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初探

2023-10-19杜玉霞

理论观察 2023年7期
关键词:讲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杜玉霞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重大战略任务,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断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理论基础,贯穿国家、教育的实践发展,落脚于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总书记的殷殷教诲,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必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7 — 0063 — 05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这一重要论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根本遵循、指出了正确方向。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所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融政治性与学术性、思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学科性质和授课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讲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道理和个人成长成材的道理。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平台,巩固、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所建构的,担负着传道授业、解疑释惑的教育使命,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使命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关系到高校能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能否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关系到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百年基业是否后继有人。因此,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任。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剖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弊端和危机,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的深刻分析,阐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论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强调无产阶级必须而且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指出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承担起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设新社会的任务,描绘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彰显了指引人类解放、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真理力量。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结合时代任务和现实要求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把握住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把握住在追求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中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握住为科学回答人类前途命运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大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党的治国理政之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决定教育事业必须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教育事业的“四为”方针,指出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这一崭新命题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政治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核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站在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百年基业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坚持教育“四为”方针,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情感,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国弊民穷走向国富民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国自身实际情况,在不同历史时期接力探索,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实了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之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探索、尝试,确立了治国理政的制度基础,明确国家治理的主要目标以及为之奋斗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初步明确了治国理政的现实依据以及遵循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开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历程,逐步完善治国理政的制度基础,不断深化对现实依据的新认识,设计开展一系列具体实践,以实效性的治国理政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發生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关系,提出一系列基本方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实践和成就,蕴含在党的历史使命中,体现在党的行动价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启发诱导学生从宽广的历史视野出发,深刻领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人民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又要指点引导学生自觉认同、接受钻研党治国理政遵循的理论依据、形成的理论成果,学习了解、践行发扬共产党人凝结而成的崇高精神。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个人成长成材之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在青少年成长成材过程中不可或缺。立足于青少年发展需求,结合学生成长教育规律、思想特点、行为准则、价值诉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讲马克思主义在青少年成长成材中的真理价值,阐述清楚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理论力量转化为认识主客观世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力量,讲明白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培根铸魂、立公增能的精神力量,用鲜活的思想赢得青年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感召青年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于青年学生的价值塑造,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立场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引导青年学生立志、立德、立学、立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道,还要兼顾青年学生成长成材之理。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以及其他社会科学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包含历史发展、社会现实、科学理论、法律知识等反映客观事实和揭示现象规律的知识形态,还包含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理想追求、心境情怀等主观导向的价值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青少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锋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价值指引功能,解决青少年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导青年学子探求生存发展的正确方向,聚焦學子思想困惑问题,包括为什么努力奋斗,怎样实现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人生问题,怎样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抱负成就与实现程度之间的差距带来的挫败感,讲通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道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理转化为处世态度和处世行为的准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深度厚度,又有温度,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载国家复兴的需要,而且能够回应人生发展需求,助力学生走好人生道路。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意义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理论基础,贯穿国家、教育的实践发展,落脚于人的全面发展。

(一)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任何事物不是凭空产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亦是如此。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指出:“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每省要有一位宣传部长、一位教育厅长亲自抓这项工作。”[4]对于青年学生,毛泽东特别强调各级领导人必须高度负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完善学习场所,规范学习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培养党的理论工作队伍。邓小平重视学校培养青年学生的地位作用,指明了青年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5]。江泽民在继承的基础上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对于青年学生树三观、立信念不可或缺的作用。胡锦涛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6],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提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普及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召开一系列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新时代。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7]。当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解不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整体结构等宏观角度混淆不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等微观角度照本宣科;道理讲解不通透,不能以彻底地理论说明、引导学生;道理讲解不鲜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导致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具有较大差距。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哲学原理,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既注重教师学深理论,悟透理论,在讲道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懂、真信、真学,又要引导学生内化理论,检验理论,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学以致用,踔厉奋发。

(二)实践逻辑——国家发展需求与育人目标相一致

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阶段性变化,导致了教育实践的变化。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育人目标的明确,是把握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教育事业行动指南,是党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育人目标牢牢服务于革命的目标任务,提出一系列指导革命教育的方针政策,培养出大批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人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恢复和建立新中国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承担着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使命,对于肃清封建买办思想,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必修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揭示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这一客观环境与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相交织,青少年既有接受正面教育,树旗帜、促成长的可喜局面,也极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价值取向偏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给予学生观察当代、透视时代、展望未来的锐利目光,以党的百年征程的坚韧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忠于国家、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坚定信念,激励青年学生投身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屡践致远,大有作为。

