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

2023-10-08林华晶纪艳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康复训练

叶 云 林华晶 纪艳虹

(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脑梗死又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高发性的特点,患者经常出现呕吐恶心、头疼头晕的情况,肢体麻木无力,感知功能逐渐减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1-2]。基于临床对脑梗死问题研究的愈发深入,防治水平持续提升,脑梗死相对来说致残率更高。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计划,降低脑梗死后遗症发生率。实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模式,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降低脑梗死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改善患者生活状态,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康复方案,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使得患者可以尽早回归社会与正常生活[3-4]。本次研究对3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34例观察组患者实行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8~76岁,均龄值(58.23±7.15)岁;患者脑梗死患病时间为1~18个月,平均时间为(4.96±0.93)个月;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8~77岁,均龄值(58.96±7.24)岁,患者脑梗死患病时间为1~20个月,平均时间为(4.74±0.86)个月。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对照研究(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1.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存在单侧偏瘫的情况。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护理配合度较高。④患者与家属自愿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处于危险期。②合并精神障碍疾病。③患者合并器质性病变、传染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⑤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护理配合度较低。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模式。为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方法健康宣教,还需要阐述注意事项,叮嘱其多服用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日常遵医嘱服用消炎抗感染类的药物。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身体功能障碍问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实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指导,还需要告知治疗成功的病例,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后续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肢体康复训练。①经常翻身:偏瘫导致患者肢体出现肌肉松弛,静脉回流不佳,可能会发生水肿。基于此,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翻身,选择健侧卧位翻身,每间隔2 h翻身,避免牵拉瘫痪上肢的力量过大,避免瘫痪肢体受压。在翻身的时候,保护患侧关节功能,肩部外展50°、内旋50°、屈50°。②被动运动:对于伴随无意识障碍的患者来说,需要进行被动运动护理干预,在发病次日,护士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被动运动。对患者进行头部按摩,以拇指按压上肢5次,以手指在患者肌腱部位以弹指法2次,活动患者多个关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按摩的时间与力量。按摩时间应当为大约25 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加按摩次数。护理人员对按摩效果进行评估,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还要发放宣传册,进行示范讲解、教育,鼓励患者参与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树立良好治疗疾病的信心。③语言训练:患者进行简单的伸舌头、缩舌头运动,使得患者对简单的词汇、句子发音情况进行练习。在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以后,采用提问的模式对患者的自主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还要做到及时的鼓励与表扬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进步,有效地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升康复训练、护理依从性。④患肢锻炼: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的条件下,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从卧位调整为坐位,再调整为站位、行走。通过分阶段的练习方式,引导患者进行分阶段训练,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逐渐过渡到下一步训练计划。⑤主动训练:入院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从手指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肌力,在患者肌力到达2级之后,指导患者运动健肢协助患肢进行运动,如翻身的时候,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肌力到达3级以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循序渐进的从站立开始,逐渐增加时间,还可以手握健身球,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⑥坐位训练:患者肌力测验在达到了2级,掌握患肢活动情况以后,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坐位训练的步骤为责任护士抬高病床床头,帮助患者从床上坐起,转变为下地坐轮椅,训练时间从5 min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在进行站立训练的过程中,患者的肌力测验达到了3级以后,能进行站立训练。患者需要在旁人的搀扶下进行站立训练,避免跌倒。实际的站立时间与患者的耐受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从1 min开始增加时间,搀扶者逐渐减少支撑力,鼓励患者借助轮椅等支撑物站立。患者肌力到达4级以后,可以独立徒手坚持站立30 min,并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主要为护理人员搀扶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注意患者中心是否向健侧偏移,尤其是要避免患者跌倒。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需要结合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时间,最佳训练时间不超过60 min。可以借助平衡板、弹力绳、平衡球等进行训练,还要进行肢体按摩。⑦日常训练:等到患者接受了主动训练之后,护理人员要作为关键的指导人员,鼓励患者开展日常训练,进行日常生活核心操作,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不同,制订饮食方案,还要确保患者摄入的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充足。日常的饮食需要满足低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低盐分的特点,最佳的食物为鱼肉、大豆、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力争在增强患者基本体质的基础上,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 患者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降低65%~100%,没有出现残疾情况,则为显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20%~64%,出现轻微残疾情况,则为有效[5];患者功能缺损评分没有明显降低,出现严重残疾情况,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SF-36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选项包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躯体疼痛及社会交往。单项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6]。