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考”一体化视角的高考作文题探究

2023-10-15张鑫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题教学

张鑫

摘要:把握高考作文题的考查内容,有利于实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考”一体化的和谐局面。以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探究试题的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方式、考查效果这四个方面。研究发现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考查目标以培养写作核心素养为主,考查内容涉及统编教材内容,重点关注社会热点、启示人生哲理,在考查效果上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考语文 作文题 以考促学 教学

在当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语文学科,其试题的命题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理念。2023年高考已经结束,其中全国卷的作文题以培养写作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试题内容上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驭文谋篇能力,在评价内容上检验了考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写作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起着评价和引导的作用。下面将对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考查目标与任务、考查内容与形式、评价内容及考查效果进行详细论述,分点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得怎么样”以及“如何教学”的基本问题。

一、考查目标与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考语文试题是对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习成果开展评价的依据,而作文题就是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其命题需要具备明确的考查目标与任务。自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型确定下来以后,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就成为近两年来研究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参考文件。下面将以2019年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和《考试大纲》为载体详细回答作文题“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2019年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得出,文件提出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内容作为高考试题整体的考查目标,同时回答了高考试题“为什么考”的问题。因此,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在考查目标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选才为基本功能,以引导教学为基本要求[1]”,即作文题在“为什么考”的问题上,同样是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综合性地选拔人才的目标,同时对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发挥重要的评价和引导作用。

解读2019年版《考试大纲》得出,文件以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2]六种能力作为高考语文试题整体的考查目标,其中作文题以培养写作核心素养为目标,具体内容以“表达应用”为主。写作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写作领域应当具备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品格态度。因此,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在基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的文章符合题意,达到文体要求;表达流畅句意完整,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在发展等级方面能够透过表象阐述更深层次的内涵,见解新颖并且具有个性色彩。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在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创作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从而表现自身的写作核心素养。

二、考查内容与形式——关注社会热点,感悟人生哲理

近年来,全国统一命制的作文题考查内容一致,即要求考生阅读给出的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材料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由此得出,作文题的考查内容由阅读材料和考题组成,通过阅读理解的形式考查考生的写作核心素养。探究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考查内容与形式,下面将对作文题给出的阅读材料和考题内容展开详细论述。

(一)阅读材料分析

近年来全国统一命制的作文题多以自由命题作文为主,并且多是材料作文。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考题,都是要求考生结合给出的阅读材料,自拟标题创作文章。作文题给出的阅读材料是考生给文章拟题和立意的基础,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因此正确分析阅读材料是考生进行写作的关键。往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阅读材料有很多类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名人轶事、名言警句、古文片段、社会热点话题这几类。

例如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中,作文题的阅读材料以“好的故事”为对象,通过寥寥几个短句引出“故事有力量”的观点,直接点明了材料的主旨。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写作对象,思考写作角度后围绕“什么是好的故事”“为什么要讲好故事”“故事的力量如何体现”等展开论述。例如2023年全国甲卷中的作文题,阅读材料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以“技术”“时间”为关键词讨论对“人”的影响,引导考生探索感悟人生的意义。这要求考生紧扣关键詞来分析材料主旨,思考运用现代科技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让人生更加充实。又例如2023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阅读材料既引用了古文格言,又联系了习总书记讲话的现实情况,引导考生思考大国外交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这要求考生跳出材料,从自身发展的长远角度思考写作立意,学会举一反三,从国际关系的大处反思自身的发展。

(二)考题内容分析

历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根据考题要求的不同可以概括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三大类,具体选择哪一类由作文题的考题内容确定。写作是考生的主观情感和内心思想的表达,主观性非常强,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优劣。因此作文题的考题内容不同于其他题型的“形态各异”,大都是“千篇一律”。例如,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命题的四张试卷,作文题的考题内容都表述为“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虽然考题内容在近几年内没有变化,但结合《考试大纲》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细细分析,还是能够获得一些启示。

例如考题内容中提到的“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就是要求考生必须紧扣阅读材料给出的关键词或主旨,以合适的角度切入写作,这样才能够保证立意准确,文能达意。考题提到“明确文体”的要求,启示考生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同时必须体现这个文体的特点,使得文章类型具有区分度。“自拟标题”的要求属于自由命题的类型,是对考生创作的文章主旨的体现,好的标题能够简洁地概括文章大意,同时体现全文的立意准确。除了以上对考生写作内容的要求外,考题同样需要规范考生的考试态度。其中提到的“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就是要求考生端正考试态度,严格遵守纪律。而“不少于800字”是对文章篇幅的要求,考生创作的文章必须达到相应的字数,才能够保证其内容充实。

