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2023-11-07李贵利杜彦秋吴月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抗菌素菌群失调双歧

李贵利 杜彦秋 吴月娣

对于健康人来说, 其肠道菌群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多种数量不同种类的肠道细菌以一定的数量按照不同的比例分布在肠道的各个部位, 在机体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对维持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发病率的不断提升, 临床对于2 型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逐渐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 分析这一原因主要是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和利用障碍, 机体长期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 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2-5]。尤其是对于需要采取抗菌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 由于抗菌素对肠道细菌有较大的影响, 导致这类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严重。而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影响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 不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病情缓解, 二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 研究指出微生态制剂在调节肠道菌群中有显著的作用[6]。鉴于此, 本文就以2021 年6~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2 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作为DM 组。所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 型糖尿病;在入组前4 周内均未服用过抗生素、微生态制剂、酸奶等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或食物;患者均具备清晰的意识和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可配合本次研究开展[7]。DM 组男62 例, 女56 例;年 龄46~72 岁, 平均年龄(62.63±5.55)岁;病程≤10 年者69 例, 病程>10 年者49 例;有尿微量白蛋白者58 例, 无尿微量白蛋白者60 例;由于病情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患者84 例, 不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患者34 例。使用抗菌素治疗的84 例患者中, 有45 例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其余39 例未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另选取同期106 例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非DM 组, 其中男58 例, 女48 例;年龄42~73 岁, 平均年龄(63.05±5.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女DM 组 118 62 56 62.63±5.55非DM 组 106 58 48 63.05±5.52 χ2/t 0.106 0.567 P 0.745 0.571

1.2 研究方法 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肠道常见细菌。DM 组中采用抗菌素治疗的患者所用抗菌素均为头孢二代或三代, 氟喹诺酮类或加酶青霉素制剂, 均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其中采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患者所用微生态制剂均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商品名:整肠生), 均采取口服方式给药。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10、15 d 时测定患者肠道常见细菌[6]。分析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及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肠道菌群, DM 组中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以及应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包括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 计算B/E。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 DM 组患者肠杆菌(9.52±0.75)logN/g 显著高于非DM 组的(9.13±0.78)logN/g, 双歧杆菌(7.01±1.84)logN/g、乳杆菌(6.74±2.85)logN/g 及B/E(0.74±0.19)显著低于非DM组的(8.30±2.16)logN/g、(7.50±2.35)logN/g、(0.91±0.28),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球菌、拟杆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s)

表2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s)

注:与非DM 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肠杆菌(logN/g) 肠球菌(logN/g) 拟杆菌(logN/g) 双歧杆菌(logN/g) 乳杆菌(logN/g) B/E DM 组 118 9.52±0.75a 8.28±1.41 8.05±2.31 7.01±1.84a 6.74±2.85a 0.74±0.19a非DM 组 106 9.13±0.78 7.99±1.56 7.98±3.45 8.30±2.16 7.50±2.35 0.91±0.28 t 3.676 1.406 0.172 4.636 2.098 5.123 P 0.000 0.161 0.864 0.000 0.037 0.000

2.2 DM 组中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比较 DM 组中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患者治疗10 d 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治疗10、15 d 的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5 d;治疗15 d 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水平低于治疗10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 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呈下降趋势, 治疗10~15 d 呈上升趋势;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则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治疗10、15 d 时其下降显著。见表3。

表3 DM 组中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比较(±s, logN/g, n=39)

表3 DM 组中单纯应用抗菌素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比较(±s, logN/g, n=39)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治疗5 d 前比较, bP<0.05;与治疗10 d 比较, cP<0.05

时间 肠杆菌 肠球菌 拟杆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治疗前 9.33±1.10 9.21±1.70 8.25±2.49 6.69±1.65 7.40±2.63治疗5 d 8.77±1.39 8.77±2.12 7.18±1.98 6.43±1.86 6.28±2.40治疗10 d 8.10±1.67a 7.95±2.52a 6.13±1.85ab 5.51±2.01ab 3.77±2.39ab治疗15 d 8.87±1.09 8.74±1.81 4.98±2.85abc 4.19±2.41abc 2.12±1.49abc

2.3 DM 组中应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比较 DM 组中应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5、10、15 d 的肠杆菌水平低于治疗前, 肠球菌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5 d 的拟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15 d 的拟杆菌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10、15 d 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DM 组中应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比较( ±s, logN/g, n=45)

表4 DM 组中应用抗菌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比较( ±s, logN/g, n=45)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时间 肠杆菌 肠球菌 拟杆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治疗前 10.75±1.48 7.18±1.67 9.78±0.94 7.84±0.87 7.70±4.69治疗5 d 9.61±1.29a 10.08±0.98a 10.68±2.53a 9.50±0.57a 6.69±2.18治疗10 d 9.60±1.90a 8.48±0.82a 9.32±6.11 7.48±0.33a 6.56±1.29a治疗15 d 9.35±0.46a 8.85±0.06a 7.99±0.84a 6.33±0.78a 3.89±1.26a

3 讨论

肠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 以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肠道菌群发挥着营养、生物拮抗、免疫、促进生长、抗肿瘤、防止衰老等一系列作用,因此, 一旦肠道菌群发生紊乱, 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2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 临床研究发现, 患者在发病10 年后, 有大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一种并发症, 且这种并发症往往采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逆转的效果, 对健康的危害较大。而进一步研究发现, 多数并发症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因此,如何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成为了临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 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抗菌素治疗的过程中, 抗菌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对其肠道菌群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 2 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抗菌素早期, 其肠道菌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分析这一原因, 主要是由于抗菌素对肠道菌群会产生直接杀灭作用, 从而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7]。由此可见, 抗菌素会造成2 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益生菌减少, 条件致病菌增加, 导致其肠道防御能力降低,对患者的危害较大[8]。鉴于此, 临床认为对于应用抗菌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 在治疗的同时可给予微生态制剂, 以达到改善肠道菌群的目的[9]。微生态制剂可通过生物拮抗作用维持和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应用抗菌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整肠生, 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双歧杆菌、拟杆菌的下降, 特别是在抗菌素使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 这两种肠道菌的升高效果更加显著。针对肠杆菌, 整肠生可在抗菌素使用短期内抑制其下降, 但随着抗菌素使用时间的延长, 其对肠杆菌的升高则没有显著作用。因此, 对于应用抗菌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 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抗菌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但长时间使用抗菌素纠正效果十分有限[11-16]。

综上所述,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 抗菌素治疗会引起益生菌减少, 肠杆菌先降后升,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干预可部分逆转抗菌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但随着抗菌素应用时间的延长, 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逐渐减弱。

猜你喜欢

抗菌素菌群失调双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爱眼有道系列之七 维护眼表菌丛,合理使用抗菌素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113例临床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抗菌素用药情况分析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