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023-11-04郭明飞程玉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宇宙思政教育

郭明飞,程玉璐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必须抓好抓实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这一重要的政治任务。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广泛应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日渐消失,元宇宙作为一个火爆的科技新场域正在进入大众视野。历史上,技术的重大突破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刻变化。虽然元宇宙目前仍处于技术构想的阶段,但可以预料的是,元宇宙是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它的兴起必将重塑意识形态,必将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的发展奇点。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以前瞻的眼光积极布局“元宇宙”这一新空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

一、元宇宙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耦合

“元宇宙(metaverse)”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中,用以描绘一个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脱胎于现实世界并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的虚拟场景。从构词法来看,“metaverse”是一个组合词,由前缀“meta”(意为“超越”)和后缀“verse”(“universe”的简化,意为“宇宙”)组合而成。“meta”即“元”,表示一种更高的、领先的状态;“universe”即“宇宙”,表示广阔的、宏大的存在。因此,“元宇宙(metaverse)”的字面含义为更高维度的、更浩大的空间。2021年以来,国内外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加码元宇宙赛道,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争先布局元宇宙,元宇宙逐渐从概念走向“台前”,得到了爆发式应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将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师生内在信仰的政治任务。在元宇宙的浪潮下,亟需厘清元宇宙的意识形态属性,思考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需的技术支撑,并探究元宇宙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向。

(一)元宇宙的意识形态属性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元宇宙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新形态,技术是元宇宙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加持下,元宇宙将会带来越来越深刻的社会变革。站在元宇宙的风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关的支撑性技术节点和关键应用场景加快卡位布局,拼尽全力想要分得一杯“流量羹”。这也彰显了元宇宙建构中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和元宇宙运行中资本的意识形态性。

一是元宇宙建构中技术的意识形态性。新兴技术不断更迭,重构了互联网的生存样态,也把元宇宙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多项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紧密嵌套,元宇宙有着宏大的技术愿景,它试图构建虚实相融的大型数字应用生态,使人类在虚拟世界中能够获得无限多的真实体验。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取向,但我们无法确保中性无罪的技术完全被安全的人群掌握和使用。事实可能是,“客观”的技术作为主体活动的结果,会不可避免地被附加上“放大的”人性,反过来控制主体本身,甚至会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并非直接的、强迫的,而是不易察觉的。在元宇宙的构建过程中,技术的创建者必定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实际上,我们难以抗拒数字技术的强大优势,也无法避免多重技术对意识形态的重塑。面对这一充满叠变性的现实生活环境,我们需要深刻反思技术发展的内在张力,明确技术的真正使命。

二是元宇宙运行中资本的意识形态性。按照预想,元宇宙将会为我们营造一个自由、多元、开放的空间,公众对此深深痴迷并追捧。但是,在元宇宙的运行过程中,西方资本家、资本实体早已采取资本垄断等手段全力攫取利益,这是资本逻辑的生动注解,同时也是他们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惯用手段。一方面,面对“元宇宙”这个新市场新空间,西方科技公司号召人们倾心打造,试图向公众传达出“平等”的信号。然而,这一数字空间的实际控制权往往会被那些拥有成熟的数字技术和完备的数字工具的帝国主义资本家所掠夺,他们很可能借此进行数字资本的无限复利增值,使元宇宙发展为数字殖民者的殖民地新样态。另一方面,这些数字殖民者在经济上强调资本的积累,在政治上重视意识形态的入侵。他们凭借着数字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试图推行资本垄断与数字霸权,并进行有倾向性的意识形态演变,抢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技术诉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43,做好这一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孪生技术、交互技术、沉浸技术等发展迅速,催生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资源仿真、场景翻转、沉浸体验等方面的技术新诉求。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撑与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首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全资源仿真。目前,由于数字资源承载的有限性,高校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无法全面地展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所有资源,也无法开展全域性的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突破资源获取的阈值、跳出物理课堂的窠臼、创造更广阔的叙事空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无限扩展数字资源容量,甚至需要以现实世界为摹本,实现物理世界的全资源仿真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发达的孪生技术。