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利用肌力评定方法、独立性量表(FIM)、巴塞尔(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独立性评分的过程中,结合运动功能量表,了解患者的肢体实际运动能力,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佳[7]。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越佳。肌力分为0~5级。其中,0级表示感觉不到的肌肉收缩;1级则表示能接触到的肌肉收缩;2级则表示无法克服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是可以处于水平面上、无负荷条件下完成运动;3级则表示可以对抗、能抵抗自重完成运作;4级可以克服中等阻力;5级则表示可以顺利完成运动、克服阻力与健侧相近[8]。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肌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采用χ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53%,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躯体疼痛及社会交往测评得分为(89.56±4.14)分、(92.56±3.16)分、(92.55±5.02)分、(87.95±4.11)分,对照组为(70.12±4.88)分、(78.14±3.28)分、(72.14±5.44)分、(60.54±4.79)分,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明显更佳(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4.86±0.52)分、(56.55±5.14)分、(62.96±2.58)分,观察组为(8.58±0.86)分、(84.26±5.85)分、(92.17±2.87)分,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肌力、独立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明显更佳(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症较多,如脑水肿、意识不清晰、失语、昏迷等,给患者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另外,脑梗死患者还可能存在许多方面的并发症,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9-10]。其中偏瘫属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脑部血液黏稠度相对更高,可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堵塞脑部主动脉,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压迫,导致原有功能与控制力丧失,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脑梗死实际发病率较高。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后,也需要进行针对性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达成巩固临床疗效的作用[11-12]。大部分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机体器官功能衰退的情况,加上抵抗力、免疫力的降低,影响疗效。所以,为了避免病情对人体产生进一步的危害,就需要进行针对性患肢康复训练指导干预,促进患者肌力恢复。当前,临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结合,还存在不重视患者患肢康复训练效果的情况。从临床实践中不难了解到,以药物干预的方式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互相融合,主要作用就是恢复患者的肌力,改善实际预后效果[13-14]。在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切实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患者的运动能力逐渐恢复。开展康复训练,主要就是对患者患肢的实际功能进行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以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促进患者的患肢功能逐渐恢复,避免发生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一系列风险问题。患者出现脑梗死,可能与患者脑部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在发病之后,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一系列情况。开展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活动,主要作用就是有效刺激患者的大脑皮质,提升患者脑部对肢体的控制能力[15-16]。对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过程进行分析,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耐受力,促进其患肢功能恢复。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症,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主要包括锻炼的方式、锻炼的强度、锻炼的时间,确保锻炼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避免出现加重肢体损伤的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乏力、体虚的情况,就需要停止训练,避免病情加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53%,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躯体疼痛及社会交往测评得分为(89.56±4.14)分、(92.56±3.16)分、(92.55±5.02)分、(87.95±4.11)分,对照组为(70.12±4.88)分、(78.14±3.28)分、(72.14±5.44)分、(60.54±4.79)分,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明显更佳(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肌力评分、独立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4.86±0.52)分、(56.55±5.14)分、(62.96±2.58)分,观察组为(8.58±0.86)分、(84.26±5.85)分、(92.17±2.87)分,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肌力、独立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明显更佳(P<0.05)。从实践中不难了解到,对患者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时,患者大都是被动接受护理,护士需要更注意患者肢体实际耐受度,采用床上护理与按摩措施互相搭配,加快患者恢复速度,降低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床下护理的方式,主要就是锻炼患者四肢的平衡。通过开展室外运动、室内运动、自由运动的方式,有效增加患者运动量,提升患者的体质。强化护理干预,主要就是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对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来说,应当更加注重为患者提供药物护理、营养护理、生命体征监控、避免出现术后症状加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其脑功能迅速恢复。通过功能训练的方式,使得患者的器官接受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可塑性发展,恢复丧失的功能。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可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在训练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训练内容,使得患者充分了解康复训练的方法、顺序、目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17-18]。护理人员安排的康复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需要结合患者实际耐受力、病情恢复情况,对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妥善的安排。如果患者感觉到劳累或训练之后出现长时间疼痛,就要立即停止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出汗、面色苍白、身体不适的情况,也需要停止训练,还需要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如防跌倒、体位性低血压。

综上内容,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来说,采用康复训练干预的方式能够达到显著的效果,还可以科学化的对偏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使得患者的肢体功能、肌力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水平,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