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逆反,大多是“潘多拉效应”导致的

2023-11-02云台

现代家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魔盒潘多拉康康

云台

一天,宙斯派遣潘多拉传递魔盒,并告诫她,千万不能打开魔盒偷看。宙斯的告诫让潘多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她偷偷打开了魔盒,结果放出了里面的妖魔……

——《希腊神话故事》

当人对某个禁令感到理由不充分时,就会难以遏制自己的探究欲望,做出违反禁令的行为

春节期间,4岁的豆豆随父母回老家给爷爷拜年。吃饭的时候,豆豆看爸爸和爷爷相互劝酒,觉得喝酒很神秘,就问爸爸:“你们在喝什么呀,好不好喝?”爸爸说:“这个桌子上的东西,你想吃什么喝什么都行,只有酒你不能喝,因为你还小,酒是大人喝的。”大家出门放鞭炮的时候,豆豆忍不住好奇心,把酒瓶里足足3两白酒灌下肚,被父母紧急送往医院。

罗先生嗜好吸烟,总戒不掉,很苦恼。他现身说法,严令儿子康康不许吸烟。对此,康康很迷惑:“明明是你吸烟,浪费钱还得病,怎么天天骂我?”罗先生认为自己在防微杜渐,没想到,康康上初二那年就学会了吸烟,还教唆同学和他一起吸。

顾女士教8岁的儿子丘丘过马路:“看见绿灯亮了,你才能沿着斑马线过马路,闯红灯会被车撞死。”没想到,丘丘马上甩开妈妈的手,闯红灯给妈妈看,还在马路对面冲妈妈做鬼脸,意思是说:“看,我没被车撞死,厉害吧?”

梁女士星期日突然有公事要外出,嘱咐独自在家的女儿朵朵:“在家乖乖的,家里哪里都能去,就是不能进厨房,听到了吗?”结果,两小时后梁女士就接到楼下邻居的电话,说她家厨房发水了。梁女士回家一看,厨房的水龙头拧到最大,水流到地板上,蔓延到客厅里……

孩子这种“不让干什么偏要干什么”的行为,表面看是逆反心理在起作用,但细究起来,根源都是“潘多拉效应”。

希腊神话中说,一天,宙斯派遣潘多拉传递魔盒,并告诫她,千万不能打开魔盒偷看。宙斯的告诫让潘多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她偷偷打开了魔盒,放出了里面的妖魔……现代心理学认为,当人对某个禁令感到理由不充分时,就会难以遏制自己的探究欲望,做出违反禁令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潘多拉效应”。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制力和对行为后果的预判能力都较弱,所以“潘多拉效应”在孩子身上特别明显。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心智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会出现很多逆反行为,其中,“潘多拉效应”是主要原因。

出现“潘多拉效应”不是孩子的错,而应该由家长来反省

具体来说,“潘多拉效应”的形成,不外乎以下3个原因:

1.孩子的心理不成熟。

孩子好奇心强,探究新事物、新知识是孩子学习的基本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不迷信、不盲从,敢于质疑权威,因为他们心里本来就没有条条框框。有时,家长禁止孩子做某事,却又不说明原因,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喝酒”“不要闯红灯”之类禁令成为反面宣传,孩子非常乐意冒险去探个究竟。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直接导致“潘多拉效应”的出现。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经常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孩子受好奇心驱使,听不进家长的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时简单粗暴,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孩子又找不到排解的方法,便在情感上抵制家长。当这种抵制成为习惯,就会“不禁不为,愈禁愈为”。

3.同伴之间相互模仿。

孩子对同伴的依赖很明显,相互影响也很显著,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心理需求、相近的爱好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很容易相互认同。如果同伴群体中有反英雄、出风头、唱反调等不良风气,很容易成为一种潮流,使不愿被排挤的孩子跟风模仿。

总之,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未知的欲望就像一粒种子,它必然要萌芽、开花、结果,但成长得好坏要看环境给它提供了什么。所以,出现“潘多拉效应”不是孩子的错,而应该由家长来反省。

总之,消解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知道不听劝的后果有多严重,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大兴趣逆反家长了

“潘多拉效应”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特别贪玩,不喜欢读书。其父苏洵很忧虑,昼夜苦思,得一妙计,悄悄施行。

苏轼苏辙兄弟发现,爸爸总是躲在没人的地方鬼鬼祟祟地读书,有人来了就马上把书藏起来。他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心想,爸爸一定在读特别有趣的书,想独吞,不与儿子们分享。于是,他们趁爸爸不在的时候把书偷出来看。当他们被书本身的趣味吸引,父亲偷偷读书的神秘感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苏洵的这个小把戏就是利用“潘多拉效应”,把看起来枯燥的读书行为变成了一场寻宝游戏,引导儿子们读书学习,效果奇佳。

一天,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把一张拿不出手的成绩单交给爸爸,然后束手站在旁边等着挨骂。看了成绩单,爸爸只是皱了皱眉,什么也没說。

晚饭后,爸爸按老师的要求在成绩单上签了字,还写了一封信,让儿子第二天交给老师。把信装入信封后,爸爸离开书房去找胶水,嘱咐儿子:“不许偷看。”

爸爸离开后,儿子忍不住好奇心,偷偷看了那封信。他先是惊讶,然后笑逐颜开,因为信上全是夸自己的话:“平时学习很努力,只是有点粗心。”“周末不睡懒觉,能按时完成作业。”等。

这一切,都被在窗外观察的爸爸看在眼里。

从那以后,这名男生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做作业再也不粗心了,周末再也不睡懒觉了,学习成绩大幅提升。

爸爸的教子秘诀,也是巧妙利用了“潘多拉效应”。

对于“潘多拉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的破解之法很简单,就是跟孩子说明道理,减弱孩子的好奇心,避免神秘感诱使孩子做出危险的尝试。

如前文提到的4个案例,如果爸爸让豆豆舔一滴酒,如果罗先生详细向儿子描述香烟给他造成的痛苦,如果顾女士多给儿子看看交通事故的视频,如果梁女士带女儿熟悉厨房,学会控制水龙头……总之,消解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知道不听劝的后果有多严重,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大兴趣逆反家长了。要知道,孩子趋利避害的本能比成年人要强烈得多。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魔盒潘多拉康康
欧拉魔盒
上海夜色714定制影院 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魔盒”里的小精灵
巧克力魔盒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带着“魔盒”去远行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科技的“潘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