其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多场景翻转。为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超越时空的藩篱,实现多维空间联动。如,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与政治认同,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苦岁月与光辉历程。要获得这一超越时空限制的体验,需要以真实事件为基底,利用技术营造逼真场景,追寻红色的历史记忆。此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还需突破物质实体的壁垒,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互链。如,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线实时参与“两会”等重大政治事件,提升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多场景翻转会深刻改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表现样态,使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机机交互成为新的教学模式,而这离不开完备的交互技术。

最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超沉浸体验。数字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立体化的教育环境中,以全方位的体验与多感官的投射增强学生的在场感与代入感,进而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这一具身性的沉浸体验能够避免“强行说教”式的价值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鲜活生动的意识形态教育实践离不开三维立体全方位环境的打造,也离不开“视听嗅味触”全感官的体验,而这些离不开强大的全息沉浸技术。

(三)元宇宙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耦合发展趋向

元宇宙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刻,是虚实之间的交互共生,是身临其境的高度沉浸,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开启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以显著的孪生性、交互性和沉浸性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建了拟真环境,延展了传播时空,增强了心流体验,推动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向着更高的维度发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技术支撑,而元宇宙是数字技术的聚合形态,能给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可能,两者天然地具有耦合性。

首先,元宇宙的孪生性为拟真环境的构建写下生动注脚。元宇宙是利用成熟的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既基于又独立于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世界,它是现实世界的整体映射,又是相对独立的虚拟数字世界。元宇宙的孪生性以“镜像”为特点,能通过3D建模、实时渲染等技术,搭建高度逼真、稳定高效的三维全景应用空间,意识形态教育可借此增强教育实效。元宇宙对现实世界的“无限趋真”与“模拟再现”,能够让历史可感、让理论可验、让现实可知,使意识形态变抽象为具体、变晦涩为通俗、变生硬为温和。高度虚拟仿真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强化和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其情感、润化其身心、增加其认同,从而提升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其次,元宇宙的交互性为传播时空的延展打造强劲引擎。交互性强是元宇宙的主要特征之一,能给意识形态教育对象带来更多的交互体验。一是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元宇宙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萃取与融汇,并将弱化甚至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这使得意识形态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能够有机融合。二是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元宇宙交互技术打通了诸多现实壁垒,受教育者能够有选择性地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中,“真实地”参与历史事件的发生,“亲眼目睹”未来社会的繁荣景象。三是个体与机器的交互。元宇宙中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人机共存的新态势。教育对象可以穿戴交互设备、借助脑机交互技术进入意识形态教育的虚拟场景,将大脑的想法通过数据传输给虚拟人,并转化为虚拟人的具体行为。四是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元宇宙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存在着多种虚拟机器人,教育对象可以利用虚拟化身在虚拟世界进行交往互动。总之,元宇宙时代交互技术的繁荣重塑了虚实、时空、人机、机机的关系,实现了虚实融合、时空无界、双向互馈、实时交互,可以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满足教育对象多样化的诉求。

最后,元宇宙的沉浸性为心流状态的体验浇筑坚实基座。高度的具身沉浸性是元宇宙的又一显著特征。一方面,元宇宙使教育对象“身临其境”。元宇宙时代,情境教学不再是一种虚幻的头脑风暴,而是“真实”的沉浸式体验。随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元宇宙能给教育对象提供更强烈的临场感与更逼真的体验感,实现身体与精神的“逍遥游”。另一方面,元宇宙使教育对象“多觉联动”。元宇宙可以通过传感技术等输出教育对象的感觉,实现虚拟世界中教育对象感官的全方位“连接”,给教育对象创造心流体验环境,完成个体在感官体验上的革新。强烈的体验与丰富的感受能够有效融入意识形态教育中,引发教育对象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的。

二、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个全新的场域,元宇宙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与实施保障,大大提升教育效果。但是,目前元宇宙还没有真正落地与应用,它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新模式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元宇宙与意识形态教育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两者的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要使其发生革命性的碰撞,必须直面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可能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

(一)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意识形态斗争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消失,也不会因为元宇宙的出现而终结。相反,在技术赋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生态更加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在元宇宙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内隐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其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研发者的价值观念;同时,资本天然的自利扩张性使得元宇宙成为某些科技巨头获取暴利的工具。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态势。

