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哲学价值分析摘要

2023-10-28张力转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张力转

摘  要: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针对人的自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批判了资产阶级,揭示了自由思想的本质、历史发展等。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产生背景切入,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哲学起源、核心、哲学价值展开探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哲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193-04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便是人的探索以及实现自由的整个过程,自由不仅是人类的本质需求,也是终极目标追求。自由是哲学的核心命题,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主要是源于伊壁鸠鲁、培根、费尔巴哈等人的自由思想。马克思先是对“自由是人的本质”做出肯定,接着揭露了资本主义因异化劳动的存在,使自由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并揭示真实自由这一美好理想,提出实现理想的路径。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颠覆了以往的自由观念,主要是为无产阶级甚至全人类而服务的一种自由思想。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促进思想解放,不断健全法治,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价值目标。从理论层面加强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产生背景

自由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主要和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关。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即资本主义的壮大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存在的社会矛盾[1]。17世纪至19世纪,英法等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工业革命应运而生,机器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积累大量财富。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力、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还与生产关系变革密切相关,在物质丰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催动资本主义朝着繁荣的方向前进,但同时也发现,在此历程中,存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纵观英国棉纺业的发展历史,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繁荣、危机、萧条到复苏的一个过程。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主要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引起的。第一,资本企业生产的组织性质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是资本生产的持续扩张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小需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出现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损害,资本主义无法摆脱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生了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对资本家而言,其最终目的为利益最大化,在目的的驱动下,使得资本主义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加大劳动强度、减少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将工人剩余价值掠夺干净。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工人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的方式获得收入,而工人的劳动本质上为非自愿的劳动。机器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人逐渐成为机器的附属,甚至部分工人成为“机器”。在机器生产以及社会大分工下,工人被困在狭窄的工作当中,极大地限制了其自身的兴趣发展,由于工人长时间从事机械性的工作,严重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基于这种历史背景,马克思对时代进行深刻思考,并凝练形成自由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哲学起源

(一)自由主义传统

自由主义是一切主义的主义,可以将其看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的根源。虽然不能够否认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危害,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来看,自由主义为马克思自由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其本质和自由主义存在较大的不同,不过,早期的马克思、恩格斯都属于自由主义者,可以从其思想内容中体现出自由主义传统,这说明自由主义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形成的来源之一,并且为自由思想的创立构建广阔背景。自由、平等不仅是自由主义重要原则,也是其重要基石,有关“自由”的欧洲传统概念传递一种积极的价值,该价值依附在人面临现实的不确定性,表示有关思想、行为的欢乐和苦难[2]。在自由主义传统当中,自由是人的权利。密尔认为伤害原则为自由的基本原则,主要指的是,在人的行为当中,涉及他人的行为,才需要对社会负责,而涉及本人的部分,人具有独立权利,在不影响他人的行为下,应具有完全自由。在自由主义传统中,平等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它们是密切相关的。追求平等是为了自由,而想要实现自由则需要以平等作为基础条件。洛克认为,所有人天生自由,生来平等,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洛克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并反映在马克思的思想中。

在资本主义条件中,平等自由属于骗人的假象,主要是因为现实的不平等。因此,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由不是大多数人的,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特权,只有消除资产阶级的权力,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个人自由,密尔认为,个人自由不仅指的是思想层面的自由、讨论的自由,也是人格的自由。康德认为,个人应该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自由,他们的意见不应该受到主流和一般意志的压制。马克思认为,人类自由的最高境界是自由人格。由此可见,自由主义具有社会和政治的视角。社会观念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政治观念则强调人与人关系的解放。洛克指出,法律不是要限制人的自由,而是要保护人的自由。在法律的范围内,人们具有处置人身和财产的自由权,所以自由和法治不能分离。自由主义的聚焦便是个人自由,对于个人财产,个人有自由支配的权利。洛克认为,统治者能够剥夺人的生命,但不能够将任何人的财产剥夺掉,自由应是私人占有以及自由支配财产。自由主义的两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构建有着极大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来源之一。

(二)人本主义哲学

伯尔基认为,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主要包括社会、自然和精神三个维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三个维度实现统一,也是通过哲学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进行全面阐述。伯尔基指出,在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中,精神解放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其他维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形成受到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在过去的观念中,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不相融,不过,这里所说的人本主义并不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而指的是一种哲学思想,即将人的主体性、利益当作起点和归宿。从本质来讲,马克思和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完全不同,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康德、黑格尔作为自由主义思想主流,从哲学层面阐述了自由。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源于黑格尔自由思想,黑格尔对自由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对马克思自由思想影响巨大[3]。其一,黑格尔强调自我意识,这是真正理解自由所必需的。其二,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伦理和个人自由的统一,国家观念的现实应该被视为个人自由的实现,这也来自理性的国家意志。其三,精神自由,所有人的精神都是自由的,而馬克思也认为,自由应是精神自由,并揭露出资产阶级自由精神的虚伪性。其四,黑格尔将自由、必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叙述了出来。在爱自由观这一问题上,康德的观念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形成起积极推动的作用,康德自由观的核心为“人是目的”,对马克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从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当中可以看到康德的影子,这为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核心

