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3-11-01文家奎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摘  要: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对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制度标准、专兼“双导师”队伍、特色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使人才培养模式更趋于合理,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总结形成宁夏地方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立足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探索“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促就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制订合理的学徒成长成才教学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健全现代学徒制支持政策,形成“双主体育人”特色体制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打造职业院校室内艺术设计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精力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优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能力,力求能够培养出更多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室内艺术设计;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030-04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022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项目“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宁教高办[2020]23号)(项目编号:NGY2020177)。

作者简介:文家奎(1987—)男,学士,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必要性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推进过程中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供给在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需求,校热企冷、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衔接上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传统教育模式上,虽然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展开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式进行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但其实施主体依旧是学校,企业只是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真实需求,而且人员离职率、跳槽率都比较高。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在传统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人才[1],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近况,对试点经验凝练总结,才能加快完善现代学徒制度,凝练推广符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装饰装修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院校积极与当地多家龙头装饰企业合作,坚持以产教融合为目标,服务就业为导向,适应岗位为需求,人才质量为目标,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突破口[2],形成校企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探索形成了现代学徒制“一体两翼三岗四融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二、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途径

(一)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解决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与机制问题

一是学徒制冠名班解决企业招工难,缩短学生上岗后二次培训时间。为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学校与合作企业组建成立“职教联盟”,签订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协议,明确责权利划分,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二是实施先招生后招工,签订三方协议,校企制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徒人才培养方案。秉承边实践边完善的理念,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缩短了学生上岗后二次培训的时间,遴选专业学生组建订单班,50%订单班学生上岗直接担任设计师。到2022年,订单班学生就业率100%,对口率100%。学生上岗后发展后劲足,订单班2名学生已经成长为装饰公司营销部主管。订单班将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学生自主发展需求,以体制机制保障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发展。

(二)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校企互聘共用,解决教师实践锻炼少,对新技术、新工艺学习闭塞问题

一是企业选派管理人员到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及岗位考核等。修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标准,开发课程模块,确定项目案例,建设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实践基地”。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化校本教材、活页式手册等。二是组建专兼结合“双导师”师资团队,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制订管理办法,严格聘任审批程序。“双导师”联合授课,确定企业师傅和专任教师组成双导师队伍。企业师傅结合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等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骨干教师赴区内龙头装饰企业挂职锻炼。寒暑假超过80%的专任教师赴企业兼职,围绕“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三)推进识岗、跟岗、顶岗的三岗递进,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的 “先天不足”

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将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融入“教、学、做、赛、创、育”,打造“一二学期识岗、三四五学期跟岗、第六学期顶岗”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包+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包+拓展课程包”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阶段(1—2学期)室内艺术设计造型基础、原理、装饰材料工艺、制图辅助软件等。第二阶段(3—4学期)以“岗位导向、任务驱动”为路径,引入岗位技术技能课程。第三阶段(5—6学期)加入岗位技能拓展课程包,开发具有岗位职业素养,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拓展课程。同时推动校内校外实训室建设,对接岗位标准,技术技能标准,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四)构建 “大思政” “大实践” “大工匠” “大劳动”为一体的“四融”工作格局,解决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各自为政的问题

构筑课程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日常思政,推进“三全育人”。将课堂移到企业、市场、借助乡村振兴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学生实践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離衔接。各类技能大赛与工匠培育、工匠精神相结合,列入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把“劳动教育”融入“大劳动”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促进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有机融合。

(五)落实五个对接,重构课程体系,解决用人单位需求与人才培养“两张皮”问题

一是深入剖析专业课程,明确岗位技术技能标准,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加大企业调研力度,构建“项目化”“情境化”教学体系,面向生产、设计、管理、服务第一线,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二是对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明确专业岗位群重组课程,围绕“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采用模块化教学内容,确定“前期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图绘制+设计服务+设计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了解新型材料,掌握标准化施工工艺,学习装修规范,既与市场紧密对接,又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三是转变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将学生被动接受变成学生自主学习[3]。建成文字类、图形(图像)类、视频类、动画等素材,构建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借助微智慧职教App,为校内外师生搭建开放式、网络化的专业学习平台。四是,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师资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紧密结合。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室内设计“1+X”工作暨室内设计教育发展专家论坛,考取考评员,鼓励学生考取“1+X”技能等级证书,完善“非课程学分银行”管理办法,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

