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2023-10-14顾颖戴琳俊许小凤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7期
关键词:肾虚肝郁脾虚

顾颖 戴琳俊 许小凤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因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致的综合征。近年来,一系列PCOS 专家共识、建议和指南详细介绍了PCOS的生理病理、治疗,其发病与遗传、环境、代谢、内分泌及炎症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目前治疗上主要是降低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1-5]。经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临床上PCOS 以脾虚痰湿、肾虚肝郁、肾虚血瘀、痰瘀互结4 个证型多见[6],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 例PCOS患者采用辨证针刺治疗,疗效较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妇二科、针灸科门诊辨证为脾虚痰湿、肾虚肝郁、肾虚血瘀、痰瘀互结的PCOS 患者各30 例,共120 例。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文献[7],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有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③多囊卵巢:超声提示卵巢体积≥10 mL(卵巢体积=0.5×长×宽×厚),和/或同一个切面上直径2~9 mm 的卵泡数≥12 个。以上3 条中满足2 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即可确立诊断。(2)中医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4 个专业10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8]。①脾虚痰湿证:婚久不孕,体型偏胖,月经迟至,甚则月经停闭,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质黏,头晕心悸,胸闷,面目虚浮或晄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②肾虚肝郁证:婚久不孕,月经迟至,经量少,甚至月经停闭,多毛,痤疮,头昏、腰腿酸软,带下量偏少,阴道干涩疼痛,经前乳胀或少量溢乳,心情抑郁或心烦,经行腹痛,舌暗红、苔白,脉细弦。③肾虚血瘀证:婚久不孕,月经稀少、渐至月经停闭,多毛,痤疮,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性欲淡漠、带下量偏少、阴道干涩疼痛、口干舌燥、心烦、便秘、肌肤甲错,舌质黯红或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脉沉细。④痰瘀互结证:婚久不孕,月经不调,体型偏胖,多毛,痤疮,伴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或胸胁胀满,或痰多,或神疲乏力、嗜睡,伴经行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舌黯、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纳入标准:(1)年龄18~40 岁;(2)符合PCOS中、西医诊断标准;(3)近3 个月没有使用激素类药物;(4)近3 个月未用针刺治疗本病。排除标准:(1)最近3 个月内口服调节糖脂代谢药;(2)严重内外科疾病,或有精神疾患,以及因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根据中医证型分为四组,各组30 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 年伦研批01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主穴:子宫、关元、三阴交。辨证选穴:(1)脾虚痰湿证: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丰隆;(2)肾虚肝郁证:血海、肾俞、期门、太溪、太冲;(3)肾虚血瘀证:血海、膈俞、肾俞、京门;(4)痰瘀互结证:血海、膈俞、丰隆、阴陵泉。其中,子宫一对、三阴交一对,疏密波,电流频率1 档,电流输出1~2 档,用电针20 min。时间: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3 天开始治疗,隔日1 次,连续32 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高雄激素症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多毛、痤疮情况。多毛:参考Ferriman-Gallwey 评分标准[9]。痤疮:参考痤疮评分表,见表1。(2)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BMI=体重(kg)/身高2(m2),WHR=腰围/臀围。(3)内分泌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经期(或撤退性出血)第2~5 天检测性激素[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性激素(T、LH、FSH)、空腹胰岛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4)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用PCOS 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评估,共有29 项症状(包含脾虚、痰湿、肾虚、肝郁、血瘀等证的具体临床症状),每项症状“无”得0 分,“轻”得1 分,“中”得2 分,“重”得3 分。

表1 痤疮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用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

脾虚痰湿组年龄18~35 岁,平均(25.95±4.94)岁;病程8~55 个月,平均24(13.5,34.5)个月;肾虚肝郁组年龄20~34 岁,平均(26.56±4.18)岁;病程6~70 个月,平均23(13.5,34.5)个月;肾虚血瘀组年龄20~36 岁,平均(27.15±4.94)岁;病程6~54 个月,平均23(13,36)个月;痰瘀互结组年龄20~35 岁,平均(25.99±4.79 岁);病程10~60 个月,平均23(18,36)个月。四类证型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四组治疗前后临床高雄激素症状比较

四组治疗后痤疮、多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治疗前后临床高雄激素症状比较[分,M(P25,P75)]

2.3 四组治疗前后BMI 及WHR 比较

治疗前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患者的BMI及WHR 均较肾虚肝郁证患者高(P<0.05);治疗前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患者的BMI 及WHR 均较肾虚血瘀证患者高(P<0.05);治疗后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患者的BMI 及WHR 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肾虚肝郁证患者的WHR 略有升高(P<0.05)。见表3。

表3 四组治疗前后BMI及WHR比较(±s)

表3 四组治疗前后BMI及WHR比较(±s)

△与肾虚肝郁证比较,P<0.05;#与肾虚血瘀证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BMI(kg/m2)WH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脾虚痰湿证(n=30) 30.15±4.65△# 25.03±4.33* 0.91±0.11△# 0.84±0.05*肾虚肝郁证(n=30) 25.26±2.98 26.12±2.86 0.79±0.04 0.83±0.10*肾虚血瘀证(n=30) 27.06±3.23 27.97±2.95 0.80±0.12 0.81±0.09痰瘀互结证(n=30) 31.24±4.15△# 25.24±4.14* 0.90±0.08△# 0.83±0.12*