(一)人类本质

马克思有一个论断: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但是,人们对这一论断并没有牢记,主要是因为,人们总是将自由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该观念为青年时期马克思的观念,而青年阶段的马克思还未真正摆脱黑格尔自由主义。“自由是人的本质”这一观念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但对这一观点持肯定意见。马克思主要继承结论,将重要基础、前提颠覆了,对方法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是现实当中的人,在特定生产关系中,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二是人的自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历史性特点;三是人的自由是从自身、社会当中解放出来的;四是人的自由是精神以及肉体在内的类本质。类本质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人的根本特征。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否能自由地做事。如果人不能自由地做事和生活,就会违背人类的本质[4]。人的自由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自己的全部本质,能够控制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主要是人们使用和释放某种限制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控制。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由是灵魂。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要从人的自由的本质来定义三个“著名”。其一,人的自由状态是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认为劳动只是维持肉体生存的一种手段。人的活动都是劳动的,在特定的语境当中,物质生产生活并不是唯物史观的唯一视角。从本质来讲,劳动仅仅是一种表现,而自由才是其真正内涵。其二,马克思认为,在特定社会关系中,人是受到生产关系约束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自由本质上属于关系范畴。其三,人的需要具有天然必然性,这也是人的本性。

(二)异化劳动

劳动、异化分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哲学家的范畴,将其同归于异化劳动范畴,找到通向人的自由的道路,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劳动、异化联系起来。想要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就需要提到卢梭、黑格尔,在他们这里,人的自由、异化有着密切联系,异化对人的自由起到约束的作用,但也是实现人的自由的一种条件。马克思在继承这一传统的过程中,又将其颠覆。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将异化理论颠覆,对于马克思提及的劳动,主要指的是在特定生活关系中,人从事的生产活动[5]。马克思认为异化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类人本质的真人,如果一个个体以反映类人本质的活动为生,而其他个体不再将其视为存在的对象,那么类人本质将与个体分离,成为一个不现实的人。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形式化的自由,相应的答案可以在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讨论中找到。第一,劳动产品和工人的异化。第二,劳动行为与劳动异化。马克思将劳动视为一种自愿活动,但在资本主义中,劳动是工人的耻辱,它是强迫劳动。第三,相似的人被疏远了。在异化劳动中,有意识的活动已经沦为一种生存手段,而劳动的对象是人的阶级生活的客体化,因此人的阶级本质成为人异化的本质。第四,人们与其他人疏远。基于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提出了私有财产的概念,并揭示了人们丧失自由的主要原因是私有财产。想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就需要客克服异化劳动,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社会、自然的主体,成为自由的人[6]。消除异化与异化发展、革命阶级形成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具备这些条件下,真正摆脱人的异化。

(三)共同体

针对共同体,马克思没有明确界定,将共同体看作特定条件下人的联合体较为合适。马克思认为,想要实现人的自由,就需要将共同体作为其重要基础。个人的自由无法单独实现,必须以共同体为基础来实现。人结成共同体的方式并不是随意的,主要受到生产力具体发展情况的影响。马克思研究过部落、真实、虚幻这三种共同体,并且与有关人的发展三个历史阶段一致。部落共同体是根据血缘关系、自然关系形成的,在这个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体现在自然、人的依赖关系、人的不独立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部落共同体看作个人自由的桎梏[7]。虚幻共同体是相互对立的利益制约的关系,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共同体,其主要分为两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共同体,二是奴隶制、封建制共同体。真实共同体是人类理想的一种生活形态,这也是马克思宣告的共产主义,人的自由发展便是其基本原则,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提供真实的空间,因此,马克思将其当作真实共同体[8]。共产主义与自然主义等同,真正解决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四、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哲学价值

(一)价值指向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与社会结构的状况密切相关,自由人的交往提供了社会结构,使人的自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虽然个体的起点是个体,但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个体,这是一种社会结构。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的劳动,虽然推动劳动效率的提升为个人创造自由的时间,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利益为上的本质,势必会充分剥削个人的自由时间,将其用来创造剩余价值。在自由人协会中,自由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种形式。其中,经济自由意味着资本权力不再存在,个体劳动成为提升自身能力的活动,经济自由的实现必然导致政治自由。此外,马克思还非常关注文化自由,这意味着社会成员可以在学校接受教育。社会成员有独立从事文化活动的自由和表达思想的权利[9]。

(二)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为其提供理论以及实践指导。当前时代,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得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由的本质、内涵等,并和资本主义自由观念明确界限。柏林提出了两种自由概念,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也慢慢成为西方探讨自由的主流话语。柏林认为积极自由可能引发极权主义的出现,而消极自由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从柏林的自由观中可以看出,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而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则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间的差异[10]。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使人们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指向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现代化诉求以及现实意义,并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相应的价值目标以及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雨小. 马克思对卢梭自由思想的超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2] 金芳妃. 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哲学价值探讨[J]. 黑河学院学报,2022(06):7-9.

[3] 高圣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社会价值分析[J]. 人生与伴侣,2022(19):31-34.

[4] 张传忠. 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武汉:湖北大学,2018.

[5] 朴耘正.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规范——基于中国化早期探索背景的考察[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06):178-181.

[6] 赵峰.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8.

[7] 宋兴林.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思想的四重向度[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09):7-9.

[8] 柯萌. 馬克思自由思想的新起程——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考察[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20-126.

[9] 武德花.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生存论意蕴及其当代追寻[D]. 西安:西北大学,2021.

[10] 袁海琴.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伦理阐释及其意义[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9-1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