三、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具体途径

(一)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研判专业建设

赴区内外装饰装修龙头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区内外人才的需求、同类专业的发展现状,从就业稳定率、对口率、持续发展情况、工作待遇等方面,结合“实地调研+网络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室内设计师调查问卷》《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调查问卷》《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调查问卷,形成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调查报告和专业建设方案,考察专业建设和行业的契合度。

(二)对标双高类职业院校,实现借力发展合作共赢

在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首轮立项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中对标室内设计标杆院校[5],寻求合作渠道。从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等方面,寻找差距,加强合作,开展教师交流,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习专业建设有效方法,实现借力发展、合作共赢[6]。

(三)打破校企合作瓶颈,创建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在组织体系方面,要积极加入装饰协会、建筑装饰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协会、集团优势,积极与区内装饰龙头企业对接,突破校企合作“一对一”的局限性,争取地方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指导支持,共同构成工作体系。在运行机制方面,与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建立校企成本分担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管理机制方面,制订人才培养制度和各类标准,保障合作顺利运行。校企实现企业师傅、学校导师“双导师”联合授课、联合培养。明确导师遴选条件、聘任程序、管理及培养等工作任务,确定双导师培养目标,制订考核评价标准。提倡“互兼互聘、专兼结合、取长补短、团队协作、共同进步”。企业师傅利用其熟悉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室内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在合作方式方面,坚持“六共”运行机制,把校企共创、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7]、实习就业共担作为合作建设的主要方式,以“校企交替”“跨企轮岗”作为合作培养的基本形式。

(四)借助“互联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有效融通

根据国家《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1323”交互式融合式课程体系,围绕1个室内设计师核心岗位,基于学校、装饰公司、施工场所3个工学交替育人场所,设置学校、企业2类课程,实现学员、初级设计师、中级设计师3个职业等级成长进阶体系。突出知识应用性和实践技能掌握的支撑性。对标职业技能岗位标准梳理核心岗位(岗);对标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课),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对标区级技能大赛、NCDA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大广赛标准(赛),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对标“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考取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岗课赛证”有效融通。

(五)实施“三岗”递进,强化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为了强化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校企双方应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形成“识岗、跟岗、顶岗”三岗递进的实践教学梯次[8],积极探索将“项目”引入专业教学,校企教育联盟单位提供真实项目,让学徒在真实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9]。教学引进“实际项目”和“虚拟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以核心课程为主线,结合理论讲座、观摩学习、岗位标准、岗位实践实训,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强化职业技能。实现专业与岗位需求的真对接,理论知识与职业标准的准对接,技能水平与职业等级的实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对接[10],顶岗岗位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增强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适应性,使专业学生更好更快融入企业岗位。

(六)建立现代学徒制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把评价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校企制订并实施《学徒岗位操行评分表》《学徒岗位技能测试考核表》《学徒综合考核表》、校企评定技能达标、毕业设计答辩等评价机制,由校内单一评价转化成校企过程性综合评价体系,由单一维度评价转为多维度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向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学校、企业、社会多元主体评价。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探究中,除了研究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结合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研究外,还需要深入探究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內涵、发展历程、构成要素、实施主体等方面,分析职业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制度,探寻运用校企合作解决企业招工和学生实习之间的矛盾。

归纳总结现代学徒制“一体两翼三岗四融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建立健全机制体制[11],设置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的师资团队,建设更加符合行业标准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学徒跟踪反馈体系、社会第三方评价体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岗位标准的室内设计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发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姜凝. 共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N]. 天津日报,2021-02-02(05).

[2] 刘晓晓,杨燕琼,等. 民办高校信息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5.

[3] 宋容,孔思阳. 互联网与高校“两课”教育[C]. 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2004.

[4] 刘菁.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 海经贸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N]. 海南日报,2019-12-27(03).

[6] 包振华. 基于大物流背景的产业链式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13,32(05):491-493.

[7] 孙铭. 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养[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6):42-45.

[8] 吴琦. 浅析与技能竞赛相结合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87-188.

[9] 刘宇,蒋亚华,董蓉,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宿迁学院《园林工程》课程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8):136-138.

[10] 让“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铸魂[N]. 人民政协报,2019-06-11(04).

[11] 王庆环. 新工科如何走出地方道路[N]. 光明日报,2017-07-31(09).

[12] 林娟玲. 借建设海西春风促职业教育发展[J]. 福建建材,2008(03):120-121.

(荐稿人:曾发茂,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