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适时调温策略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

2023-10-25王丽平陈晨连瑞王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苏醒体温保温

王丽平 陈晨 连瑞 王娟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 郑州 450000

膝关节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好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等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术式[1-2]。由于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围术期低体温可增加寒战、躁动发生风险,甚至会影响凝血功能、苏醒质量,以及增加并发症风险[3]。因此,术中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温措施,对预防体温丢失以及与低体温相关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4]。本研究拟评价适时调温策略应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9-01—2023-01于我院手术室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2例。纳入标准[5-6]:(1)均为ACL损伤、膝关节OA等膝关节疾病患者,符合膝关节镜手术的有关指征。(2)凝血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精神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基础体温≥37.5℃或<36.0℃者。(2)有血栓病史、近期服用血管活性药物、解热镇痛药、抗凝药物者,以及对本研究使用麻醉药物过敏史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1.2方法2组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膝关节镜手术。对照组予以常规保温策略:将消毒液、术中需静脉输注的液体预先加温至22~24℃,冲洗用的生理盐水加热至37℃左右;将从血库中取出的血液制品在室温下逐渐复温,核对后进行输注。将护皮膜贴敷封闭在术野皮肤裸露区。使用棉被覆在非手术区域的肢体及躯干上。术后擦干术区皮肤上的血迹、消毒液,将棉被覆在患者的肢体及躯干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适时调温策略:患者入室前30 min,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25℃,湿度调整至40%~50%。术中再调整为22℃,术毕时恢复为25℃。麻醉诱导前,将充气加温毯预热15~20 min,将温度调整至40℃。手术开始前30 min将术中所需使用的生理盐水、消毒液等放置在恒温箱预热至37℃备用;将静脉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制品使用加温仪加温至41℃备用;术中如需应用库存血,应使用血液复温仪复温至37℃后输注。手术结束后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覆盖患者,温度调整为38~40℃。观察至患者离开复苏室。

1.3观察指标(1)不同时段体温: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 h(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体温。(2)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水平:分别于T0、T4时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3)术后苏醒期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复苏室留置时间。(4)并发症:寒战、术中躁动、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和谵妄。

2 结果

2.1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不同时段体温T0、T1、T2时,2组患者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段体温比较

2.3手术前后凝血功能T0时2组患者的PT、APTT、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观察组患者的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2.4术后苏醒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复苏室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比较

2.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临床治疗诸多膝关节疾病常用的微创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术中麻醉药物导致的血管舒张,可促使核心到外周的热流减少,抑制自主体温调节,而且术中术区长时间暴露、静脉输液、创面冲洗等,均会散失身体热量,增加低体温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7]。

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便于维持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但接受手术的患者受病情、麻醉、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异常,代谢功能紊乱,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8-9]。因此,加强围术期的保温措施,防止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手术的成功实施和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有重要意义。

膝关节镜手术需全身麻醉,全麻药物会一定程度抑制体温中枢功能,降低凝血酶原活性,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功能[10]。基于此,本研究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围术期予以适时调温策略,根据手术进程调整温度。在术前和术毕时将手术室温度调整为25℃,可预防麻醉过程中体温骤降;术中将手术室温度调整为22℃,可避免手术医师出汗及不适。此外,对患者非手术区域覆盖充气式保温毯,可补偿患者丢失的体温;提前将术中需用的生理盐水、消毒液进行预热,将术中静脉输液用的液体提前加温,血液制品使用加温仪加温,库存血使用血液复温仪复温,可避免术中体温降低及其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其相应的并发症[11-12]。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主动和被动保温策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保温措施,使机体体温处于相对恒定状态,确保了血液的有形成分和理化性质,减轻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使凝血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减少了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风险。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3、T4时的体温较高,T4时的PT、APTT水平较低、FIB水平较高,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复苏室留置时间均较短,而且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应用适时调温策略的必要性、良好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手术室适时调温策略可防止患者发生低体温,减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有利于提升患者苏醒期质量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苏醒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植物人也能苏醒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