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2023-10-11陈楠昕孟思贝

关键词:黑龙江省绿色农业

王 鸿,陈楠昕,孟思贝

(齐齐哈尔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总要求坚持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虽然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但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支撑保障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而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农业绿色发展新内涵,也要求不断优化和构建适宜的评价体系。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种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前提、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为依托的产出效益、循环发展和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式,涵盖产业、布局、生产、资源、产品和消费六个领域的绿色发展范畴。[1-2]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的因素,主要包括高效节水灌溉、生活污水处理、产地环境治理,[3]农牧分离持续加剧、黑土质量显著下降、绿色食品产业不强,[4]绿色发展意识不强、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绿色农业营销手段滞后,[5]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信息沟通[6]是驱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提供农业补贴及优惠政策、[7]制定绿色农业差异化发展战略、[8]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9]有效实施环境规制政策并增强环境治理效果[10]等路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因此,从乡村振兴、绿色供给、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方面,科学设计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是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我国整体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是我国重要农业基地。全省土地面积达45.48万平方公里,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生产。其中,全省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沃土壤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素以黑土地闻名天下。得益于农业资源的优势,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良好,农产品供给充裕,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黑土地有机质下降,加之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日益加大,耕层变浅、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进程和效果。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下大气力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促进土壤有机物恢复与提升,努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全国率先进行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省份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以发展“两高优”农业为口号,高扬绿色品牌的旗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第二阶段:转型过度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省农业生产进行了初次转型,开始从特色农业生产过渡为绿色农业生产。具体表现为农产品产出从粮油发展到了畜产品,农产品业务类型从种植业发展到养殖业,农产品品类从普通绿色食品发展到中药材保健食品等;

第三阶段:健康发展阶段。到21世纪初期,黑龙江省的农业绿色发展一直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2001年8月,黑龙江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从而使绿色食品开发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以绿色食品为样板的标准化种植面积发展到1.5亿亩。绿色食品企业还带动了183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进步完善了贸工农、产加销相联结的绿色玉米、大豆、水稻、乳品和特色产品等八大产业体系。至2008年,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计划达到5000万亩,占全省耕地的三成,继续保持、领跑全国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全省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9600个。其中,有效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1500个。2009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黑龙江省开始注重绿色农业发展质量,强调安全优质农产品牌。2010年,黑龙江省进一步叫响做大全国首个完成种植业无害化生产大省品牌,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着力建设国家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基地,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成为全国首个种植业无害化生产省。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多种支持性政策的重大机遇,“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多项振兴东北的政策等进一步释放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潜力,打造升级版大粮仓,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稳中有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出现大幅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受到重点关注。

二、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涵盖资源、环境、绿色等各个方面。本文综合孙炜琳等[11]与高健等[12]建立的指标体系,以简明科学、可操作可量化、权威性、针对性等原则为依据,针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状况,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分解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供给和乡村振兴等4个维度、共计18个指标,构建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1—2021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2—2021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2013年《哈尔滨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因个别数据缺失,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重插补法、线性回归法等方法进行填补处理。其中,化肥碳排放强度中的碳源排放系数参考尚杰等学者的作法,按照0.896kg/kg进行计算;各地市2011—2018年农业COD排放量,以各地市COD排放总量与全省COD排放总量之比为基础,根据省农业COD排放量进行折算;各地市2011—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效灌溉面积与2013年、2018年农林牧渔法人单位数中所缺部分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计算。

(二)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评价与分析①

本文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得到黑龙江省2011—2020年间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数、各维度得分,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黑龙江省2011—2020年间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数及各维度得分

根据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在2011—2020年间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从总体水平上来看,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自2011年的0.277 0增至2020年的0.715 8,增幅达158.41%,年均增长率达11.13%,只有2014年的指数与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其余各年均持续提升。其中,乡村振兴从2011年的0.076 4增长到2020年的0.758 8,增长幅度为893.19%,实现了飞速发展;环境友好在2011年至2020年,从0.260 增长为10.726 7,增长幅度为179.39%,表明黑龙江省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绿色供给在2011年至2020年,从0.346 8增长为0.831 3,同样实现了较快发展;只有资源节约出现大幅下降,10年间从0.494 6下降为0.488 6,降幅为1.21%,尤其在2019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较大,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在资源节约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乡村振兴、环境友好、绿色供给等维度在2018年后的高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与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根据黑龙江省政府各年财政决算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在国家战略背景下,近10年来持续加大在“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不断丰富并完善各项农业补贴和生态补偿政策,健全激励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力度培养农业技术人才,鼓励相关人才回村创业,引入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落实对农业领域的监管工作。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黑龙江省13个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各地市的发展水平来看,黑龙江省各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2011—2020年间,总体上看较为均衡,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地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从截止至2020年底的综合指数来看,哈尔滨最高,得分为0.768 4,得分超过0.7的还有七台河、大庆、绥化、鸡西等地,最低的是大兴安岭、黑河和双鸭山,得分分别为0.516 0、0.573 1和0.583 3;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幅来看,哈尔滨增长最快,从2011年0.196 0增长至2020年0.768 4,增幅达到292%,为黑龙江省总体发展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幅最小的是鹤岗,从2011年的0.352 8增长至2020年的0.618 5,增幅只有42.96%;从农业绿色发展的增速来看,哈尔滨最快,年均增速达到16.39%,最慢的是鹤岗,年均增速为6.44%。此外,双鸭山、佳木斯、黑河、大兴安岭在2020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分别选取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增幅最大、增速最快的哈尔滨市,发展水平最低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比较,作进一步分析,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绿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表3 黑龙江省各区域2011—2020年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哈尔滨市是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增长幅度最大及增长迅速最快的区域,特别是在2013年有了巨幅增长,增长幅度较2012高出53.1%,充分发挥了省会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分析其原因,得益于哈尔滨市政府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发展规划方面,哈尔滨率先颁布了《哈尔滨市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规划(2011—2015)》,将都市现代农业定位为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景观农业和高科技设施农业等6种形态,打造涵盖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农村建设示范、农田水利设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精品项目。在资金筹集方面,哈尔滨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以政策扶持和引导性资金投入为导向,积极吸引和鼓励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都市现代农业的开发。

