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芪利水汤联合腕踝针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

2023-10-14邓磊简艳颜伟郑智朱伟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参芪利水淋巴

邓磊 简艳 颜伟 郑智 朱伟

乳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术式, 由于术中在切除原发病灶时需清扫患侧腋窝淋巴,可能破坏淋巴系统及血管,影响淋巴管正常回流,进而引发术后淋巴水肿[1-2]。一旦发生淋巴水肿,患者患侧肢体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危害患者健康[3-4]。针对此,西医临床多采用迈之灵治疗,其能够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缓解肿胀,但仅用该药效果有限,不足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5]。参芪利水汤内含多种中药成分,有扶正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作用。而腕踝针通过针刺患者腕部、踝部相关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之效。目前临床对于参芪利水汤与腕踝针联合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中能否取得更佳效果的探究仍不足。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120 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参芪利水汤联合腕踝针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7 月—2022 年8 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20 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 年版)》中乳腺癌诊断标准,且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②确诊为术后淋巴水肿,患肢周径超过健肢周径2 cm 及以上;③精神良好。(2)排除标准:①非乳腺癌手术如血栓等引起的淋巴水肿;②上肢动脉严重受损;③合并严重感染、重度贫血;④骨髓造血功能障碍;⑤伴有心血管、内分泌、精神系统等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 例。该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每次口服迈之灵片[生产厂家:Cesra Arzneimittel GmbH & CO.KG,注册证号:国药准字ZJ20140002,规格:片芯重260 mg(每片含马栗提取物150 mg)]1 片,于早晚饭后各服用1 次,针对病情较重(水肿程度为Ⅲ度)患者,每日服用2 次,每次2 片,以14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为期28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芪利水汤联合腕踝针。(1)参芪利水汤:土茯苓30 g,鸡血藤15 g,路路通10 g,黄芪30 g,红花10 g,川芎10 g,薏苡仁30 g,半枝莲15 g,赤芍10 g,党参20 g,桑枝10 g,当归10 g,猪苓10 g,桂枝10 g,延胡索10 g,木瓜9 g,将上述中药加水煎煮,取汁200 mL,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以14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为期28 d。(2)腕踝针:选取患者手腕的外关穴,常规消毒穴位,操作师左手固定针点上部,右手握针柄上部,将针与患者皮肤表面呈30°夹角进针,进针深度至皮下浅表层,以针下存在松软感为宜,进针后,留针30 min,每隔2 d 治疗1 次,以14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为期28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炎症反应: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采集患者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2)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对两组中医症候(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倦怠乏力)、患肢症状(麻木、疼痛、沉重)进行评分,其中各项中医症候积分0~5 分,总积分0~15 分,各项患肢症状评分0~9 分,总评分0~27 分,分数越高则中医症候、患肢症状越严重。(3)肿胀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测量患肢肘横纹上10 cm 处周径,并测量健肢同一部位周径,上臂肿胀程度=患肢周径-健肢周径。(4)症状困扰指数: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采用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BCLE-SEI)进行评估,共128 分,评分高则困扰程度大[7]。(5)上肢功能: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进行评价,量表内含11 个项目,共100 分,评分低,上肢功能恢复佳[8]。(6)临床疗效:以上肢臂围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有效指数=(治疗前患侧上肢臂围-治疗后患侧上肢臂围)/(治疗前患侧上肢臂围-健侧上肢臂围)×100%。以有效指数>90%为显效,以有效指数为10%~90%为有效,以不足10%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7)安全性:统计两组恶心、食欲下降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年龄27~58 岁,平均(39.82±4.16)岁;水肿程度:Ⅰ度19 例,Ⅱ度28 例,Ⅲ度13 例;水肿部位:左侧31 例,右侧29 例。观察组年龄26~58 岁,平均(39.71±4.02)岁;水肿程度:Ⅰ度17 例,Ⅱ度32 例,Ⅲ度11 例;水肿部位:左侧33 例,右侧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炎症反应、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CRP、IL-6、MMP-2 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RP、IL-6、MMP-2 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反应、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炎症反应、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对比(±s)

