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机器复位与人工Bar-becue 复位的疗效对比

2023-11-07何栖雨李紫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眼震耳石规管

何栖雨 李紫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一种外周性眩晕疾病, 其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主要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为典型疾病[1]。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C-BPPV)因其半规管位置高的关系, 耳石进入的难度大, 发病率较少[2]。HC-BPPV 占20%~30%, 其中部分为复位PC-BPPV 时转化而来。主要原因为耳石进入椭圆囊后, 如果再次复位PC-BPPV, 椭圆囊后方正对水平半规管后臂椭圆囊开口, 且DIX-hallpike 同侧后仰位时, 开口完全朝下, 有一定几率直接通过同侧水平半规管后臂发展成HC-BPPV。HC-BPPV 因眼震变化复杂, 总体情况下复位比PC-BPPV 较差, 部分原因归结为手法复位中HC-BPPV 主要以眼震强弱及离地向地眼震以及持续时间判断患侧, 而在大量耳石复位中发现, 这种单纯判断存在较多争议, 很容易出现误判, 若直接采用Bar-becue 或Gufoni 等方法实施复位, 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或者因为反复复位, 症状虽减轻, 但却为无效复位,原因为耳石未发生移动或疲劳性所致。如roll 实验中,在未明确判断患侧时, 先检查患侧和先检查健侧, 复位效果是略有差异的。先检查患侧(检查前不清楚), 再检查健侧, 只要耳石不过多的进入前臂和壶腹部, 就容易判断患侧。若先检查健侧后检查患侧, 在健侧耳石有一定几率进入椭圆囊(等于直接复位一部分), 再向患侧时, 只有少量出来, 虽然两侧都是向地性眼震, 根据Ewald 定律按照2 ∶1 的比例分配兴奋性、抑制性的强度, 强烈侧为患侧, 但实际情况是刺激患侧的耳石, 相对刺激健侧的少, 这样肯定会导致患侧判断失误。机器复位可以实时观察动态, 通过短时间翻转了解分析耳石到达位置, 再根据多方向的眼震综合判断,定位准确, 减少误判, 特别是对耳石进入壶腹嵴、水平半规管短臂、后半规管短臂等特殊位置, 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复位失败的次数。对于roll 实验, 先检查患侧和先检查健侧复位是有差异的。例如水平半规管后臂管石症因为先检查健侧, 耳石有一定几率部分或全部进入椭圆囊, 再行患侧检查, 耳石可以不从椭圆出来,表现为患者向地眼震减弱, 容易出现对患侧判断失误。另外, 在行Dix-hallpike 检查中如果出现向地眼震, 也考虑水平半规管耳石, 但对于患侧部分仍然难以判断。在复位过程中即使判断正确, 耳石某些体位未发生移动, 在接下来体位复位中, 耳石可以发生逆向运动, 有些过程较为短暂, 手工复位很容易错过观察;另外反复测试, 可能导致患者不能耐受, 或者眼震疲劳, 这些情况在机器上可以部分避免, 可以通过实时视频及相应解剖学特点, 特别是在仰卧位、俯卧位以及整个翻转过程中的眼震变化, 推测耳石所处半规管位置, 并采用灵活方式, 使耳石向着理想方向前进。机器上复位, 根据解剖位置, 水平半规管耳石可以存在位置为:①长臂侧壶腹部;②前臂;③后臂;④椭圆囊内;⑤后半规管短臂侧(靠椭圆囊侧);⑥水平半规管短臂侧(壶腹部靠椭圆囊侧), 又依据存在形式分为管石和嵴帽结石, 相比传统手工复位方法, 分类更加精细。由于耳石复位过程中, 眼震方向可以发生互相转化, 导致复位出现复杂化, 很容易出现定位错误, 而复位中眼震疲劳性, 耳石多重运动干扰, 又容易误判, 以为复位成功[3]。本院目前使用G-Force 诊疗仪实时观察眼震动态变化, 特别是细微变化情况, 可以不拘泥于固定方式, 灵活辨别, 充分了解患者眼震方向的变化特点, 行复位治疗。本文对比Bar-becue 翻滚疗法与G-Force诊疗仪复位的具体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1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72 例HC-BPPV 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 每组86 例。对照组, 男46 例, 女40 例;年龄20~75 岁, 平均年龄(47.5±9.6)岁;病程8 h~5 年, 平均病程(2.9±0.9)年。研究组, 男48 例, 女38 例;年龄21~75 岁, 平均年龄(48.0±9.2)岁;病程8 h~6 年,平均病程(3.1±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依据眼震特点, 判断在半规管中耳石的具体位置, 其主要包括前臂管石症、后臂管石症、水平半规管短臂管石症, 壶腹嵴顶结石症, 水平半规管管脚狭窄或阻塞以及水平半规管入椭圆囊后进后半规管短臂等, 应用针对性的复位方法开展治疗。

1.2.1 对照组 接受Bar-becue 翻滚疗法。针对复位 未 痊 愈 者, 与 Vannucchi 12 h 强 迫 侧 卧 体 位 疗 法(FPP)相结合, 反复翻滚或长期体位维持难度较高者接受Gufoni 法治疗:①在床沿头部需要维持直立状态;② 在短时间内侧卧于患者的健侧, 引发向地性眼震后保持体位长达1 min;③头快速向下转45°, 保持2 min;④ 短时间内恢复坐位。另外针对壶腹嵴顶石症,采取Gufoni 法患侧脱位:①在床沿头部需要维持直立状态;②在短时间内侧卧于患者的患侧, 引发离地性眼震后保持体位长达1 min;③头快速向上转45°, 保持2 min;④短时间内恢复坐位。再行roll 实验观察是否转变向地性眼震, 转变后行Bar-becue 复位治疗。

