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研:区域教研方式的转型实践

2023-10-10邵虹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教研

文 |邵虹(特级教师)

实践证明:教研已成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为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高位发展,杭州市上城区聚焦“以审辩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数学课堂变革,提出“推进小学数学‘审辩课堂’的教研转型”新命题,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可操作的实施机制。“支架式教研”是一种既能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又能提升教研实践水平的新型教研方式,尤其重视“研究”过程,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破解教学难题、提升专业认知、形成专业智慧。

一、“支架式教研”的内涵特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特别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建构,需要事先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为学习者提供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支持。“支架式教研”就是将复杂的研究任务进行分解,搭建适应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问题支架”“课例支架”“策略支架”“技术支架”,完成对复杂概念的意义建构,提升教师教研质量,助力区域教育发展。

图1 支架式教研

1.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直面“审辩课堂”实施中的疑难,聚焦“审辩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共性问题,从审辩课堂的要素、特征、基本形态等方面进行调研。收集教师问题时,善于从审辩的概念、特征、要素、课堂范式对问题进行编码与梳理,尝试归纳、梳理研究的研究问题,并且转化为教研目标和教研主题,系统设计研修活动。在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只听不思、只看不研的现象,将全体教师充分“卷”入,引导教师主动思考和实践,顺着问题支架不断攀升,使问题迎刃而解。

2.课例支架

自聚焦“审辩课堂”的课堂变革起,区域层面组建了核心研究团队、课题实验学校等,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教学主张。但“审辩课堂”教学设计局限于个别优秀教师的行动,传统教研很少直面“审辩课堂”的审辩要素、教学流程,缺乏对“审辩课堂”教学范式的系统了解,不同群体的教师从展示课例中获得的经验是碎片化的,大多只能进行被动模仿,不利于教师的主动提取和迁移,未能实现全域推进小学数学“审辩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自此,亟待为教师提供课例支架。

通过前期实践,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归纳出“审”“问”“辩”“评”“拓”的五步课堂教学流程(见图2),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可模仿、可参照的课堂教学范例。以上课例支架具有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课例支架的应用时,应根据不同数学内容和课型,五步教学环节可以在应用中灵活地变序,形成变序流程。在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给教师创造实践的机会,感受到课例支架的价值,增强实践“审辩课堂”积极性,而不是让“审辩课堂”成为教师的一种任务和负担。

图2 小学数学“审辩课堂”教学范例

图3 区域数学教师关于审辩课堂的调查

3.策略支架

“审辩课堂”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其中思维图、量规包、资源库的开发和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审辩课堂”教学要点,掌握教学指导策略。思维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知识之间关联结构图,二是“审辩课堂”教学的流程图。将思维图作为策略支架,有利于教师设计与实施教学。课题组开发了“课堂教学评估量规”,从不同使用者视角设计教师他评的“分析性量规”、学生自评的“反思性量规”和师生共评的“生成性量规”。

4.技术支架

成立并启动“思维课堂观察分析实验室”,聚焦审辩课堂、学习和思维,对传统课堂进行技术升级,基于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依托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思维观察室,开发小学数学“审辩思维”课堂观察工具和技术,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智能学习平台对学生审辩思维进行表现性评价。通过人机交互采集大数据,进行课堂观察与系统分析,智能诊断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修正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达到精准施教的目标。

二、“支架式教研”的实践探索

“支架式教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理念转化困难、示范引领不足、教学策略匮乏、研究成果单一等共性、典型、个性问题,根植课堂实施策略与目标指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彰显了四种方式间的立体性和整体性。

1.“问题支架”直面核心问题

在区域推进时,主要经历了三轮问题支架式教研,每一次教研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第一轮教研聚焦“审辩课堂的要素”展开。

(1)问:审辩要素知多少?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研修的需求,我们通过“问卷星”征集教师的疑难问题,以下是教师的共性问题:

(2)理:“六问”审辩课堂的要素

对问题进行整理排序,六类问题比较集中,87.9%的教师关注概念内涵,56.4%的教师关注审辩要素。

(3)清:审辩要素提炼八步走

明确了研修的问题,系统构建研修的目标与研修任务,并且匹配相应的研修方式,制定研修计划表,分八次渐进式推进。研修主题聚焦审辩要素、审辩课堂范式展开研究,结合数学的四大领域,采用“专题讲座+课例展示+自主实践”的方式推进,逐步厘清“审辩课堂”基本要素。

(4)评:审辩课堂的研修总结

从要素组成、要素核心、要素关联三方面出发,设计以赛促研的系列活动,提升教师对“审辩课堂”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2.“策略支架”的开发与实践

支架式教研重视将思维图作为师生互动的教学工具,让思维可视、打开思维潜能。主要体现三种功能:一是梳理知识之间的关联结构图,帮助师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二是促进“审辩思维”的教学流程图,建立知识间、师生间的深度对话;三是外显学生的思维水平,作为可视化的评估工具。

表1 不同功能的思维图举样

3.“技术支架”诊断课堂教学

在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呈现往往只关注思维的结果,而忽略了思维的过程。“技术支架”式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深度挖掘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通过“审辩课堂观察实验室”,从技术支持的思维可视、思维诊断和思维培养三个维度,诊断近500节课,生成了近500份课堂诊断报告。依托大脑“驾驶舱”分析数据、解释现象、智能交互,做出科学精准的教学评估和教学建议。

利用“技术支架”结合教学实录、课堂提问、教师理答、环节用时、师生互动、作业分析、活动反馈、课后测试等维度,拓展诊断路径和方法,设计分析载体与评价标准,为诊断学生思维的“参与度、灵活度、深度”提供数据支持。明确学生审辩思维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矫正和改进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不懈质疑、合乎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让技术助推师生发展。

三、“支架式教研”的操作要义

1.聚焦共性问题

“支架式教研”应关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根据一线课堂实践中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提炼教学研究的共性问题,从中精选每次教研活动的研究核心,以针对性问题为导向,让每位教师都能有所获,把控好教研方向。

2.搭建多元支架

“支架式教研”为教师建构教学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观念支持,涉及教育教学的多方面。围绕“审辩课堂”教研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课例”为模型,以“策略”为中介,以“成效”为终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搭建支架。促进教师在教研中领悟操作要点,提升研究能力。

3.支持动态实施

“支架式教研”的创建是为了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自信。伴随着教师研究能力的增长,需动态使用支架,有时甚至要撤离。关注“支架的问题导向,保证每位教师都有增量”等问题展开,教师可动态、创造性地使用符合自己需求的支架。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