一是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空间被挤占。元宇宙打通了技术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海量信息的无界传播。但“资本主义身披数字外衣的背后依然是资本的逻辑和统治的扩张”[2],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空间因此被挤占。一方面,元宇宙空间中信息的自由化使高校数据霸权现象更加突出。元宇宙时代,要真正实现各类数据与海量信息的一触即达,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然而,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使得西方资本家不愿意实现技术的共享,反而利用雄厚的技术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挤占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空间。这表明,资本主义图谋通过强大的技术优势与支配能力在高校意识形态空间注入资本主义价值与立场,以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空间的全部霸占。面对这一强势的价值输出与资本霸权,高校难免“深受其害”,意识形态斗争势必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元宇宙空间中集群的自由化使高校政治“部落化”现象更加明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垒将会长期存在。元宇宙时代,高校也存在着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与对抗。由于信仰的不同,高校意识形态生态将被割裂为不同的网络集群,附带不同的政治属性,出现政治“部落化”现象,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二是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受到冲击。元宇宙空间中,先进的技术使信息的匿名化发布与不可篡改性特征更加突出,主体可以通过匿名节点发布带有价值倾向的信息而难以被追踪发现。这一发布信息的隐匿方式将会使高校网络空间的信息良莠不齐,意识形态内容上的失范更加隐蔽。一方面,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元宇宙空间中,人人都是传播者,高校中的每个个体也不例外。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中暗藏着多样化的利益需求,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中夹杂着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代表着特定利益需求的“普世价值”、极端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竞相登场,妄想替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如果不能对这些不良思潮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高校学生将极易被迷惑而失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判断,甚至可能在其诱导下出现偏激冲动的行为。另一方面,泛娱乐化消解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在元宇宙空间,用户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高校学生追求生动形象的感官体验,喜欢用短视频、表情包等充满新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高度虚拟沉浸的元宇宙使这一目的更容易实现。但在学生娱乐化表达观点的同时,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将会被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有其独特的承载价值与运行生态,不允许被娱乐化解读。

(二)元宇宙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职业本领恐慌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传统意义上,思政课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思想的引领者和信仰的塑造者,更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者,责任重大。但在元宇宙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多维时空,平等地获取所需的各种资源,甚至可以凭借数字工具复刻所需的场景,并在其中进行观念的交换与内容的生产,自觉地接受意识形态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本领恐慌。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技术素养有待提高。元宇宙时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思政课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生事物,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类网络教育技术。但是,部分思政课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授课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育模式,可能会由于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而产生本领恐慌,甚至会由于自身理念的僵化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变革进程。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满足学生价值需求的能力有待提高。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在短期内适应元宇宙技术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元宇宙时代学生自主性的增强激发了其新的价值需求。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学生期望搭建更拟真的场景,期望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期望能更真实地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如果思政课教师无法及时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学生的这些“与时俱进”的需求必然加剧其本领恐慌。

(三)元宇宙时代高校学生容易自我迷失

元宇宙时代,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发达的脑机连接技术将物理主体的意识投影到虚拟化身的行为上,身体主导的物理法则将让位于意识主导的观念秩序。学生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也是元宇宙世界的参与者,他们更多地靠“感觉”来认知这一虚拟世界。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衡量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元宇宙时代高校学生容易出现自我迷失的问题。

一是高校学生容易出现网络依赖成瘾问题。元宇宙时代,高度的具身沉浸性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元宇宙也容易带来沉浸性与成瘾性的问题。首先,学生容易追求感官的极致沉浸。元宇宙的沉浸性将会给学生带来愈发刺激与真实的感官体验,“完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形态需求,极易造成学生对元宇宙的高度依赖。如果不加以防范,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学生主体的依赖性制造新型“数字毒品”,危害学生的主体安全。其次,学生容易在虚拟世界寻求对现实的补偿。有些学生在感受到历史或现实世界的缺憾后,会转向虚拟世界利用孪生技术、交互技术进行场景的再造与复制,甚至会穿梭到之前的时间节点,启动对现实的补偿程序。在获得补偿后,学生可能会更加依赖虚拟的元宇宙世界,而漠视和逃避历史事实或现实世界,沉溺于自己所构造的场景中无法自拔,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元宇宙对现实的补偿效应会带来强烈的成瘾性风险,对此需要高度重视。最后,学生容易出现虚实不分的认知问题。元宇宙高度拟真的场景可能使学生沉溺于虚幻的世界,身体与思想的长期分离容易造成学生的虚实不分。学生过度沉浸于元宇宙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一味遵循着虚拟世界的价值理念与运行规则,容易忽视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将虚拟世界的交互逻辑错用到现实世界中。久而久之,学生受元宇宙空间“回音室效应”的影响,极有可能陷入“缸中之脑”的悖论,导致其与现实世界的脱轨。高校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旦沉溺于虚拟世界,就会有吸食“精神鸦片”的无力感,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都会面临动摇的危险,他们甚至可能对现实世界产生不满、仇视等负面情绪,出现价值观的扭曲。总之,元宇宙具有让学生长期沉溺其中的“吸引力”,这一“绝佳场所”不断模糊现实性与沉浸性的边界,使学生群体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

