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探索

2023-11-01金玲华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探索高校辅导员

金玲华

摘  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心理健康与学生大学生活息息相关,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最亲密的生活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不可忽视。本研究从高校入手,针对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的探索,对以往高校谈心谈话工作存在的明显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对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论述,希望借助此研究为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效用的发挥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189-04

一、研究背景

纵观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历史,其角色定位经历了从“政治指导员”到“政治辅导员”再到“辅导员”的变化历程,其工作的具体状况也由兼职到兼职为主、兼专结合再到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工作职责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增加和完善。

从当前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程度来看,他们的关系可以称之为亦师亦友。高校辅导员应该及时有效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以及现实生活需求,从而更好地教育、服务和管理大学生。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工作是借助交流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了解和关注,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融入心理咨询技术,不仅会使谈话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还有益于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层面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在大力推进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果辅导员能在谈心谈话工作中合理地引入心理咨询技术,势必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提升谈心谈话的效用。

二、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一)理念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予以大学生自由的谈话权利,高度关注大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状况探索和剖析;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对大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行重视[1]。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在思想观念和身体行为上都要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尊重。尊重不能仅停留于口头,还必须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比如谈心谈话过程中,注意倾听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将其变成批评教育的修罗场;另外,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还要时刻将大学生作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给大学生。

(二)原则分析

1. 共情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在谈话中总是优先将学校和自己的需要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才会考虑大学生的需要,这使得辅导员的想法很难得到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辅导员需要了解大学生的现实和需求,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通过彼此之间的语言交流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觉得自己和辅导员可以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这样会给辅导员的工作提供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2. 尊重原则

尊重意味着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大学生的身份地位和成长环境。尊重意味着信任每位大学生,包括对他们本性的信任,对他们潜力的信任,对他们能力的信任。尊重意味着接受所有大学生,不以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成绩分数作为他们分类的标准。同一所高校之中,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因家庭不同、地区不同,外在的表现和气质也有很大的差异,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且要以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去接受他们的缺陷和不足。要因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展开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

3. 非指导性原则

纵观以往的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谈心谈话,多数时候都是辅导员一人的思想政治说教,这样很难对谈心谈话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虽然思想上并未完全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所以,如果辅导员一味进行指导和说教则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对立,若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就更容易进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应该以建议者或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命令者或吩咐者。谈心谈话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非指导性的原则,才能将大学生谈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谈话内容的内涵也能得到相应的增加。

4. 保密原则

保密是对大学生的真正尊重,在进行谈话前要告知学生的保密制度,对谈论的内容进行保密。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大学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时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基本信任关系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辅导员必须首先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向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担忧和向辅导员敞开心扉的基础条件,使学生乐意与辅导员交谈,分享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辅导员有义务尊重大学生的隐私,在践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获得他们的信任,谈心谈话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存在的问题

(一)谈话过程缺乏系统性,对大学生缺乏尊重

从过去和当前的现状来看,高校辅导員在与大学生谈心谈话时往往表现得过于随意,缺乏明确的重点和目的,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开始什么话题,也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这样缺乏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的谈心谈话并不能使大学生从中受益。有些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了解,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对话技巧和经验。辅导员为了快速地完成工作,没有从大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不注重大学生个体想法,大学生内心实际心声难以表达,也就无法从心理和行动层面做到对辅导员的认同,无法支持辅导员的工作,会为辅导员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

(二)谈话过程缺乏创新性,对大学生缺乏关注

面对日益复杂的大学生思想问题,一些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工作中缺乏创新,总是按照固定的套路模式进行说教,空讲原则性的宽泛道理,不关注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将自己置于谈心谈话的角色中心,使得大学生的表达机会减少。针对不同大学生的相似问题,常常采用同一套说辞,忽略了大学生存在的整体差异性,长此以往,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谈心谈话将会成为一项形式化的任务,而不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辅导员由于对接的大学生数量多、工作量大,难以做到积极又全面地关注每位学生,难以及时发现每位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难以有效挖掘每位大学生的潜力。

(三)谈话缺乏理论指导,导致工作开展不顺畅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观察,可以知道,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往往依赖经验展开,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相关理论指导,即使辅导员自身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表现得无所适从,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在面对大学生日渐增加且多样的心理问题,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遇。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状况,由于所带学生数量多,导致辅导员对所有学生缺乏全面性的了解,甚至对部分学生仅仅停留于“有印象”的层面,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距离感。

四、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在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必要性和的意义分析

