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化的实现

2023-10-14龚晓妍刘章雷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标准化流程

龚晓妍,梁 军,刘 进,刘章雷

(1.国网荆州供电公司,湖北 荆州 434000;2.国网天门市供电公司,湖北 天门 431700)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输电线路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标准化是确保输电线路管理规范和高效的关键手段之一。标准化可以确保线路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减少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和故障,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可以提高线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减少管理漏洞和隐患。然而,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存在标准缺失、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如何实现输电线路管理的标准化,以提高线路管理水平和效果。这将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提高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化实现的意义

标准化的管理可以确保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符合规范和要求,减少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和故障发生,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标准化的管理可以规范和统一线路设备、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和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标准化的管理可以保证输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符合电网的稳定性要求,减少电网的电压波动、频率偏离等异常情况,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线路设备和材料的改进和创新,提高输电线路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规范和统一供电企业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化的实现对于提高运行安全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稳定性、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可以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输电线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配不足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输电线路上的设备可能长时间未进行维修或更换,导致设备老化、损坏和故障率增加。输电线路管理需要有足够的专业人员进行运维和维护,如果人力资源不足,可能会导致工作负荷过重,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加了线路故障的风险。输电线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购置、维护和更新等工作,如果资金不足,可能会导致无法及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改进,进一步加剧设备老化和故障率增加的问题。输电线路管理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技术设备、软件系统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可能会影响线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突发事件和故障发生时,如果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可能无法及时调配人力和物资进行应急响应,导致故障处理时间延长和供电中断时间增加。输电线路管理资源分配不足可能会导致设备老化、故障率增加、工作负荷过重、资金不足、技术支持不足和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发生。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配置、提升技术支持和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2.2 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输电线路管理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无法熟练操作和维护输电线路设备,导致设备维护不到位,故障处理效率低下,缺乏专业的线路设计和规划能力,导致线路设计不合理,存在线路过载、不平衡等问题,影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输电线路管理人员可能不了解最新的输电线路技术和管理方法,无法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限制了线路管理的水平和效果。输电线路管理人员可能对线路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风险防控能力,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输电线路管理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如果输电线路管理人员不进行持续的学习和知识更新,可能无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限制了线路管理的进步。

2.3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输电线路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管理方式和操作方法存在差异,难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导致每个管理人员在处理相同问题时可能采取不同的做法,影响管理效率和一致性。输电线路管理中,可能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不便,影响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输电线路管理中,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漏洞,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输电线路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影响管理效果的提升。

3 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化的实现策略

3.1 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及目标

树立标准化管理理念,即将标准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指导,注重规范化、统一化和一致性,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责任感。通过对现有“线路跳闸率、线路安全指标、专业化管理、标准(杆)线路创建”四大环节深入分析,依据国网公司输电专业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规范,对输电线路标准化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和优化,着力强化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全面推进输电专业标准化建设。让工作人员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追求高效运行,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以用户满意为导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鼓励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升输电线路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2 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标准和规范,明确输电线路的设计、建设、运维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包括线路选址、材料选用、施工流程、设备维护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指导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的操作,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部门,负责对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定期评估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持续有效。通过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标准和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执行意识和能力。与相关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统一的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和规范,形成良好的管理合力。建立统一的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和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3.3 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

制定规范的输电线路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是确保线路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步骤。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明确每个管理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提高管理的一致性和效率。线路管理工作流程如下:首先,进行线路巡检,制定定期巡检计划,包括线路走查、设备检查、隐患排查等内容。详细说明巡检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巡视路线、巡视内容、隐患排查等要点。其次,进行异常处理,确定处理线路故障和异常情况的流程,包括问题报告、隐患排查、紧急抢修等环节。明确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报告、紧急抢修、事故调查等操作要点。第三,进行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包括设备检修、保养、更换等工作流程。详细描述设备维护的流程,包括检修、保养、更换等操作步骤和要求。第四,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处置、紧急抢修、通信协调等流程。明确应急响应的步骤和要求,包括事故处置、通信协调、紧急抢修等操作指引。第五,数据管理,确立线路巡检和维护数据的收集、记录、分析和归档流程。规定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和归档的方法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制定这些工作流程和指南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定期评估和修订这些流程和指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线路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3.4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管理决策的时效性,建立一个统一的线路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线路基本信息、巡检数据、维护记录、设备档案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并设计相应的数据录入、查询和分析功能,将线路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实现线路位置、拓扑结构和设备信息的空间展示和分析。通过GIS系统,可以更直观地查看线路的布局和状态,提高对线路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并且,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通过传感器、遥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及时获取线路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线路管理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建立一个统一的线路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共享线路数据、巡检报告、维护记录、应急响应等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还可以促进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线路管理的综合效益。建立安全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对不同的用户和角色进行权限管理,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保护线路管理信息的安全,为线路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和利用线路管理平台,并且需要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会议,分享经验和技术,提高线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统一的输电线路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充分考虑技术要求、安全性和实际情况,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等手段。并且,定期评估和改进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升级,以确保平台的持续运行和发展。

3.5 建立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

确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如电网稳定性、故障率、供电可靠性、线路负载率等,以衡量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和效果,指标应具有可量化性和可比性,能够反映线路运行的关键方面。定期对输电线路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测,对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可以采用巡视、巡检、遥测、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线路数据,并进行绩效评估和监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用于对线路绩效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主制定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判定。公司通过《标准化线路建设实施细则》《标准化线路整治手册》及《输电专业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进行自查,完成自评报告,编写工作总结,并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对线路绩效进行奖励和处罚。编制《输电线路标准化管理示范手册》《标准化线路整治手册》和《输电线路考核标准》,发布《运检绩效考核关键业绩指标》,运检部作为考核部门每月对班组进行考核,对绩效良好的线路给予奖励,鼓励其持续改进和提高;对绩效较差的线路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促使其改善和提升。还需要定期编制绩效评估报告,对线路绩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向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通报。通过报告的发布和通报,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促进线路绩效的改进和优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和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可以明显提高线路管理的规范程度和效果。同时,加强标准推广和培训,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标准化意识。文章对于实现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化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这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管理水平和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动标准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标准化流程
标准化简述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