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023-11-03杨粉英巫裴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长方体教学内容活动

杨粉英 巫裴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而参与式教学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需要学生用大量的实践去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如何做到上面几点,让学生全面积极参与其中,跟教师的教学行为息息相关。而有关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注意的事项四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课前的参与行为

在《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中指出:“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要做到精简知识,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包含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对应领域的知识网络、单元教学内容在整册书中的位置、整个单元的内容,还有新课标对应的核心素养。

1.备单元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对应知识领域的知识网络。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内容在此领域的位置,找到本单元中与此相关的知识、方法和编排意图,学生对此内容的认知度和经验如何,有哪些知识和方法储备,还有本节课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首先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网络入手,发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通过实物或者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它们的明显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经验。此外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也为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征以及表面积的计算做好铺垫。再看教材编排,安排了大量的操作和观察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基本的立体图形,本单元是第一次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学习的起始,如表面积、体积、体积单位等与立体图形有关的知识对后面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备单元教学内容在整册书中的位置。这里主要看单元建议课时在整册书课时总量的占比。弄清这样的占比才能更好地做好学期教学计划。

3.备单元教学内容。在备单元教学内容时除了明确本单元对应的教学内容,还要看教学内容编排中对应的活动有哪些,这些活动是否需要提前布置操作,还是课堂操作即可。如,“长方体的认知”中对于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如果仅仅放在课堂上进行操作,要让学生既操作又在操作中总结归纳特征,势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就会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安排。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一定效果就很好。如果我们将活动放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制作,而在课堂上主要进行观察、分享交流并拆了验证特征,最后再进行空间想象,这样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会更加有效。这也体现了生本理念倡导的“先做后学和先会后学”的教学方法论。

(二)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主要是针对每一节教学内容的备课,即除了备常规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练习外,对于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参与式教学,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认知和经验,要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依据学生经验和认知进行设计教学活动。因此除了上面谈到的各领域内的知识结构外,还要设计一定的题目进行前测。通过前测,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如,在“小数乘整数”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前测,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进行检测:

1.用竖式计算。(1)35×3=  (2)64×25=

2.一本数学练习本2.8元,小明买了4本数学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元?(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利用这样的前測活动收集学生学情的数据,利用数据设计教学,能让教师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其次是弄清本节课对应的知识层次,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布置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基础知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类规范,比如读数写数,这类知识教师就应当教学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硬性”;第二层次是人类认识成果,比如计算法则,这类知识教师当引导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中性”;第三层次是人类经验,比如解决数学题的思维经验,这类知识教师当启悟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带“软性”。只有第一层次的知识才列入我们不得不教授的视野,其他的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去完成。明确了知识层次和学生认知及经验,才能更好地确定使用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中对应的方法。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布置预习让学习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预习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长方体的认识”的预习中,我是通过以下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

活动一,找一找: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并从中选择一个长方体模型进行观察。

活动二,读一读:读一读数学书第18~19页,边读边在长方体模型上进行标注。

活动三,做一做:

1.填一填:请你结合你的阅读所得,并借助长方体模型试着完成下面的练习。

(1)长方体有__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__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___个顶点。

2.做一做:结合你的自学收获,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试着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活动四,问一问:关于长方体,你还有什么疑惑或者想知道的,请写下来。

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的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

二、课中的参与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第一要针对和利用前测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探究深入学习。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节课中,利用前测中学生出现的方法,方法一:2.8+2.8+2.8+2.8=11.2(元);方法二:2.8元=28角,28角×4=112角,112角=11.2元;方法三:2.8×4=2.8×10×4÷10=11.2(元)導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分享,并给学生提供平台展示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如,上面依据学生的前测结果导入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方法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了知识方法,还提升了能力。第三要结合学生生成进行教学的总结提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小数乘整数”不仅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而这个一致性,仅仅通过学生的学习是很难得出结论的,此时就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成逐步引导,利用对比和数形结合的直观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也就是生本教学的“先会后学”。第四要做好评价。教学不应该只注重结果,更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激发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后的参与行为

学习的终点不是课堂的结尾,而是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知识走向方法,从方法走向思维。因此课后也需要教师积极进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方法,提升思维。活动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进行课后检测

课后检测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检查本节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情况,以便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改进教学。

(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运用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在教学楼圆柱形柱子上做一张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海报,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准备多大面积的纸才够。这样的作业结合生活,且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还必须动手测量。这样的作业比起书面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学生的“四基和四能”很好地落实到学习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作业分层且多样化设计

学困生的作业,确保基础性目标的实现。中等生的作业,争取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优等生的作业,促进创造性目标的实现。除了书面作业,可以是实践作业,说题作业,设计作业等。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一)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是参与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小组合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分工的合理化则是小组合作学习长效的保障。因此,小组分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在分工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第一,组长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第二组员之间的搭配男女、成绩、性格等方面要均衡;第三,每个组员要进行明确分工,保证合作的有序和有效,让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并在组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精心设计问题不走过场

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教学目标;其次是问题难度要适中;第三是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二)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参与式教学除了注重学习过程的参与,还要注重全员的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以安全感,学生才能坦诚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利用可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在四人小组合作中,我们先将组员分为ABCD号。制定小组评比积分表,如下图所示:对于学生的每次发言都给予记分,ABCD分数按1234顺序记录,成绩好的每次记1分,其目的是刺激小组合作帮助后进生。这样的表格不仅能清晰看出每个孩子的参与度如何,也能看到小组的整体表现。

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长方体教学内容活动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拆拼长方体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拆拼长方体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