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术后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3-10-25张莹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张莹莹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西平 463900

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大出血可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是目前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3]。早期通过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康复干预是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4]。本研究通过对7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04—2022-06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术前经CT、 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且符合相关手术指征;病情稳定、认知及交流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脑血管先天畸形、恶性肿瘤、有颅脑手术史,以及在治疗期间发生脑疝或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患者。以开始实施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的时间为分组依据,2021-02—2022-06的35例为观察组,术后实施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2019-04—2021-01的35例为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术后返回病房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况。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遵医嘱做好改善循环、控制血压、降颅压、保护神经,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和用药护理。病情稳定后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适时开展四肢被动、主动训练和洗漱、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体征稳定48 h后,即开始康复训练。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早期整体性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和优点等,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1)心理康复指导和认知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对术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缺乏心理准备,难以接受现状,同时对康复效果顾虑重重,影响康复信心和训练配合性。术后尽快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了解真实心理,进行个性化心理康复支持、安慰和疏导。说明术后康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只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坚持规范配合康复训练,就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通过情绪转移、暗示、充分鼓励等方式,督促患者与外界多进行接触;亦可请康复佳的患者与之交流沟通,提高其术后康复信心。通过听音乐及读书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环境辨认力及觉醒力。应用图片、记事本及各种辅助工具,改善患者的理解、记忆、听觉、阅读能力,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2)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①维持良好的肢体体位。指导患者将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肩外展 50°,内旋 15°,屈 40°,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 90°,伸髋、膝,防止髋内、外旋。每隔2 h变换一次体位,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帮助患者按摩及活动各关节,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等。②运动康复训练。患者病情平稳后及时实施被动关节训练。依据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由大关节至小关节的顺序,行屈、伸、内旋、外展训练。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可配合中医、康复科应用针灸、电刺激、温热疗法等诱发肌肉活动和本体感觉刺激,以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疼痛和肿胀[5-7]。依据患者恢复情况,由被动运动逐渐向主动运动过渡。③下床及日常生活精细活动训练。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早期开始下床站位平衡、步行和上下楼梯等锻炼;之后指导其进行穿衣、刷牙、用筷、如厕等日常生活精细活动训练,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中的训练量及强度应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避免患者疲劳过度,并提前做好防止意外跌倒等安全防护措施。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并尽早拔除尿管,以防发生尿路感染[8]。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肢体功能量表(简式Fugl-Mey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 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及肢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NIHSS评分共 11 个维度,总分为 42 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Fugl-Meye量表含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共 2 项内容,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Barthel 指数量表共8项内容,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DVT、压疮、尿路感染等。(3)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康复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和家属对康复训练效果的满意度:设置满意、基本满意、尚可、不满意4个选项,以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计算总满意度。

2 结果

2.1NIHSS评分、Fugl-Mey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2.2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基础疾病较多,自身免疫、细胞再生修复等功能相对减退,术后神经及肢体等功能康复较慢,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术后康复训练是作为促进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早期康复的一种重要干预手段,其实施的及时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行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优于行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康复护理将训练重点放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肢体功能恢复上,而忽视了患者生活能力的训练及早期开展的时机,其计划性、整体性、全面性不足,康复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整体性康复护理是在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针对患者在康复不同阶段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特点,实施人性化、个性化的一种康复策略[9-10]。将其运用在脑出血术后的患者中,涵盖从肢体摆放、肢体主被动训练、心理和认知等康复指导范围内,更具有科学性、综合性、针对性。根据中枢神经组织在结构上、功能上都具有重塑性和再生性等特点,早期(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段)系统和全面开展康复训练[10],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神经和运动等功能的良好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亦获得了患者及家属对临床康复护理工作质量的高度认可。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周期较短,仍需进行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有利于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