来源辅助账,但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只能采用按项目进行辅助核算的方式,无法同时设置项目和资金来源辅助账,进而无法满足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要求。

(三)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生成凭证质量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

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凭证生成质量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职工福利支出的核算上。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职工基本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职工福利支出应该按照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然而,预算一体化系统未能正确地将这些支出归入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而是直接将它们计入单位成本,这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存在偏差。

(四)预算指标在拨付执行中容易混用、错用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指标混用的问题,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财务人员无法对预算支出情况做到精准预测,导致申报指标用款计划时出现偏差,在紧急支出未申报的情况下,已下达的用款计划指标可能会被挪用。其次,现阶段,部分县级财政资金预算较为紧张,通常是哪个指标能用,就用哪个指标。再次,根据财政资金结转和结余规定,对于超过两年时间的结余资金,须进行财政收回[2]。在此情况下,一些单位为避免结余资金被收回,会优先使用前两年的指标,进而出现指标混用的情况。预算指标在拨付执行中混用、错用,会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不足,事业单位应当引起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浪费,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五)预算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缺乏有效对接

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资产实物和账面资产管理存在明显脱节,固定资产实物与资产配置标准存在不一致之处,特别是资产配置和后续处置不够规范,对事业单位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和预算一体化系统未形成有效衔接,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资产管理模块并未被纳入预算一体化平台,资源无法实现实时共享。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无法及时、全面获取资产状况,进而影响预算编制质量。同时,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缺乏有效衔接。预算管理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各科室项目支出情况、资金运行状况和资金动向。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应当确保核算流程与预算编制内容相适应,进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年底突击花钱或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预算执行评价过程中,监管人员通常只注重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忽略对各科室实际资金需求和资金使用状况的调查,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脱离,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四、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优化对策

(一)简化预算执行资金支付流程

在资金支付管理中,应简化前置资金支付的审批程序,精简审批手续,针对年初预算已经获得批准的情况,预算单位可自主确定资金支付时间,无须按月申报用款计划。一旦上级下达的专项用途资金实施计划得到本级政府的批准,预算单位可依照规定程序申报用款计划。优化、简化资金支付流程,是财政部门必须采取的措施,在支付流程简化的同时,应强化预算单位的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下预算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预算支出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以确保预算支出严格执行,确保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依法合规开展。

(二)完善预算一体化系统(模块)设计

在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内部管理的今天,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一体化系统(模块)设计。在具体实施中,首先,事业单位应加强与第三方系统开发人员的沟通。第三方在开发和运营预算一体化会计核算系统(模块)时,应以系统使用者为中心,以使用需求为导向,在系统开发前期加大对基层使用人员需求的调研力度,合理采纳使用者的观点和建议,构建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系统框架,设置可行的、规范的、便捷的功能,增强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3]。其次,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与技术投入,开发多元化系统功能,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并定期对已有系统进行维护。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1)对引导和帮助功能进行全面改进,提升界面视觉设计质量;(2)基于特定的会计规定,为不同事业单位提供可扩展的会计科目辅助项,以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际需求;(3)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健全自动转账、自动结转凭证和查询功能等设置,确保一体化系统高效运作。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可借助QQ 远程、微信、专线电话等多种途径,及时反馈并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系统功能与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高度匹配,增强预算一体化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以保证系统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建立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凭证生成机制

为优化凭证生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凭证生成机制,建立涵盖财政、银行、预算单位等多方协同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将财政项目库所记录的信息、经批准的预算及国库支付信息,连同银行系统生成的支付回单,一并推送至会计核算系统。在数据传输至会计核算系统后,系统按照内置的既定规则进行智能判断和识别,一键生成机制凭证,省去会计人员在科目表和项目库中选择的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人工误操作带来的会计误差,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会计核算完成后,应进行对账,如对财务账单和平台支付账单进行核对。为了确保账务的准确性,建账时应与平台建账保持一致,对于账务功能科目和预算指标支出功能的分类,二者应保持高度一致。

(四)优化预算指标使用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指标混用的问题,首先应优化预算指标的设置。在设置单位预算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达到单位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同时满足资金监管、财务分析和财务统计等方面的需求。预算指标应尽可能细化,可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对预算指标、资金申请、业务报销进行全流程管理,实现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不通过、流程节点不跳过[5]。其次,事业单位可建立预警机制,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同时,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单位预算执行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预算指标混用、错用。

(五)做好预算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衔接

目前,预算一体化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各自拥有独立的账户和密码,彼此之间互不干扰。由于不同系统的数据存储口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对此,事业单位应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增设资产管理模块,对资产进行精准核算,呈现资产存量和变动状况,构建闭环的预算执行和资产管理模式。同时,为推动资产和预算信息实时共享,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应构建资产卡片的动态更新机制,在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模块中录入资产卡片,经过资产核算后,自动生成财务信息,这样会计核算人员无须再进行烦琐的信息录入操作,只需要对信息进行确认,即可轻松获取目标数据。此外,事业单位应对各科室在预算年度内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根据预算评价结果,对会计核算和预算执行进度予以调整,确保会计核算方法与预算改革的要求相符,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结合[2]。

五、结语

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有机融合,落实一体化建设,是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适应预算一体化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应进一步明确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内在联系,完善优化一体化系统功能,实现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系统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流程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