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对面瘫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3-11-07尹华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压豆面瘫面神经

尹华伟

面瘫也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歪嘴”和“吊线风”, 主要是指面部表情肌肉运动功能受损的疾病,是由茎乳突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所导致的, 是以患者患侧口角、眼睛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率很高,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并伴有迎风流泪、眼睑功能不全和味觉减退。面瘫通常是患者突然发生, 同时患者严重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反应, 其中以患者焦虑情绪最为常见, 约2/3 面瘫患者存在焦虑。混合焦虑障碍是指在一定程度上患者同时存在焦虑症状, 但患者无法达到诊断水平, 并有一些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自主神经症状。随着近年人民群众生活压力的增加, 罹患混合焦虑障碍的情况也有所上升。研究发现, 由于治疗不当或严重的面部神经损伤, 混合焦虑障碍的情况可能会延长, 难以恢复。患者由于担心康复后可能影响自己容貌, 容易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等焦急情绪, 患者存在各种情况的心理障碍, 引起情绪紧张, 导致恶性循环。焦虑与患者以后康复呈线性关系, 因此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非常重要。面瘫治疗可短至14 d, 长至5 个月以上, 部分患者因治疗时间过长难以康复, 甚至出现面部痉挛、鳄鱼泪临床综合征等现象, 造成身体残疾, 加重精神负担[1,2]。研究发现, 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对面瘫患者焦虑情绪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刺激耳穴具有安神、调节阴阳和缓解焦虑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通过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面瘫引起的焦虑。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19 年6 月~2021 年1 月 在大连市中医医院脑二病房收治的60 例面瘫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57 岁, 平均年龄(45.21±3.93)岁。试验组患者年龄32~57 岁, 平均年龄(45.32±3.89)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中面瘫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突然发病, 临床表现为侧肌麻痹、功能障碍、乳突压痛, 即患者患侧面部表情肌肉瘫痪, 嘴角偏斜, 患侧额部皱纹消失, 无法闭合眼裂, 鼻唇沟变浅, 在鼓起脸颊和吹口哨时出现漏气,导致患者食物容易卡在患侧的脸颊之间, 部分患者出现舌前大部分味觉丧失、听力敏感、流泪等症状[3]。排除标准:恶性肿瘤、高血压、耳朵畸形、耳朵皮肤发炎和无法配合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干预。口服0.4 mg 阿昔洛韦, 4 次/d, 连续使用15 d;指导患者早晚按摩面部,进行转动眼窝、闭上眼睛、吹口哨、露出牙齿等动作,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解释面瘫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减轻其恐惧, 让患者更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鼓励患者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激发患者努力治疗的信心;给予患者信任感和坚定感, 使患者放松心情, 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帮助患者调整心情, 避免患者产生情绪波动, 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1.3.2 试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干预。穴位贴敷:选取没药10 g、红花10 g、乳香10 g、附子3 g、细辛3 g、花椒10 g 等药材,将所有药物研磨成粉末, 加入姜汁进行调和, 制作成直径约2 cm 的药饼贴敷在下关、颊车、完骨、翳风等穴位, 利用胶带将其固定。耳穴压豆:选取神门、心、肝、肾、胃、皮质下、交感、颞等穴位。操作方法:采用75%的酒精对耳部皮肤进行消毒, 使用棉球擦干, 手部消毒, 采用探针对耳穴进行查探, 有疼痛感、麻胀感所在处即为耳穴点, 留下标记。使用王不留行籽对其进行按压, 手法由轻到重, 缓慢柔和用力, 不可力度过大损伤皮肤, 3 d 更换1 次, 7 d 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T-AI 评分、SAS 评分及治疗效果。①T-AI 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特质焦虑分量表(STAI-Form Y-I,T-AI)共有18 个条目, 主要用于评定患者特定情景的焦虑、紧张型人格特质,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高。②SAS 评分:采用SAS 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评估,患者在60 min 内当场完成量表调查并收回, 将SAS 中20 个项目的所有得分相加, 得出粗略得分。粗略分数的正常上限为40 分, 换算后的标准总分为100 分, 分数越高, 表明患者越焦虑。③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临床焦虑症状和体征消失, 患者面部外观和肌肉运动恢复正常, 患侧眼睑完全闭合, 功能恢复正常, 面部表情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焦虑症状有所改善, 患者面部外观和其肌肉运动功能部分正常, 患病侧眼睑基本可以闭合, 且功能有所恢复, 面部表情肌肉明显运动存在阻碍;无效:焦虑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 面部表情肌肉和动作与治疗前相比退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AI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T-AI 评分为(54.72±0.65)分, 治疗后为(33.37±0.9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AI 评分为(54.76±0.53)分,治疗后为(42.42±0.91)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T-A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T-AI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AI 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T-AI 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0 54.72±0.65 33.37±0.92a对照组 30 54.76±0.53 42.42±0.91 t 0.261 38.306 P 0.795 0.000

