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2023-10-17柯福东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三新新教材高中化学

柯福东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方向之一,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科学的试验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让他们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绿色发展的意识。基于“三新”背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思路,除了对学生进行化学技能的培养外,也要积极的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将其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报社会,真正体现出化学课程育人的要求。本文结合当前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浅谈“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希望提高化学课程育人的效果。

1.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1 思政教育渗透较少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要深化思想认识,开好思政课。思政课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任何课都可以渗透思政教育,以形成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化学作为一门探究性课程,很多教师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我们看见教师往往将大量精力用于化学实验、反应方程式等的讲解上,中间没有融入思政元素。化学虽是一门探究性实验课程,但是只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思政意识,完全是可以进行思政教育的,比如在讲授催化的时候,可以穿插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国奋斗终身的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因此,结合“三新”教育背景,化学教师要在课前积极挖掘思政资源,巧妙融入课堂之上,让化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1.2 教学模式较为固化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深入研究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加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三新”教育理念的出发点。目前高考命题趋势开始发生变化,融入了很多立德树人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是,在应试化教育影响下,很多教师仍采用“讲授+习题”模式授课,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便学生在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再优秀,只要化学成绩不高,都被定义为一个“差生”,这显然是违背“三新”理念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3 基于思政教育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较少

“三新”中的化学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要求教师创设合适的化学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努力学好本领。但是,相关的研究发现,很多教师虽然也创设了一定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往往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方法,并没有过多的渗透一些思政内容,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掌握的化学知识回报社会。同时在活动的评价中,也仅仅是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度、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没有上升到思想道德层面,满足不了新课改关于思政教育的相关要求。

2.“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策略

2.1 关注新课改,在课堂中融入思政

俗话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关注这个阶段学生身上的一些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树立好榜样,努力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单纯的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弱,教师要散发自身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对学生加以影响,避免他们误入歧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游戏、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真正的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感、所想,让学生在化学情境中学习到有用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智慧黑板播放二战结束前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重要性质,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这就是原子弹制造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看视频,让学生知道那一段历史,将和平理念植入自己内心,有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三新”背景下,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的内容,积极挖掘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将其巧妙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关键环节,形成较强的核心素养。

2.2 关注新教材,培养学生使命感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结合这些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也能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教师在课前可以搜集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教材知识点在导入、正课讲解、复习等环节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增强使命感。当学生在化学探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向其他同学请教的方式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处理关键问题能力,满足教学大纲有关要求。

比如在教学“萃取与分液”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解青蒿素萃取过程,引出我国著名化学家屠呦呦以身试药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屠呦呦对于科研的投入,为了研制出青蒿素宁愿亲自用身体尝试。同样在学习“氨的重要用途”等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引出制碱业的权威—侯德榜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这些科学家对于世界的贡献,对于人类工业进程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好好学习化学知识,有朝一日也能用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一些变化,将一些看似简单的思政插图或文字放大化、详实化,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政的教育。

2.3 关注新高考,发挥化学课程育人功能

在新高考的理念下,化学试题命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很多材料分析题都是通过某个社会案例或化学故事出发引出探究性问题,学生只有在了解一些社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做题。同时新高考突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次的考查,教师要注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聚焦关键能力,加强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平时的教学体现出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体现化学课程育人的功能。

比如新高考中的很多试题都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环保知识,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在进行化学实验材料选择、设备选型的时候也要从环保角度出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硫”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空中死神”酸雨,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硫酸型酸雨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对于人体能产生极大伤害,也会对江海湖泊等造成污染,使得饮用水不再安全。在讲解完“酸雨”的影响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交流活动:“探究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酸雨形成后如何快速的进行处理,以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查阅有关二氧化硫的性质,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处理酸雨,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因此,除了关注新课改、新教材等变化外,教师也要关注新高考的命题变化,通过融入与高考命题方向相关的思政内容,发挥出化学课程育人的功能。

2.4 基于“三新”背景,构建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新教材和新高考,都强调了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适时的组织学生设计一些化学实验或参加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教师在设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化学学情、兴趣爱好等来创设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化学对于社会的贡献。

比如“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化学技能,里面会涉及到萃取、分离、升华等等知识,单纯的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学到真正知识的。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组织学生先探究茶叶的主要成分、咖啡因的用途,最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浸取、过滤、蒸发、升华等过程来提取咖啡因。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化学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极大的增强了学生探究生活奥秘的兴趣,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三新”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构建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突出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新教材和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不能缺少思政教育内容,教师要根据教育形式的变化,及时的挖掘思政元素,有效渗透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忽视思政元素的渗透,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习题”模式授课,学生出现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思政内容兴趣也较低,满足不了教育改革要求。下一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一些思政元素通过情境式地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三新新教材高中化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