二是高校学生主体容易出现理性弱化的问题。元宇宙的构建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算法与程序是技术运行的“燃料”,对用户的价值观具有潜在的导向作用。高校学生作为元宇宙空间的参与者,会受到算法的隐秘控制,主体理性可能因之趋于弱化。具体来看,在算法的操纵下,高校学生所有的数字痕迹将“展露无遗”,其价值理念、思想观念也将被洞悉。为了弱化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怀好意之人可能会利用算法进行数字剥削和意识形态渗透,进而造成高校学生在意识形态认同方面的偏执化与极端化。此外,元宇宙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红利,而资本的逐利性使各主体竞相争夺技术的控制权,生产要素则选择性地向能产生高额利润的方向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话语等资源的分配,可能会导致政治与媒体的“有意”合谋,使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泛滥。因此,元宇宙时代,我们要强化高校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防止其在数字强权的压迫下成为“电子监狱”的囚徒,扩散情绪化的非理性观点。

三、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应对策略

元宇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诸多的可能性,有积极的变革,也有风险挑战。我们要发挥主动精神,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勇于进行意识形态斗争。为此,高校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主流价值,明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大方向;要正确处理技术、意识形态教育、人三者之间的多元关系,明确技术育人的价值导向,正视技术的异化风险;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本领,确保其对高校学生的有效引导;要处理好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元宇宙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相互耦合的过程中,要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实现科技进步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元宇宙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始终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始终需要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发展。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科学真理性,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首先,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真理性的认同,促使学生做到真懂真信。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高度警惕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元宇宙的技术优势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严防西方意识形态借着“华丽”的外衣对高校师生的迷惑与侵蚀,构筑意识形态“防火墙”。最后,要引导学生提升对算法推荐的信息的鉴别能力,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信息的来源与可信度,使学生不被群体非理性的情绪裹挟,避免“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只有唤醒高校学生的理性思考,才能更好地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是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元宇宙的落地与应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它势必与不同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而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因此,谁控制了元宇宙的话语权,谁就能较大程度地制定价值观秩序。在元宇宙空间中,多元思想交融交锋,不良社会思潮和歪曲诋毁社会主义的言论在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开了对话语阵地的“你争我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元宇宙可能掺杂的意识形态斗争,清醒地认识到元宇宙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危害性,全力争取信息技术的控制权与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健康发展。

(二)妥善处理多元关系,正视技术的异化风险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33这表明,技术、教育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是元宇宙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有序运行的重要载体,它本身并没有价值倾向,但是它的发明者和使用者无一不携带着一定的价值观。元宇宙作为技术的集合体,拓宽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空间,也带来了异化的风险。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变革要求对技术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明确技术的育人导向,遵循技术的向善要求,以实现技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人的内在统一。

一是要处理好技术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之间的关系。元宇宙时代,技术一往无前、高歌猛进。科技的变革不断驱动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转型,两者融合互动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技术的助力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全新的样态。但技术只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并非目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避免技术对教育的僭越,实现科技进步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充当技术的“引路人”。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融入是必然的趋势,技术的异化也是我们需要应对的挑战。要深入探究技术异化背后的教育本质,克服“技术主义”或“数据主义”的倾向,明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达成高度的思想共识,凝聚强大的发展力量,确保技术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两者融合方向选择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技术要助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转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既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手段,也不能一味抗拒新兴技术,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对待技术。要明确意识形态教育对技术的现实需求,挖掘技术助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合点,将技术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构造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场景、研发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体验。总之,要实现技术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双向互补,只有两者并肩而行,才能加速融合发展。