(一)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在谈心谈话中的必要性

与之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相比,新时期、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随着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而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尤其是当下大学生心理相对脆弱,更凸显出对大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必要性。将心理咨询技术加入谈心谈话工作,借鉴其中的中心疗法和焦点解决模式可以很好地将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地位进行明确定位,发展大学生自身的潜力资源,促使双方形成和谐的咨询关系[2]。所以,心理咨询技术和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结合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二)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在谈心谈话中的意义

心理咨询技术在发展中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中包含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优秀谈话技巧[3]。如果将心理咨询中的优秀谈话技巧运用到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谈心谈话之中,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将会大大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的水平和质量;学生将会更加快速有效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最终会提高辅导员和大学生双方的满意度。

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时,如果一直采取说教、批评和鼓励的方式则只能在大学生的内心之外徘徊,无法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无法了解其具体的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咨询技术的引入融合,则可以使辅导员对上述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在具体的谈心谈话工作中注意回避,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使辅导员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据可依和专业化[4]。

高校辅导员有的是研究生毕业初步职场的青年,与大学生之间没有很大年龄差。高校辅导员知识基础深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在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咨询技术,拉近与大学生之間的距离,消除谈心谈话的说教性质,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切实增强谈心谈话工作的效用。

五、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策略探索

(一)以谈心谈话为依托,体现课程思政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具体谈话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的技巧,从而达到既教育学生,又不引起他们反感的目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对心理咨询技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展开学习和深究,将所学知识和课程思政密切结合,于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提升与学生谈心谈话的科学性和合理性[5]。

(二)用心倾听拉近彼此的距离

辅导员在和大学生开展谈心交流时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技术的作用,不但要倾听大学生的心里话,还要用眼神和心理活动观察大学生的行为与动作,在和大学生沟通时要重视非语言讯息的传递,利用人类共有的心理共情力量倾听大学生心灵的呼声[6-7]。例如,如果一位大学生说他有时间交流,而事实上他的脚一直放在外面,则他的潜意识行为已经表明他真的打算离开;如果交谈中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则表明他不想深入交谈,辅导员应该选择新的谈话方式或改天再谈。此外,辅导员在谈话时也应使用适当的身体语言,给学习者以信任和尊重,如适当的眼神注视、肩膀接触等。

(三)结合现实情况,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辅导员在与一些日常表现优秀的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时,不仅要表扬其优秀之处,还要指出为纠正他们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色的大学生往往会得到很多赞美,以至他们可以直接忽略自己的缺点。例如如果一个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的大学生有点马虎,辅导员应该对其长处进行表扬,委婉的指出其不足之处,说成败取决于细节,希望学生能改正。如果辅导员一直采取批评说教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大学生抵触与辅导员谈心谈话。辅导员在批评指正之后,对认识到问题的大学生要进行相应的安慰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认可,这样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增强信心。

(四)发挥团体力量,降低大学生顾虑

辅导员应利用大学生注重群体性的特点,利用团体活动释放大学生焦虑,积极进行谈心谈话。还可运用团体心理指导的方法,充分发挥个人心理咨询方法的优点,和他们开展更广泛的谈心交流[8]。如当大一学生入校后,辅导员应借助入学培训项目的开展,要求大二大学生以其切身的生活事例介绍学业和人生经验,向学生介绍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以此减少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担忧以及对将要进入新学校的不安感。

(五)尊重大学生差异,贯彻保密原则

高校大学生有时虽然处于同一个校园环境之中,但是其性格截然不同。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时,辅导员必须了解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以便选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交流。例如在与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交谈时,辅导员要敞开心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促进问题的解决;在与心理敏感的大学生交谈时,辅导员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状态,选择合理的谈话方式[8]。辅导员要坚持保密原则,大学生就不会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做到毫无顾忌开诚布公,推动问题的顺利解决。

六、结语

综上,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谈心谈话工作中,加入心理咨询技术,在尊重大学生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对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到现实而深远的作用。所以,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对心理咨询技术的影响力应该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尹海兰. 高校辅导员工作借鉴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技巧[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8):33-34.

[2] 林琳.发挥心理咨询优势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7(06):303-304.

[3] 陈汉红. 谈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咨询倾听技术的运用[J]. 教育与职业,2007(15):101-102.

[4] 袁源,高敏. 基于心理咨询视角的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工作实效提升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4):123-127.

[5] 王高洁,张旭. 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1):41-42.

[6] 罗锋,张传晖. 高职院校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聘的沿革与定位[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60-63.

[7] 李姗姗.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工作探究[J]. 福建茶叶,2020(03):227-228.

[8] 梅晓芳.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共同体视域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向度[J]. 江苏高教,2020(07):120-124.

(荐稿人:王艳,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探索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微课在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