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空间中游走,在文化中散步

2023-10-14卞萍萍

关键词:文化资源老房子小学美术

卞萍萍

摘要:教师要善于将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引导学生结合地域特色,开展探究性学习。《老房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各地老房子的结构、造型、材质、功能等方面的特色,结合家乡的老房子,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韵味,学习用泥塑的方式表现老房子的沧桑古朴。

关键词:小学美术;文化资源;《老房子》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地域特色,开展探究性学习。本校学生来自当地的各个村落,每个村落都蕴含着丰富的老房子资源。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老房子》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各地老房子的结构、造型、材质、功能等方面的特色,结合家乡的老房子,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韵味,学习用泥塑的方式表现老房子的沧桑古朴。

在老房子的空间中游走,用探索的眼光追寻老房子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与价值,唤起对老房子的独特审美与热烈情感。

一、教学流程

(一)走访老房子

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家乡的老房子学习单(详见下页图1),让学生走访村里的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历史、材料和造型,对比老房子与新建筑的色彩和肌理带给人的不同感觉。课堂伊始,学生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家乡老房子照片,并展开了交流。

生 (展示下页图2)这是1966年建的泥土结构的房子。

生(展示下页图3)

我通过爷爷的介绍了解到,这个房子是保胜河口坝生产队的屋子,建于1962年。

生 (展示图4)这是江苏省和安徽省交界处的一间小店铺,黑瓦白墙木门木窗,我奶奶说它有70年的历史了。

生(展示图5)

这个房子是村子里的米仓,它是圆柱形的,下面是泥块砌的,上面是砖块搭的。

生(展示图6)这是茅城村的戏台,是木结构和砖结构加上传统雕刻,是1996年建的。

……

师这些凝聚了先辈智慧的老房子,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去追寻,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小小的调查表可以搭建起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桥梁。课前资料的搜集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表达和创作的素材,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空间的游览中聚焦学习任务。学生重新认识了家乡的乡土文化,这样的尝试真正地把美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走访和调查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老房子的了解,也勾起了家长对老房子的回忆。从学生的调查和分享中,我感受到学生对建筑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便顺势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讨论。

(二)探究老房子的工艺

师这么多小小的瓦片铺在屋顶肯定留下了好多缝隙,它们是怎么为老房子内部挡雨的呢?

(教师出示屋顶大图请学生观察,拿出黑色卡纸做的瓦片,请学生当“小瓦匠”。学生尝试了如图7所示的铺设方式,结果漏水了。)

生我爷爷就是瓦匠,我看過他怎么盖房子,我想试试!

(学生上台尝试一正一反的铺设方法,如图8所示,倒水试验后发现,果然不漏水了。同学们看见他尝试成功了,纷纷鼓掌。)

两个与建筑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搭建中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工艺——榫卯结构和铺瓦技术。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丰富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了解老房子的历史文化

师老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留着它有什么用呢?

生老房子藏有祖辈们建房子的方法,可以留给我们学习。

师说得对,刚刚我们尝试的榫卯结构、铺瓦方法都是建房子

的宝贵技术。那么老房子除了带给我们技术知识,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生是回忆!有我们和亲人们一起生活过的回忆。

师我非常同意!房子可以重建,但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却无法重建。我们家乡就有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老房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教师播放周城村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

明朝万历年间为纪念三国名将周瑜而建的宗祠和民居。)

师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深入了解一下周城村老房子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出示图片,图略)这是一座村口的牌坊,请讨论牌坊的特点。

生像三个门框,中间高一些,上面的牌匾上有字,牌匾上面还有小小的屋檐。

师牌坊是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多见于路口或要道,用来标明地名。古时候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建。

师(出示图片,图略)这是村中周氏宗祠的建筑物,看看屋顶有什么特点。

生祠堂屋顶的角都是翘翘的。

师屋顶的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建筑物的转角处高高翘起,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有一种力量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周氏宗祠就是后人为纪念三国名将周瑜所建的。

师(出示图片,图略)再看看村中民居,它的墙壁有什么特点?

生这里的墙壁很高,有点像学校的楼梯。

师高高的马头墙,呈阶梯状。远远看过去,整个村落层层叠叠,充满了节奏美。

老房子是增强和提升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载体。在这一环节,学生不仅对家乡老房子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力量有了更为细致的体会,更明白了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以老房子为载体的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搭建老房子

泥是农村孩子最常见、最熟悉的材料,玩泥巴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本课的作业是用泥塑的形式搭建立体造型的老房子,并请学生将搭建的小房子组合出水乡村落。教师播放录制的泥塑小房子创作微视频。观看之后,学生也学着

搭建起一座座别具特色的老房子(如图9、图10所示)。当一件件作品组合到水乡的场景之中(如图11、图12所示),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村落时,学生驻足观赏,纷纷发出感慨。

生这个村子有朴素淡雅的美!

生用泥捏房子太好玩了,还想再捏一堵可以挡火的马头墙。

师老师还想带你们看一座

世界闻名的精致老房子。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赞美它——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的建筑。想看吗?

生(齐声)想!

师(出示圆明园的图片)可是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残垣断壁了。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其遭到大面积的破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学生看着讲台上共同搭建起的古色古香的村落,听着关于圆明园被摧毁的历史,露出了愤怒与痛惜的表情。)

师为什么现在没人再侵略我们的家园了?

生因为祖国强大了,他们不敢了。

生因为有解放军叔叔保护我们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将来你们可能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和生活。但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记在我们身后的国和家。

本课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用感兴趣的泥塑方式合作搭建水乡村落,感受白墙黑瓦间的诗意美。在学生的手里,一块块泥巴好像获得了生命,泥塑的质感和立体的门窗也為作品增添了古朴的韵味。最后,教师结合圆明园的历史,让学生油然而生美好家园被摧毁的痛惜之情,涵养了家国情怀。

二、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和遗迹、各类传统艺术等,发掘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1]教师要将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结合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增进文化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学校所在的砖墙镇处处散落着老房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身边的老房子出发,用探索的眼光追寻老房子背后的文化与生活,唤起他们对老房子的尊重与欣赏。课前调查点燃了学生对身边老房子的关注热情,通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了砖块堆砌间的智慧,木瓦建造里的传奇。搜集家乡建筑资源的任务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真切感受了家乡建筑文化资源的丰富。调查表设计了对老房子的位置、历史、材料和形态的调查要素,在让学生填写对老房子的感觉时,学生描述存在困难,这一点也正好说明教学中需要渗透老房子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建立对老房子的热爱之情。

据了解,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一生都在跟房子打交道,他们有的是泥瓦匠,有的是木匠,

有的是竹匠……在家长的带领下,学生对村里老房子的历史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本课将课内学习和校外资源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最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展开体验式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搭建榫卯结构积木和铺瓦片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但是,如果更进一步,我们可以邀请

有瓦匠或木匠手艺的家长,让其将真实的瓦片或木料带进课堂,用日常劳作的工具更直观地给学生演示建造房子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继而产生对老房子的热爱之情和对工匠精神的崇敬之意。

学校附近的周氏宗祠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对于这样一处兼具审美与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房子,教师通过视频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增进了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的了解。用泥塑的方式仿造它的外形特点,捏制立体老房子,比拿笔绘画老房子的外形更符合学生的兴趣。我想,如果课后能带领学生走进这座老房子的内部,在真实空间中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一定更能激发学生保护老房子的情感。

本节课结合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内容,延伸拓展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加强了学生守护美好家园的使命感。这样的延展有助于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1.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老房子小学美术
《老房子》
老房子
老房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