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笔一划写“答卷”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助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履职纪实

2023-10-26通讯员刘聪祥李怀萍

山东人大工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东营黄河监督

通讯员 刘聪祥 李怀萍 本刊记者 王 晶

黄河入海口新生湿地。(胡友文/摄)

大河奔流,潮涌东营。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2021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为东营阔步前进指引了正确方向。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责任,积极融入中心大局,严格依法履职尽责,全力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法治护航黄河三角洲生态之“绿”

金秋十月,黄河入海口进入观赏佳季。远眺而望,芦花如云似雪,红毯艳如朝霞,河海黄蓝交汇,白鹳灵动点缀,秋日的黄河入海口披上了五彩的盛装。

“呦!打着黄河刀鱼咧!”不久前,家住利津县东街村的韩老六在黄河入海口附近捕获到黄河刀鱼,惊喜万分。同时,志愿者拍到了一群江豚嬉戏捕食的照片,昔日“江猪翻滚跃渔船”的景象再现黄河口。黄河刀鱼、江豚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指示物种,它们的出现正是黄河水质越来越好的印证。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生态保护作为立法的优先任务,系统谋划、全面部署,率先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生态法规体系,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先后制定、修改法规7 部,其中生态保护类的法规6部,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海岸带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形成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完整、由点及面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立法体系。其中多部法规为“全国首例”:湿地城市建设条例是全国首个湿地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是全国首个市域地方生态立法。2023 年,海上交通安全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出台后将为持续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样板提供一把精细化的“法治标尺”。

常委会站位法治一线,不仅在立法上下功夫,还在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上同向发力,做实法律法规实施的“后半篇文章”。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市人大机关普法志愿者走进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流动式的普法形式“打卡”首个全国生态日。在黄河法治广场,志愿者组织开展保护黄河生态宣传活动,通过解读黄河保护法、讲述治黄故事、宣讲治黄政策,给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保护课。

“COD23.7mg/L,氨氮1.6mg/L,达标!”3 月30日,一年一度的“油城环保世纪行”如约而至,多家媒体的记者仔细记录着监测数值。自1997 年开始,常委会就以“油城环保世纪行”活动的形式对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监督。经过26 年的探索,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监督品牌。不仅如此,常委会连续12年对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检查,连续9 年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连续5 年开展异味整治专项监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守护绿水青山,东营人大的步伐从未停止。

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之“劲”

今年以来,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乡村产业振兴、市法院服务企业发展等8 项报告,为保持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贡献了人大力量。

——针对东营传统产业占比高的问题,常委会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攻坚行动等开展专题调研,找问题,提建议,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通过这个决议!”6 月份,常委会听取审议2023 年东营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第一次预算调整方案,并作出了相关决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用足用好债券资金,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先后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等开展调研视察10 余次,提出意见建议60余条。在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全市逐渐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9.0%,经济运行实现回升向好。

——常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定期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等方式解决企业难题12 个,助推加快开放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9 月5 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赴广饶县开展专题调研。(王林/摄)

东营全市有多少“山水林田湖草沙”?政府部门有没有摸清底数?部门对国资管理的绩效到底怎样?过去听取有关报告,没有一套科学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这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监督的一个难点。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绩效,常委会今年把听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列入工作要点,并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开展评价试点。为此,常委会创新建立“1+N”工作机制,成立由以山东大学为主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1个部门及北京林业大学等7 家科研院所参与的工作专班,全力推动试点工作。工作专班通过分析研讨、实地调研等方式,历时7 个月,建成了全省市域首个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对全市自然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价,形成了评估报告。

“评价工作不是‘一评了之’,而是‘一督到底’!”为确保人大监督真正“长出牙齿”,常委会在听取审议有关报告的基础上,委托审计部门对国有自然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形成了听取报告、专项审计、监督评价“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同时,开展全链条监督,加大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各方面反映问题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打造评价、审议、督办、满意度测评监督闭环。

窥一隅而知全貌,常委会在国资监督评价上取得可喜成绩的背后,倾注着东营人大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激荡着人大干部开拓创新、勇挑重担的铿锵足音。

代表助力民生之“暖”

常委会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号召人大代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共筑黄河流域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在全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始终活跃着各级人大代表的身影。

民生实事关乎百姓冷暖安危和幸福指数。9 月底,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开展视察调研。各位代表心怀“民之所向”,组成4 个监督推进小组,分赴5 个县区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全面了解民生实事的进展情况,广泛征求群众对民生实事的意见。

“作为人大代表,要敢于亮剑,切实保障每一件民生实事如期交付。”市人大代表马爱国说,“本届以来,常委会每年都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今年7 月,张女士路过社区代表工作站时,看到工作站展示的“扫码找代表”联系牌,当即拿出手机扫码,向人大代表反映社区健身器材老化的问题。让张女士没想到的是,不到1 分钟时间,她就收到了代表的回复信息;不到1 周时间,代表就带领相关人员来到社区实地察看;3 周后,社区健身器材全部翻新改造。看着社区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张女士不禁为“码上见代表”的办事效率点赞。

如今,走进东营市的代表工作站,站内显眼位置都张贴着驻站代表的姓名、联系方式及专属二维码,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可以找代表反映问题,让民意表达驶入了“快车道”。

2022 年7 月29 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胜利街道锦泰社区走访调研。(李强/摄)

“码上见代表,有事马上办。”这句流传在东营大街小巷的话道出了民意的畅通表达和民生的可触可感。

作风保障履职之“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只有自身建设过硬,干事才能有底气。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人大干部自觉放弃“优越感”、走出“舒适区”,立志闯出新路子、干出新天地,“创新实干、事争一流”成为东营人大干部的鲜明底色。

今年伊始,常委会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关于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提升行动的若干措施》,明确把开展“作风建设提升行动”作为增强工作质效的一条主线,一场“不分阶段、不设环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活动自此拉开序幕。

“作风建设提升行动要突出讲政治、抓落实,着重解决存在的履职能力不强、工作质效不高等问题。”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郭顺先为作风建设提升行动破题立意。活动以来,全体人大干部通过“第一议题”、会前学法、青年读书会等开展学习研讨90 余次,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积极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66 名人大干部常态化走访联系群众660余户……作风建设提升行动的成效逐渐显现。

制度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金钥匙”。如何用好这个“金钥匙”,推动作风建设提质增效?人大机关狠抓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形成80 余项覆盖人大工作各领域、权力运行各方面、队伍管理各环节的制度规范,为做好机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尤其是创新建立了常委会党组常态化听取机关党组工作汇报机制和秘书长办公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劲风过处,气象一新。走进人大办公大楼,机关干部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办文办会严谨细致、运转高效,各项活动规范有序、成效显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万里黄河,气象万千。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持续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不断探索创新履职经验,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的东营篇章。■

猜你喜欢

东营黄河监督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黄河』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监督宜“补”不宜“比”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