1.2.2 研究组 接受G-Force 诊疗仪复位。G-Force诊疗仪由操作台、旋转主机等组成。操作者通过控制操作台上的程序, 能够调整旋转主机上座椅在三维平面进行转动, 实现耳石复位的目的。操作者利用操纵计算机对转椅转动方向、角度以及角速度进行调整,误差极小, 便于更能清楚观察眼震的潜伏期、眼震方向、持续时间和眼震强度等客观信息 并能以视频的方式记录患者眼震特点。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症状改善幅度>75%;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症状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显效患者的复发情况。③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 每方面百分制, 分数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

2.2 两组显效患者的复发情况对比 研究组显效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显效患者的复发情况对比(n, %)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对照组 86 74.1±1.8 73.6±1.9 73.4±1.5 72.6±1.8研究组 86 94.2±2.0a 95.0±2.0a 94.6±2.8a 95.8±2.0a t 69.275 71.940 61.893 79.959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BPPV 为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疾病, 其不接受治疗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痊愈, 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可知, 其与耳石自行复位或耳石微粒被前庭暗细胞缓慢吸收情况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5]。此疾病发作后具有短暂、痛苦的特点, 患者耐受性较低, 严重者则会影响机体的劳动能力, 并且无法准确评估耳石消散时间、自行复位时间[6]。基于上述情况分析,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幅度控制眩晕发作, 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感,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7]。

针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而言, 转换眼震方向:①在床沿头部需要维持直立状态;②在短时间内侧卧于患者的患侧, 引发向地性眼震后保持体位长达1 min;③头快速向下转45°, 保持2 min;④短时间内恢复坐位。

依据变位试验的开展所产生不同眼震方向,HC-BPPV 可分为向地性的HC- BPPV 与背地性的HC-BPPV 两种类型[8]。临床上普遍利用手法复位的方式治疗各种眼震方向的HC-BPPV, 其具有基本性特点。BPPV 手法复位普遍遵循重力作用、角加速度运动和惯性的三大原理, 在此前提下, 复位方法具有复杂多样性特点, 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各个眼震类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位方案。如果双侧滚转试验引发水平向地性眼震, 则可以维持时间短于1 min, 其可以作为漂浮于外半规管后臂内管石症的判断标准[9]。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头位转至患侧时, 管石则借助重力作用逐渐向壶腹运动, 逐渐促使嵴帽向椭圆囊侧偏曲, 静纤毛移动至动纤毛方向, 患侧半规管的兴奋度极高, 在患耳下产生向地性眼震;而头位转向对侧的过程中, 管石借助重力作用背离壶腹运动, 逐渐促使嵴帽向椭圆囊侧偏曲, 静纤毛移动至动纤毛方向, 抑制患侧半规管对侧的兴奋性, 在患耳上产生向地性眼震[10]。

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显效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应用G-Force 诊疗仪复位法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 优化效果。主要是因为:严格遵循Ewald 定律按照2 ∶1 的比例分配兴奋性、抑制性的强度, 因此患侧Roll 试验开展过程中, 可以持续增强眼震强度, 依据具体特点明确患侧实际情况。针对此类型的HC-BPPV 而言, 现阶段, Bar-becue 翻滚疗法自上世纪末逐渐改良, 其主要以变换体位方式借助重力移位耳石为重要的复位机理, 最终促使耳石归置到椭圆囊中, 复位有效率在不同研究中存在明显差异性[11]。G-Force 诊疗仪作为一种新型方法, 其利用全自动的前庭功能进行诊断与治疗, 在手法耳石复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器械, 能够调整座椅在三维平面进行转动, 实现耳石复位的目的:①操作者能够通过操纵计算机对转椅转动方向、角度以及角速度进行调整, 误差极小, 便于观察眼震, 在具备较好的半规管解剖学基础上, 实时观察动态, 通过短时间翻转动态, 了解分析耳石到达位置, 再结合多方向的眼震综合判断,定位准确, 减少误判, 特别是对耳石进入壶腹嵴、水平半规管短臂、后半规管短臂等特殊位置, 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复位失败的次数[12-14]。②复位全程患者需固定于复位座椅上, 保障患者的腰部或颈部尽量不转动, 既可以降低腰颈部疾患加重的可能性, 也能够预防因体位变换而造成的复位或诱导眼震失败, 大幅度提高复位成功率和诊断阳性率。③G-Force 诊疗仪的座椅中均在腹部与腿部位置配置安全带和安全杠, 能够完全保障患者的复位安全性。④在复位工作期间, 患者全程均需要佩戴红外眼罩, 可以详细将复位时患者眼球震颤情况进行记录, 有利于操作者比较复位后眼震情况与复位前的区别, 此外图像分析软件能够将眼震图像转变为数据图, 有利于操作者可以准确的进行客观判断, 有效弥补了Bar-becue 翻滚疗法及Gufoni 法的不足[15,16]。⑤G-Force 诊疗仪主要是利用机器代替人力,促使全过程具有程序化、操作便利性的优势, 且大幅度降低治疗的难度, 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因此, 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应用G-Force 诊疗仪复位法可以整体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是因为:G-Force 诊疗仪复位法可以依据眼震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应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17]。

综上所述, G-Force 诊疗仪复位治疗HC-BPPV 患者, 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 提高生活质量评分, 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眼震耳石规管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