(三)价值旨归——人文终极关怀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是执著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稳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推动实现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也应注意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的需要日益丰富充足,人们越来越关注、追求自身发展。世纪伟业的达成,伟大征程的开启,党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必将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显著的实质性进展。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理论政治课,其价值取向就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人口总数达14亿的人口大国,如何着眼于促进青年学生这一大群体的全面发展,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产生了新要求,青年人的发展环境随之而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立足现实,与时俱进,授课内容不偏废知识与道德,提升青年学生知识素养与加强品德修养并重;引导学生辩证认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促进两者都丰富;着眼于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動,社会发展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个人全面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的践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本质,蕴含着丰富的长期建设和实践教学逻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答好时代问卷,必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一)深究学理,讲深道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的力量在于它的真理性,在于它能够科学回答每个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8]。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涉及众多专业知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深”道理,必须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理论的深度和厚度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道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系统的知识论述、深刻的学理阐释、诚挚的情怀信仰让学生觉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从知识、价值、情感三个层面接受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的道理,实现以理服人、以理通心。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完备的掌握理论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术支撑、知识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讲“深”道理的主体,需要扎实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观点,领悟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广博的知识储备武装青年,以先进的思想价值、广泛的政治认同引领青年,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其次,善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深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著作卷帙浩繁,涉及自然界、社会、人类各个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各个方面。讲“深”思想政治理论课道理并不等于把道理讲得晦涩难懂,让学生“晕头转向”,而是在学术体系方面,阐明基本问题、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梳理阐释各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在观点阐释方面,既讲大道理,又讲小故事,深入透彻,举一反三;在话语方面,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的融通转化,准确精当,要言不烦,讲清理论重点,破解理论难点,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学得深。

(二)透彻说理,讲透道理

马克思精辟地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彻底”是指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理论的彻底性,因此,必须牢牢抓住讲透道理这一关键点。讲透道理,在于说理透彻,既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讲治国理政之道,又指导个人成长成材之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3]。

其一,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关注学生发展环境的变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高度结合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从学生的求知困惑、心理困惑入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置于两个大局中看待,紧紧扣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向。引导学生围绕理论热点和社会难点问题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把“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纳入课堂,让学生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感悟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以此教育学生提高理论素养,自觉追求崇高。

其二,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遵循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性,循序渐进,将道理讲得通俗易通,让深奥的理论道理抓住人心。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结为几条原理方法论;或是忽视实际,错判形势,剪裁嫁接某一历史阶段的个别观点,阻碍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的发挥,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肤浅的庸俗之谈。

其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直面错误观点、思潮。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道理,必须加强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关注追踪,旗帜鲜明地剖析批判,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针对错误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大肆宣扬相对立的社会发展方案等错误思潮带来的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规避问题,而是有意识地将对错误思潮的辨析、批判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井井有条地摆观点、讲事实,驳斥违背历史事实和客观现实的观点,揭露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企图,引导青年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协同互动,讲活道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讲“活”是衡量思政课实效性的试金石。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干巴巴的没有生命,而是政治性与学术性、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课程,承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道理必须讲出生命力,有机結合通俗风趣的教学模式、创新生动的授课艺术与深奥渊博的道理,辩证统一“道理”的内在内容与“讲活”的外在形式,不断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刻板印象,拉近与思想政治理论道理的距离,在讲“深”、讲“透”道理的基础上,讲“活”道理,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首先,讲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校课堂。一方面,讲“活”道理,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改变原先枯燥沉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触动学生思维神经,培养思想能力,升华思想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围绕学生关心的国际国内焦点,设置开放性、前瞻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互动交流;在教学方法方面,探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关注,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讲“活”道理,要善于借助丰富的素材、鲜活的材料,深刻挖掘最能引入道理、体现道理的典型案例,讲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让学生喜欢听道理、善于领悟道理、乐于吸收道理,在故事案例的形象性、活泼性中领悟知识、感悟道理。

其次,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重视理论的灌输,还需要社会课堂的支撑,防止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的倾向,既注重知识传授,又体验实践教育。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求,深入挖掘革命圣地、红色旧址、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以及民俗文化活动节、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等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激活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社会课堂育才育人的优势,延伸课堂教学。拓展社会实践育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学校应与社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根据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特点、认知发展需要,依托文化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理论宣讲、乡村基层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协同互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知识讲授与自主探讨,以学生自身的体验加深印象感悟。

〔参 考 文 献〕

[1]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

民日报,2022-04-26(01).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7.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4.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85.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8]林泰.当代社会思潮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447.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讲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讲道理”的面包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讲理的八大戒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