二是要处理好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在人的手中。”[5]信息技术在给人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数字异化的风险,而数字异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霸权思想在元宇宙时代的延续。人与技术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人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无法抛弃技术重返“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技术的发展逻辑被添加了统治的意义,因此数字技术制造了束缚人的新牢笼。但我们要切记,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要提升人的主体意识,明确技术的育人导向。对技术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消除算法独裁、信息孤岛等技术弊端。因此,我们既要熟练掌握多种技术以丰富自己的体验,又要避免盲目的技术崇拜。要站在反思和批判的角度对技术进行祛魅,警惕技术对人的统治,使人从技术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总之,要处理好技术与人的关系,让技术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避免其凌驾于人之上。

三是要处理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人的关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都不能偏离立德树人的发展轨道,一定要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33的要求。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致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指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开放姿态,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元宇宙时代,政治“部落化”特征进一步凸显。不同网络集群之间存在价值和利益的根本差异,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对抗愈发激烈、冲突更加尖锐。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守护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提高理论创新能力。高校是理论创新的主阵地。元宇宙时代,不同思想之间交流交融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很可能会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及资本逻辑,借助数据分析、鼓吹煽动、利益诱惑等方式侵蚀学生的政治信仰根基,使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排斥与质疑。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迫切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力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准讲深讲透,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力与阐释力;而且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以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科学研判社会舆情,理性驳斥错误思潮,守好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是要提高精准化应对舆情能力。元宇宙时代,信息的触手可及并不能保证其完全的真实性,失真的信息往往会影响重大舆情的走向和发展态势。高校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不能准确分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主流媒体在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上散布的虚假信息。对此,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自身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理性思考敏感重大问题,仔细鉴别网络上释放的虚假信息,及时发现网络上出现的不当言论,全面把握舆论的传播机制,在重大问题上抓住主动权与话语权,做到勇敢、理性、冷静发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性影响力。面对各种舆论事件,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舆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利益诉求,及时收集学生的情感波动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通过对现实问题恰如其分的解释与答疑消除学生的困惑,确保学生的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同频共振。

三是要提升对多元化思潮的洞察能力。元宇宙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民粹主义等多元化思潮披着更加隐蔽的外衣不断渗入高校网络空间。面对这些潜滋暗长的错误思潮,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要透过“迷人”的表象看到多元思潮背后虚假的内容,要准确分析不良思潮中夹杂的政治倾向和错误价值观,有力有效地回应或反击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

四是要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元宇宙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思政课教师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自身运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的能力,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能,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变革。为此,高校要面向思政课教师开展科技能力培训。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开设元宇宙专门课程并举办专题讲座,以提高教师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孪生技术搭建拟真场景、利用交互设备实现时空穿梭、利用沉浸技术进行心流体验等。但是要切记,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思政课教师要精准鉴别技术导向,利用技术对意识形态教育进行前瞻性研究,坚定学生政治信仰,引导学生理性发言,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与思想引导的责任。

(四)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关系,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

在元宇宙空间中,学生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面临主体性被消解的风险。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不断成熟,提升学生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逐渐成为时代的重任。一方面,要处理好虚拟与现实关系。“元宇宙并非‘乌托邦’,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与现实世界相辅相成。”[6]元宇宙时代,高校学生对虚拟世界的过度沉溺将会导致其困在数字的虚空中难以自拔。因此,学生不仅要厘清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以现实为导向,以虚拟为补充,处理好虚实之间的衔接问题,而且要高度关注现实生活,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有效抵御数字技术带来的虚假满足。另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人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元宇宙催生的补偿效应容易使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理想寄托于美丽的网络幻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坚信共产主义是一定会实现的,要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崇高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7]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力量和活力之源,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将自己塑造成政治坚定、思想成熟、本领过硬、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结语

元宇宙的发展方兴未艾。下好这盘先手棋,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而且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它不是象牙塔,也不是世外桃源。随着元宇宙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入嵌套与双向互动,元宇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潜在机遇和可能变革更值得期待。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布局意识形态教育事业的全面变革,又要脚踏实地,筑牢意识形态教育事业的现实根基。只有前瞻布局、与时俱进,才能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把握新变化、释放新潜力,以技术手段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基因的更新换代。

猜你喜欢

宇宙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宇宙第一群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