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及切入点探索

2023-10-08付彬洁吕发金郁仁强褚志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影像学思政

付彬洁 吕发金 郁仁强 褚志刚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教育,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20 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专业思政强调在专业课程中提高政治意识和加强思想价值引领,是高校结合专业教育与专业特点开展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目标同向同行的重要保障[2-3]。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途径融入课程思政,充分发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必经之路[4]。文章结合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讨本科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不同教学部分切入思政的方法和举措,这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吸引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1 医学影像学教学融入思政的重要性

近十年来,我国医疗改革纵深发展,医学影像学处于医疗服务和改革的核心,受到政策鼓励、技术革新、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在诊疗各个环节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临床疾病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临床学科和检查技术十分广泛,需要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病理、病生等基础课程以及各门临床医学课程。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等方面意义重大。

1.1 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勤奋刻苦的意志、崇高的理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往往造就科学文化征途上的钜儒宿学。榜样的力量和大学生的崇拜心理优势会促使他们学会观察、思考、钻研专业技能,并通过实际行动向目标奋进。以中国医学影像界的两位院士——刘玉清教授和滕皋军教授为例,他们紧跟时代动向和科技发展,刻苦钻研,推动了现代医学影像学新学科体系的建设,为中国放射学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持续性的贡献。将模范形象在医学影像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树立起来,作为现实的导向目标,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勤奋进取的内驱力,最终形成目标导向,刻苦探索的良性循环。而作为学生专业引导最为重要的专业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在自身专业基础稳固、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前提下,努力进取、严谨求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不断反思与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从而真正做到授业解惑、立德树人。

1.2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学影像学

在知识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命科学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主要学科,医学影像学早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从起初伦琴发现X 线开创放射医学的先河到CT 问世成为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再到派特-核磁(PET/MR)投入临床应用,其特点是从大体形态学诊断向分子水平过渡,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疗一体化方向发展[6-8]。这就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医学影像学的专业动向,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中,将诊断水平精细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的医学影像设备在不断更新迭代,将放射人员从“黑房子”中的手动冲洗胶片解放出来,同时新兴设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影像信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兴起让医学影像数字化迈入新时代。因此,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融入学科的发展动态,会让学生以发展的眼观来看待专业,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最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精准医疗已被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循证医学的建立使得临床医生的决策不再依赖经验和直觉,需要综合临床资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影像学检查是在获取人体病理组织之前最能直观反映病变位置及形态学或分子特征的方法,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漏诊和误诊会严重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最终导致治疗延误或决策不当等严重后果。“以人为本”和“患者利益最大化”体现了我国现代医学的价值取向,因此精准诊断必须成为每一位放射医师的目标和准则。放射科医生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凭借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及病理特点,在层层“抽丝剥茧”中,为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共同筑起了疾病筛查的屏蔽门。作为未来的影像医生,学生们在此熏陶下更应该拥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认真阅片,团结协作,精确诊断,筑好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1.4 培养高尚医德医风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医德医风纳入医务人员必修课,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9]。而影像科医生每日面临的患者量巨大,工作压力可能会导致部分医生缺乏耐心,让患者难以感受到在医院做检查的温暖,导致医患矛盾加剧。强调时刻对患者保持同情心、同理心并且建立良好的耐心,理解患者的难处,会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生的温暖,从而更好地配合检查,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此外,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树立生命第一,患者至上的人道精神。由于影像科的检查存在一定辐射,为患者做好辐射防护,规范操作以避免重复检查,将人文关怀和职业精神融入影像专业学生的潜意识里十分必要。

2 在不同医学影像教学部分中融入思政元素

2.1 介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发展;二是不同疾病最佳检查方法的选择;三是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介绍。积极稳健的学科发展离不开该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的完善与创新,医学影像设备的创新发展是影像学学科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现阶段依赖课本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应现代医学背景下专业课教育发展的要求[10],教材的时效性与学科发展的不匹配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结合实际出发,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医学影像设备的市场长期以来都被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飞利浦、西门子等外国品牌占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便开启了影像设备自主创新之路:1951 年我国开始自研X 线机;1979年我国将“CT”作为国家重点项目;近年来,我国在提供高端设备的同时还推出了影像数据服务平台,为提高诊疗效率和科研能力赋能;国产高端设备已先后获得国家“十二五”的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许多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正向国内和国际市场输出自己的技术与产品,不断在国际影像设备领域显示出中国力量[11-13]。通过鼓励式教学,生动展示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融入影像学的方方面面,例如肺结节的检测和风险评估等,为提高临床效率做出了显著贡献。将行业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科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科研创新意识,让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14]。

