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微创入路与传统扩大L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对比研究

2023-10-25孙腾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跗骨入路切口

孙腾飞

河南孟州市中医院骨伤一科 孟州 454750

跟骨骨折(calcaneal fracture,CF)是跗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常累及多个关节,因此多需采用复位内固定手术,以达到良好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避免畸形愈合、促进跟骨形态恢复、有效改善预后的目的[1-2]。传统扩大L切口入路(conventional L-shaped lateral approach,CLSLA)内固定复位术的效果肯定,但存在术后切口皮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随着近年来微创骨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跗骨窦切口微创入路(minimally invasive sinus tarsal appproach,MISTA)复位内固定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比较MISTA与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入路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性2020-06—2022-06我院骨伤一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CF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且符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指征。(2)年龄18~60岁,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3)初次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循环、呼吸、免疫、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疾病。(2)受伤前存在足部畸形、足功能异常者。(3)合并其他类型骨折和伴有足跟软组织坏死、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根据不同切口入路方式分为MISTA组与CLSLA组,各36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大腿根部上充气式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CLSLA组:经外踝上缘4 cm处为起始点,至足背与足底交界处转向第五跖骨基底近侧作一切口。逐层切开达跟骨,锐性分离软组织,显露骨折断端、跟骰、跟距等。依次复位距下关节面、Bohler 角、跟骨后关节面。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依据骨折块类型选择合适钢板置入固定,常规置管引流后缝闭切口,加压包扎。MISTA组:取外踝尖经跗骨窦至第 4 跖骨基底切口逐层切开[4],暴露跗骨窦、跟骨外侧壁及跟骰关节。清理切口内的血块,显露后关节面骨折块,锐性分离软组织,游离腓肠神经,显露骨折端,注意保护腓骨长短肌腱及腓肠神经,清理软组织及血肿。以跟骨后上缘内外侧为进针点,将1~2 枚克氏针插入后关节面塌陷骨折块中辅助复位,纠正跟骨宽度和轴线。再以距骨关节面为模板,撬拨上抬塌陷关节面,复位跟骨后关节面。结合手术按压跟骨内外侧,纠正跟骨增宽及内翻,恢复跟骨高度、Bohler角等,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理想后,将微型钢板在跗骨窦切口处固定,跟骨结节打入空心钉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骨折端位置及内固定物固定良好,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敷料包扎[5-6]。

1.3观察指标(1)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2)术前、术后6个月Gissane、Bohler角等影像学指标,以及Maryland足踝功能评分系统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3]:AOFAS分值为0~100分,分值与踝关节功能成正比。Maryland足踝功能评分分别为功能和疼痛,总分0~100分,两部分依次占55分和45分。分数越高说明足踝功能恢复越理想。(3)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或皮瓣边缘坏死)、跟骨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腓肠神经损伤。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MIST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CLSL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CLS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指标对比

2.2Gissane、Bohler角等影像学指标2组患者术前的Gissane、Bohler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Gissane、Bohler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影像学指标比较

2.3AOFAS、Maryland评分2组患者术前的AOFAS、Mary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AOFAS、Maryland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AOFAS、Maryland评分比较分)

2.4术后并发症MIST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LS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跟骨是人体跗骨中主要的承重骨,其解剖结构复杂。对无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若骨折合并关节面移位则需实施手术治疗[6]。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临床治疗CF的经典术式,其中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各种复杂类型的CF患者。该入路既有利于术中充分显露跟骨结节、外侧壁、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能够避免损伤腓骨长短肌腱和腓肠神经,获得满意复位,而且没有明显的复位丢失,还可以对关节内骨折进行满意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故曾经作为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手术入路。但由于术中需要广泛剥离跟骨外侧面的皮肤等软组织,对关节面的显露亦并不理想,不仅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而且在植入钢板时与距下关节面的撞击较为明显,增加术后切口皮缘缺血坏死、感染、距下关节撞击疼痛等并发症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已成为骨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7]。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Gissane、Bohler角和AOFAS、Maryland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2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手术入路均有确切效果。但与CLSLA入路比较,MISTA入路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其手术创伤更轻,安全性更好。其原因在于:MISTA入路可直达跟距关节面,能够充分避开足跟外侧血管,减少牵拉损伤和最大程度减轻对跟骨下缘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等血供的损伤程度,还可充分显露距下关节面,故更利于提高关节面复位的准确性和缩短手术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9]。

需要注意的是:(1)MISTA手术入路属于微创技术,对骨折端的暴露相对有限,加之其下方有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肌腱经过,易增加医源性损伤风险。因此对术者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和熟练的复位技巧等要求更高,需要较长的学习周期[10]。(2)术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骨折分型,以及对病情进行分析,并根据术者的经验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综上所述,MISTA与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F均有确切效果,其中 MIST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CLSLA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跗骨入路切口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