2.2 两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为(66.32±5.83)分, 治疗后为(22.17±1.1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AS 评分为(63.58±4.86)分, 治疗后为(41.73±3.37)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0 66.32±5.83 22.17±1.13a对照组 30 63.58±4.86 41.73±3.37 t 1.977 30.141 P 0.053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愈16 例(53.33%), 有效11 例(36.67%), 无效3 例(10.00%), 临床总有效27 例(90.00%)。对照组患者治愈10 例(33.33%),有效5 例(16.67%), 无效15 例(50.00%), 临床总有效15 例(50.00%)。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俗称“歪嘴”、“歪嘴巴”、“吊线风”, 其主要是由患者控制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出现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面部麻木、一侧或两侧面部肌肉麻痹、患病侧面部肌肉出现松弛, 同时患者口腔和眼睛向健康侧倾斜。导致面瘫的因素有很多, 根据面瘫位置, 临床上将其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5]。中枢性面神经炎由面核神经和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脊髓束发生神经炎引起, 一般由患者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因素导致。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病变位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性疾病, 通常是由于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中的病毒激活引起, 如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自身免疫反应;神经中毒:如酗酒、长期接触毒物;神经源性:如患者创伤性的血管功能不全;代谢紊乱:如患者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先天性面神经发育不良等[6]。患者临床症状是鼻唇沟变浅、额头前额纹消失、嘴角下垂、眼裂扩大。当患者进行哭泣、大笑或露牙齿等动作时, 患者的脸部会变得更加歪斜, 受影响的一侧甚至无法进行简单的动作, 如鼓起脸颊、皱眉和皱起额头。在患者脸颊鼓气隆起时, 受影响的一侧由于无法闭合嘴唇而漏气。进食时, 食物残渣会停留在受影响的一侧, 并且唾液可能会流出。由于患者泪点外翻, 导致眼泪无法按正常方式排出。临床实践中, 大多数面瘫患者为单侧面瘫, 且大多数患者都是右侧的。大多数患者在早上洗漱时, 突然出现单侧脸颊无法正常活动, 嘴巴歪斜, 一些患者还有2/3 的舌头没有味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听力过于敏感[7]。该病在中医学中归于“口僻”范畴, 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 导致患者经脉空虚, 风、湿等邪气乘虚侵入, 使患者气血阻痹、筋肉失养。采取耳穴对患者进行治疗, 主要理论基础为《灵枢·口问》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同时也有论述为“耳珠属肾, 耳轮属脾, 耳上轮属心, 耳皮肉属肺, 耳背玉楼属肝”, 说明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既是于内脏腑的外在反应点, 同时也是脏腑疾病的治疗点。耳部相当于一个倒置的人体, 耳穴压豆通多对其耳部穴位进行刺激, 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脾、胃等脏腑功能。从西医角度讲, 耳穴压豆可以刺激患者大脑皮层, 恢复患者正常神经调节的作用, 使神经兴奋趋于平衡。神门穴可以安神定智, 肝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交感穴可改善神经功能, 皮质下穴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 上述穴位配伍应用共同治疗焦虑情绪, 减少患者抑郁, 使得其保持良好心态。现代研究表明, 耳穴压豆疗法使用王不留行粒对耳部进行机械的按压刺激神经末梢, 从而产生良性的调节。穴位贴敷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法, 药物通过皮肤吸收, 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避免各种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破坏, 降低药物效果[8]。通过穴位贴敷治疗, 可以将药物效果发挥出来, 还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临床主要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没药、红花、乳香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用附子、花椒等温热药物温经散寒, 同时加入姜汁起到发散的作用, 加强患者皮肤对药物的吸收[9]。从本试验可以看出, 治疗前,两组患者T-AI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T-AI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取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面瘫患者效果显著, 可以起到调节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助正气的作用。

综上所述, 采取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面瘫伴焦虑情绪患者的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豆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