三、评价内容——体现写作能力,抒发真挚情感

高考语文试题是对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习成果进行检测的一次终结性评价,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整体的评价体系来看,高考语文试题必须包含语文学科素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探究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评价内容,下面将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两个角度展开详细论述。

(一)符合中國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指出,高考试题必须具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点考查要求,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高度符合这四点要求。第一,以基础性为主的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合适的文体创作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保证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在基础的写作知识方面要求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基础的写作技能方面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第二,以综合性为主的试题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描述的表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得出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写作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第三,以应用性为主的试题要求考生合理分析材料中创设的情境,如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名人轶事等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观点,从阅读材料中感悟人生哲理或心得体会。应用性在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发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第四,以创新性为主的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新鲜的材料发表新鲜的见解,推理想象有自己独到之处,文章构思新巧,体现个性色彩。创新性在于引导考生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理念在于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标中提出了“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美的表达与创造”等相关的课程目标,并且有“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相关的学习任务群穿插于高中语文课程中[3]。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以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为基础,在主观创作的前提下注重加强作文题和语文教材的联系。例如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中的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思考“时间的仆人”的观点,阐发人与时间的主旨。这则材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马克思创作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中以科技革命与人类发展为例,同样讨论了人类是否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沦为时间的仆人这样的问题。同时,该作文题还体现了新课标中设置的课程目标:写作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根据不同的对象,结合不同的情境,运用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

四、考查效果与影响——信效度对中学教学的引领作用

在课程改革、高考试题发展的背景下,写作教学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变化和挑战。针对出现的问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探究202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考查效果和影响,下面将从作文题反映出的问题和日常写作教学策略这两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作文题反映的问题

在教学和考试之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兼顾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应试能力的提高。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例,高考语文作文题会限制写作内容,同时反馈课堂教学信息,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写作除了应付考试外一无所用。分析高考作文题反映的问题,下面将从学生、教师、作文题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首先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在日常写作过程中不去了解钻研,基础不扎实,对写作一概而论,难以区分不同文体发挥的不同作用,甚至连最基本的文体知识都没能掌握。在主观上认为写作是写给老师看的文章,所以为了迎合老师而练习,内容上仅仅是对华丽语段的生搬硬套,敷衍写作。在拿到作文题时审题不明,写出的文章中心不明,甚至没有中心思想,都是语段拼凑而成,毫无逻辑可言。这既是学生主观层面的原因,也是高考作文题应试性的客观层面的影响。

其次是教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上对写作方面的知识避而不谈,让学生在写作时“自食其力”。教师对待写作教学敷衍了事,不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和技能,在临近考试前让学生背诵范文,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分析试卷时对作文题一笔带过,仅仅朗读几篇优秀范文,对试题评价、鉴赏作文质量层级等内容只字不提,导致学生写作如同“雾里看花”,不知道怎么写作,创作的文章质量很差。这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的欠缺,也是主观的作文题难以训练的消极影响。

最后是高考作文题反映的问题。为了应试而违背写作的最初动机,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思维定势。作文题的内容规范化、模式化,对写作的要求刻板僵硬,使得考生在表达思想时言不由衷,出现“伪写作”现象。虽然作文题在考查要求上明确指出文体不限,但考生还是更偏向于创作议论性和记叙性的文章。这也间接导致了教学时文体稀缺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传统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写作观念上的桎梏,考生担心失去高分,不愿意冒险去尝试应用性、说明性等其他文体,或者是没有能力去创作其他文体,这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不利。

(二)日常写作教学策略

新时代、新课程、新背景要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推陈出新,这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教学策略。写作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观点”的过程,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能力,是学生终生发展必需的一项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下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详细论述日常写作教学的策略。

针对教师,首先要提高其有关写作专业知识的水平,在教学时对学生,对教学内容都要“一视同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不必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但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因材施教,即使只对一种文体感兴趣,能够熟练进行写作,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使用作文题时,要谨记试题的测量评价作用。作文题的内容并非教学的主体,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并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针对学生,明确写作的意义是关键。写作是书面表达的一项基本技能,体现了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的能力。写作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范畴,但使用范围不仅局限于语文,而是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写作具有实用性,能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如语言文字、文体知识、写作规范等;其次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如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谋篇布局等;再者,可以建立合适的范文系统,范文为学生提供参考价值,是学生可以仿照的文章。范文系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文章鉴赏评价的内容,如语句通顺、中心明确、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等层级,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写作水平。最后,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写作的观念,写作并不止步于高考,而是贯穿于今后生活,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作文题教学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