组别 CRP(mg/L)IL-6(ng/L)MMP-2(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13.56±1.18 7.23±1.05 44.61±3.25 37.15±2.98 37.58±4.39 29.31±2.42试验组(n=60) 13.74±1.20 5.48±1.27 44.89±3.30 34.03±2.51 36.64±4.42 21.02±2.18 t 值 0.829 8.226 0.468 6.203 1.169 19.715 P 值 0.409 0.000 0.641 0.000 0.245 0.000组别 中医症候积分(分)患肢症状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10.07±1.59 5.84±1.13 15.97±2.01 9.71±1.83试验组(n=60) 10.13±1.62 4.02±1.08 16.08±2.03 6.24±1.56 t 值 0.205 9.019 0.298 11.178 P 值 0.838 0.000 0.766 0.000

2.3 肿胀程度、症状困扰指数、上肢功能

治疗前,两组肿胀程度及BCLE-SEI、DASH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肿胀程度及BCLE-SEI、DASH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胀程度、症状困扰指数、上肢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肿胀程度、症状困扰指数、上肢功能对比(±s)

组别 肿胀程度(cm)BCLE-SEI(分)DASH(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4.59±0.71 1.91±0.40 78.69±14.23 64.53±10.41 31.89±3.12 18.49±2.01试验组(n=60) 4.38±0.69 1.32±0.12 77.93±13.38 56.79±9.48 30.74±3.81 14.63±1.79 t 值 1.643 10.944 0.301 4.258 1.809 11.109 P 值 0.103 0.000 0.764 0.000 0.073 0.000

2.4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以上肢肿胀、沉重、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还会造成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构成严重影响[9-11]。目前,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淋巴水肿,以迈之灵最为常见,该药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素,能够降低血管通透性,还能够抑制血管舒缓素、组胺等活性,进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水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13],但单纯采用该药在调节机体炎症微环境方面仍存有局限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CRP、IL-6、MMP-2 水平和中医症候积分、患肢症状评分,以及肿胀程度、BCLE-SEI、DASH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参芪利水汤联合腕踝针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中医学认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属水肿范畴,病机为元气耗伤,正气不足,气血亏虚,不得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停聚,引发水肿;或情志不畅,肝气郁滞,以致气血瘀阻,血不利则为水,水液溢于脉外,停聚于肌肤,导致水肿;或脏腑阳气受损,血液失于温运,加重水肿,故临床治疗需注重活血止痛、通络除湿[14-15]。参芪利水汤中黄芪、当归、党参为君药,可行气活血、祛瘀通络;配以川芎、延胡索可行气止痛;桂枝、鸡血藤可补血活血、通络舒筋;土茯苓、路路通、木瓜可除湿消肿、通利经脉;红花、赤芍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猪苓、意苡仁可利水消肿、舒缓筋脉;半枝莲可清热解毒;桑枝能够燥湿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益气、通络除湿、利水消肿的作用[16-17]。现代药理学认为,黄芪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利尿、扩张血管、抗氧化;土茯苓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上肢肿胀;半枝莲能够抑菌、免疫调节,下调CRP、IL-6、MMP-2 水平,调节机体炎症微环境,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8-19]。外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腕踝针通过针刺患者腕部外关穴,可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窍、疏经通络、调和脏腑的作用[20-21]。将参芪利水汤与腕踝针联合应用,二者协同内调、外治,增强通络消肿的功效,有效促进患者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和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进而减轻症状困扰程度,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另外,参芪利水汤中的中药获取方便,而腕踝针简单易行,且二者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易于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参芪利水汤联合腕踝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微环境,减轻肿胀,改善症状,缓解症状困扰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且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参芪利水淋巴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