2.4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T、LH、FSH 比较

治疗后,四组血清T 及LH 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血清FSH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T、LH及FSH比较(±s)

表4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T、LH及FSH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T(ng/dL)LH(IU/L)FSH(I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脾虚痰湿证(n=30) 76.94±24.59 64.67±20.68* 11.83±3.89 8.15±3.13* 5.15±1.50 5.09±1.76肾虚肝郁证(n=30) 73.29±20.46 61.63±19.38* 10.51±4.89 7.79±4.73* 5.98±1.67 5.14±1.65肾虚血瘀证(n=30) 75.48±23.40 62.44±18.76* 10.98±4.26 7.94±4.36* 6.12±1.86 5.87±1.37痰瘀互结证(n=30) 78.27±25.28 65.48±19.56* 11.46±4.33 7.36±3.97* 6.35±1.95 5.59±1.58

2.5 四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四组胰岛素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痰瘀互结证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组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四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比较(±s)

表5 四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血糖(mmol/L)胰岛素(m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脾虚痰湿证(n=30) 5.08±0.48 4.96±0.58 23.78±9.48 17.36±7.88*肾虚肝郁证(n=30) 5.36±1.57 4.87±1.31 25.26±10.57 19.62±6.34*肾虚血瘀证(n=30) 5.34±0.87 5.09±0.76 23.59±11.48 18.06±9.32*痰瘀互结证(n=30) 5.68±1.35 4.97±1.01* 24.26±9.33 19.03±8.68*

2.6 四组治疗前后PCOS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四组患者月经不调或闭经及胸胁胀满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肾虚肝郁证患者烦躁易怒积分明显下降(P<0.05),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患者情志抑郁积分明显下降(P<0.05),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患者腰膝酸软积分明显下降(P<0.05)。见表6。

表6 四组治疗前后PCOS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6 四组治疗前后PCOS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月经不调或闭经烦躁易怒情志抑郁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脾虚痰湿证(n=30) 2.44±0.15 1.13±0.20* 2.01±0.33 1.90±0.28 1.59±0.19 1.25±0.28*肾虚肝郁证(n=30) 2.68±0.27 1.35±0.19* 2.01±0.33 1.20±0.28* 1.98±0.29 1.54±0.33*肾虚血瘀证(n=30) 2.68±0.33 1.73±0.24* 1.56±0.49 1.47±0.43 1.45±0.27 1.38±0.31痰瘀互结证(n=30) 2.98±0.25 1.97±0.23* 1.76±0.65 1.58±0.41 1.48±0.17 1.25±0.31*组别 腰膝酸软胸胁胀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脾虚痰湿证(n=30) 1.60±0.30 0.98±0.16* 1.60±0.30 1.00±0.13*肾虚肝郁证(n=30) 2.39±0.68 1.48±0.35* 1.77±0.43 1.54±0.37*肾虚血瘀证(n=30) 2.64±0.36 1.42±0.56* 1.58±0.33 1.25±0.28*痰瘀互结证(n=30) 1.78±0.43 1.57±0.54 1.67±0.36 1.36±0.26*

3 讨论

PCOS 病因中,“痰湿”被很多学者所认可。PCOS 患者大多体型肥胖,脂膜壅塞,导致痰湿内停冲任、胞宫,进而引起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与古人“肥人多痰”之说不谋而合,但并非所以PCOS 都能归为脾虚痰湿证,我们在前期350 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脾虚痰湿占大多数,除此以外,临床常见的证型还有肾虚肝郁、肾虚血瘀、痰瘀互结,故本研究选取了PCOS 的四个主要证型,予对症针刺治疗。

本研究所选主穴:子宫、关元、三阴交。子宫为妇科要穴,主治不孕、月经失调等,具有调经理气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子宫可调节女性激素水平[10-11]。关元为任脉之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有研究显示关元可诱发排卵、调节性腺轴,治疗生殖相关疾病,与子宫配合有增强补益肝肾,调节冲任,滋养胞宫之作用[12-13]。妇科要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足三阴经交会穴,能疏通肝、脾、肾三经经气,有研究表明该穴可调整机体性腺轴、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14-15]。脾虚痰湿证所选的配穴: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要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丰隆系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四穴配合具有健脾燥湿化痰之效。肾虚肝郁证所选的配穴:血海系足太阴脾经之穴,肾之背俞穴—肾俞,肝之募穴—期门,肾经原穴—太溪,肝经输穴、原穴—太冲,四穴配合具有疏肝理气、补益肾气之功。肾虚血瘀证所选的配穴:膈俞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血会,与血海共奏活血化瘀之功,京门为肾之募穴,与肾俞配合具有补肾活血化瘀功效。痰瘀互结证所选的配穴:血海与膈俞活血化瘀,丰隆与阴陵泉燥湿化痰。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通过激发人体组织的内在功能来调整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恢复卵巢功能,提高PCOS 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16-19]。有研究表明通过针灸治疗肥胖型PCOS,可有效降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血清总睾酮、LH 水平,有效调节和纠正异常的糖脂代谢,从而改善PCOS 患者的胰岛素抵抗[20-22]。本研究未刻意让患者控制饮食,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类患者多体型肥胖,会比其他组的患者更注重饮食节制,加之针刺化痰湿穴位,故治疗后其BMI、WHR 均得到改善,此外,四组血清T、LH 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不同症状有所改善,与既往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猜你喜欢

肾虚肝郁脾虚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肾虚是种文化病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