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

2023-11-03苏小红李静博

肝脏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血凝内皮

苏小红 李静博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以肝脏弥漫性的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1,2]。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可以直观反映血液的凝血功能[3]。凝血功能指的是血管出血时,血液由流动状态转化为凝固状态,以止血的过程。凝血功能包括血管壁、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的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受损,都可以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4]。本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A组),肝硬化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9名(C组)。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②病历资料完整;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癌;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肛裂、肛瘘;④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实施。

二、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6 mL,离心后提取上层血清,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CT、PDW。采用北京普朗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凝分析仪PUN-2048A型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3组血小板四项水平比较

A组的血小板四项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B组的血小板四项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见表2。

表2 3组血小板四项水平比较(±s)

三、3组凝血功能比较

A组、B组的TT水平明显低于C组, APTT、PT、FIB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见表3。

表3 3组凝血功能比较(±s)

四、血小板四项水平、凝血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与TT呈负相关,与PLT、MPV、PCT、PDW、APTT、PT、FIB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血小板四项水平、凝血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

讨 论

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6]。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腹水,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严重感染等并发症[7,8]。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以下3方面:①粘附功能,血小板具有吸附在其他物体表面的功能,如粘附在血管内壁上。②聚集、吸附功能,血小板之间具有互相聚集在一起的功能,可以在出血部位吸附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增高,有利于止血。③收缩功能,形成血凝块后,血小板收缩,使血凝块进一步缩小,并析出血清[9,10]。凝血功能是评价机体血液流动情况的指标,当血小板异常可导致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物质促凝和抗凝因子、促纤溶和抗纤溶因子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均在肝脏中合成。肝功能衰竭时,上述凝血物质合成与释放减少,出现严重的出凝血系统紊乱[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血小板四项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B组的血小板四项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A组、B组的TT水平明显低于C组,APTT、PT、FIB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与TT呈负相关,与PLT、MPV、PCT、PDW、APTT、PT、FIB水平呈正相关。由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受损,血管诱发炎症性病变,在炎症反应的影响下红细胞、淋巴细胞经内皮间隙向内皮下和血管壁移动,造成血管壁发生严重的免疫损伤反应,进而导致PLT、MPV、PCT、PDW水平升高[13]。肝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功能、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更严重,血管炎症加剧,在炎症的刺激作用下,可进一步促使淋巴细胞、红细胞等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更加明显的障碍[14,15]。因此,临床上早期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测定,可能为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例如未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指标、预后的关系等,且总体样本量少、来源单一。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TT、PLT、MPV、PCT、PDW、APTT、PT、FIB变化可以评估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倾向性,监测上述指标的水平变化对临床预测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血凝内皮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对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因素的探讨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