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症下药:诊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2023-10-17季颖碧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

季颖碧

(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中心小学 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制造活跃、适宜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探寻教学情境的价值,在课堂上创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并将这种情境融会贯通。“文章不是无情物”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波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1.把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教学并不是随意设计的,情境的创设形式一定要考虑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因素。事实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误入了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导致教学的效果有效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不合适的情境使用,使教学情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而妨碍了学生的学习。

1.1 故弄玄虚,直击情境教学虚假性

情境的设计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不能是随意和肤浅的,只局限于表层的活动,一味地故弄玄虚而冲淡忽视了主题,知识与技能没法真正落到实处,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当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不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刻意地为学生创设或制造虚假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情境变得虚假化。这种情境实在是不可取,形同虚设,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虚假肯定与真实相违正是境在情中生,无情境难成。同时,虚假的情境也很难发挥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2 敷衍应付,导致情境教学停滞性

所谓敷衍应付就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老师在授课时,本节课明明是不需要创设情境的,但为了响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倡导,而敷衍应付,故创情境。有些老师把情境当成了装点课堂的手段。这样做只会让情境创设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追求情境的创新性与趣味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表面兴趣,造成了“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氛围,实际学生学习收获甚少”的低效教学状态。追求情境素材的创新性本无可厚非,但若只单纯追求新奇,便成了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

1.3 枯燥单调,引发情境教学乏味性

面对不同的文章,老师们经常会用相同的方法导入新课,结果就是,学生都知道了每堂课的伊始,老师会说些什么干些什么。这样的课堂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按照单元划分,并且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所以,教师经常会做一些类似的事情:遇到描写景物的文章,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会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配的相关图片;教学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大多会在重点段落学习之前节选一段视频播放;在教学情感比较丰沛的文章时,大多会在课堂结束之前来一次配乐朗读。

以上的做法也有它的好处,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感知,能让他们更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带来一个情感的高潮,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我们不能将这样的做法程式化,格式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逐层深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多形式、多角度及强度不同的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以品赏语言,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步一步得到深化。

2.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在进行着巨大的改革,不仅仅是注重学生读文识字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确保学生高效快速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2.1 内涵特点

2.1.1 明确定义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

2.1.2 把握内涵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是生活性。语文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一定要符合实际、贴近生活,这样的情境学生才更容易进入,更乐于参与。其次是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语文老师要挖掘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最后是问题性。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2.2 价值意义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和形象认知为主,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不错的选择。那么,情境教学具体价值在哪儿呢?

2.2.1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参与热情

教学过程是一个主体参与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参与度是关键,而学生的参与度又以兴趣为基础。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用音乐、故事、录像、游戏、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从课前的休息状态逐渐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情境创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前后知识之间以情境为桥梁,建构起知识的联系性。

2.2.2 创设情感目标,满足体验需求

目标越明确,达成度越高。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课文阅读,还是作文写作,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生的感觉器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只能在单一反应中对知识进行机械式的背诵记忆。而以情境为基础,将教学目标溶于情境中,且以多种外界刺激来促使学生逐步走向目标,就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学习的动机、认知的兴趣、意志品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普遍具有一种探索、创造并且取得 成就的需要,当孩子们通过努力,在某个方面取得哪怕一点点成就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如果这时候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就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与教师对话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3.开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陶行知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孩子创造力以及从事于创造工作。”创设情景教学,正能很好的为此解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好的教学情景设计,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并吸收,所以怎样能更好的开设情景教学,是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关键。

3.1 回归生活,体现教学情境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所以,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希望。

3.1.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如在教学《识字6》时,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小动物,然后出示一张“动物园”邀请卡,邀请小朋友们的森林中去做客。接着,在最后的生字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枯燥的被动识字教学,出示了一棵大树公公,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采摘果实,进而发现果实的背后藏着“生字宝宝”。

这样设计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营造了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创设媒体情境,丰富学生想象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抽象、深奥的语文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拉近客观事物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在创设情境检查自学情况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播放“蓝色大海”相关视频,并创设情境说:为了研究海底世界,让我们潜入大海。现在请你们穿上潜水衣到海底去,画面同时慢慢往大海深处移动。我们潜入海下100 米,还比较亮;200 米不那么亮了;300 米开始暗了;400 米更暗了;500 米以下,全黑了。这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的广阔空间,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陶冶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这样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学习。

3.2 立足时代,保证教学情境可行性

教学活动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同时课堂情境的创设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富有时代性,而且要贯穿新课改理念,保证可行性。

3.2.1 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学习情境,即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语文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语文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语文”,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如在四年级故事教学《草地夜行》中,自学课文的环节,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再分段自学,并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自学情况:(1)老红军是一位怎样的人?(2)“我”为什么会立刻对他产生敬佩的感情?(3)老红军是怎么被草地夺去生命的?

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3.2.2 创设实验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教育家杜威说过:“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体验就是“怎么做”和“怎么想”,也就是“身临其境”“心临其境”。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以实物来演示情境,来让学生去感知事物。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一杯水和几颗石子带到教室,当讲到课文“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时,老师先让同学在头脑中想象,然后拿起准备好的小石子一个一个往水杯里放,学生注意到,水杯里的水在慢慢的往上升,最后溢了出来。

通过实验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3 维护童真,丰盈教学情境趣味性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惊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3.3.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要关注的内容很多,包括:知识、技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生很爱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讲故事,并配以生动的视频、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五年级诗歌教学《长征》中,可通过讲故事(同时播放相关视频)导入新课。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 年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越五岭,四渡赤水;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越过岷山,于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快速的投入到本篇课文的学习。

3.3.2 创设虚拟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虚拟教育,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性教学工具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语文知识。虚拟情境不等于虚假情境,它是有效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语文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以其独有优势,把生活中的画面、学生的经历、喜欢的故事等一系列学生感到有趣的事物,用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诗一般比较难讲,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出古诗中的感情,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聆听配乐朗诵中。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这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节奏,并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读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都能够带着积极的情绪在“真实”的环境下不断学习新知识,让学生都能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出更多的学习能量,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以及生活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