大兴安岭地区是截止至2020年底,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最低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增速较缓,尤其是2017年大幅下降,较2018年下降了31.72%。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各指标得分,这可能是由于节水灌溉机械拥有量、除涝面积、农业总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大幅减少和耕地占用税的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绿色供给和乡村振兴方面得分下降,使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2017年显著降低,进一步限制了2018年至2020年的农业绿色发展。自2008年大兴安岭地区作为森工城市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开始,国家大力支持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开发,促进地区产业转型,重点推进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林业碳汇交易等生态优势特色产业。大兴安岭作为重点国有林区,在国家生态战略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严格的减产和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造成转型阶段农业总产值降低,进而抑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从综合水平来看,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数从2011年的0.277 0增长至2020年的0.715 8,增幅高达158.41%,年均增长率达11.13%,整体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从发展阶段来看,黑龙江省在2011—2020年间的农业绿色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年之前,呈现小幅缓慢增长;第二阶段是2013—2017年,呈现较快增长,特别是2013年较2012年增幅达到35.73%,这与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相契合;第三阶段是2018年以后,持续增长阶段,到2020年增长至0.715 8,较2016年相比增幅达到43.45%,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同时2018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黑龙江省政府了陆续出台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绿色发展的转变,有力推进了黑龙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

3.从准则层来看,各准则之间呈现一定差异。从各维度截止至2020年底的的综合指数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绿色供给、乡村振兴、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得分分别为0.831 3、0.758 8、0.726 7、0.488 6;从各维度在2011至2020年间的增幅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乡村振兴、环境友好、绿色供给、资源节约,增幅分别为893.19%、179.39%、139.71%、-1.21%。可见,乡村振兴、绿色供给、环境友好的高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在资源节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从各地市的发展水平来看,黑龙江省在2011—2020年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看较为均衡,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地市间也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从截止2020年底的综合指数来看,哈尔滨最高,得分为0.768 4,得分超过0.7的还有七台河、大庆、绥化、鸡西等地,最低的是大兴安岭、黑河和双鸭山,得分分别为0.516 0、0.573 1和0.583 3;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幅来看,哈尔滨增长最快,从2011年0.196 0增长至2020年0.768 4,增幅达到292.04%,为黑龙江省总体发展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幅最慢的是鹤岗,从2011年的0.352 8增长至2020年的0.618 5,增幅只有75.31%;从农业绿色发展的增速来看,哈尔滨最快,年均增速达到16.39%,最慢的是鹤岗,年均增速为6.44%。此外,双鸭山、佳木斯、黑河、大兴安岭在2020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对策建议

1.改变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全面转型。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虽然有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也赋予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新的概念和内涵,黑龙江各级政府要处理好农业绿色发展与国家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重大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欧盟、荷兰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绿色农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将食品、能源与农场完美结合,不断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改变我国农业发展以小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绿色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农业绿色的全面转型。

2.结合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黑龙江省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不平衡情况,因此需要结合各地市的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国家政策因素,针对各地市不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制订差异化的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于哈尔滨、鸡西等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快的地区,应充分发挥先行先示范的带动作用,总结成功经验并树立典型;对于鹤岗、大庆等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长较慢的地区,应该瞄准短板精准施力;对于双鸭山、佳木斯、黑河、大兴安岭等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缓慢甚至下降的地区,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作物品种结构,坚持适区适种。各地市要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规划好主栽品种,做到适地适区适种,不搞对抗种植、越区种植,适时适度退出不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特性,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3.推动种养结合,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要进一步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轮作休耕,落实黑土地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明确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突出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此外,进一步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4.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绿色农业的效益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的灌溉技术和耕种技术在较大程度上节省了水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械技术和食物技术结合、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的多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则形成了黑龙江特有的农业系统。因此,若进一步推进绿色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需要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科研投入,不断研发新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农业产业,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高新技术化,以此增加绿色农业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各级政府应设计各种奖惩机制,将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实践导向的技术创新,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打破技术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推动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绿色农业工程”是东北地区绿色农业产业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但相较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缺乏竞争力。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向发展绿色农业倾斜,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资,给予农业适当的财政补贴。推进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必须建立绿色农业补贴体系,对有利于绿色农业生产的行为给予补贴。主要包括:农机具是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关键,对农机具进行补贴可以改变农户绿色生产方式;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补贴能形成一种保护机制,在切实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鼓励农业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的关键,对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和改革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补贴,能改善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落实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此外,有效利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绿色信贷及专业化担保支持力度,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产品。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资源节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净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

注释:

(1)本文结合孙炜琳等[11]的研究,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不再列示权重结果。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