不同的成像设备由于原理不同,对疾病的显示情况有所差异,各有优势。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病变特点和检查设备特性,从而为患者选择最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炎的影像检查技术为例,CT 能提供清晰的肺部影像信息,是肺炎特别是早期肺炎诊断的首选;若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仅为肺炎筛查,建议选择价格低廉、辐射剂量更小的胸部X 线检查;磁共振价格昂贵,受肺内气体和呼吸活动度的影响,一般不用于肺炎诊断。通过展示不同检查技术获得的肺炎图像,让学生一目了然,深刻认识每种检查方法的最适应用场景,今后选择检查手段要实事求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检查技术,避免过度检查、滥用检查,为营造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条件,从而减少患者的花费和身体的损伤,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在检查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熟知检查流程,掌握各类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到以人为本,将患者安全置于首位,还需要规范操作,遵循辐射剂量最优化的原则,为患者做好每一次检查。教师可通过视频展示磁共振检查室中不慎推入轮椅或携带金属物品造成人员伤亡和机器损坏等严重后果,以及CT 增强检查中遇到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急救方法等,本着患者生命安全为首位的原则,加强学生影像检查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可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CT 检查流程,直观了解检查参数变化会影响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做到精益求精,努力为患者、临床提供优质的图像[15]。同样,让学生明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意义,强调个性化规范扫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通过上述情景再现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模拟工作场景,加深学生的感知、体会,以培养其关爱患者、生命至上的职业操守。

2.2 介绍正常影像学表现

牢固的解剖知识是学习人体正常影像学表现、发现异常病变的基础,而解剖知识的学习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遗体捐献者的贡献。遗体捐献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体现,是对自身、社会乃至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16],介绍解剖学背后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献身医学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及其他医学知识的内在动力[17]。影像解剖是基于不同成像方式来显示人体某些结构而不是客观完整的人体解剖内容[18],因此在介绍正常影像学表现时,教师可用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大体断面标本与CT/MR 图像对比,引导学生回顾解剖知识,整体把握正常解剖结构,为后续病变的诊断和鉴别做好铺垫,从中融入整体与部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促进学生掌握哲学思想这一人类思维工具[19]。

同一正常解剖结构经过不同的成像方法所呈现的影像表现也不同,对此可用实验代替传统讲授方法,让学生动手应用不同的成像设备对同一物体进行扫描。学生可进一步掌握同一解剖结构在数字X 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MR)图像上的异同,加深对各成像技术原理和差别的理解及其如何相互补充和印证,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医学影像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认同和职业责任感[20]。与此同时,教师向学生强调正常影像表现是识别病变和诊断疾病的基础,学习知识和做人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脚踏实地,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做好人、办好事,切忌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2.3 介绍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疾病的基本影像学征象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重点和基础,其在图像上可表现出不同形态、大小、密度等,这些异常的表现是病变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反映。临床和影像对疾病的分类不同,以肺炎为例,临床上按病因将其分为感染性,理化性肺炎等,而影像上常按解剖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由于不同病变在影像学上会有相似的表现,因此学生应学会如何观察病变和认真总结各自的特点。借助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对比总结不同类型肺炎的特点,不仅可以解决书本和临床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还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与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21]。

我国的影像工作者通过仔细甄别不同时期爆发的传染性肺炎(如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现了当前流行的这类“特殊”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的不同,并进行研究和分析报道,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帮助[22]。通过前辈们的刻苦钻研,影像对于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并非束手无策,由此建立学生职业自信,增强从业信心,增加专业荣誉感,为优化影像专业队伍素质、提高整体水平做好心理教育。

2.4 疾病诊断

影像诊断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包括检出病灶、病变定位、肿瘤良恶性判断、术前分期评估、介入诊断及治疗、随访观察等[8,23]。临床上,做出准确诊断是一个缜密的过程,需要了解患者病史、临床资料、熟悉病变病理过程、观察并分析影像学表现。因此,学习疾病诊断的重点不仅在于某一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更应知道出现该表现的原因和病理基础,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更深刻地理解疾病。

如大叶性肺炎的诊断,学生不仅要学习其影像特征,还需了解主要致病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等,通过影像与临床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然而,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处于不同时期的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也不同,让学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疾病和其他事物,既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更要在发展的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而肺炎的病理实质上是肺内的气体被细胞、纤维蛋白等代替和还原的过程,可将此类比为“海绵吸水”,同样学习亦是如此,需要积累点滴,才能发生质的飞跃,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以上逐层类比,循序渐进,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快速找到学习的真谛,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思路,激发其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其政治素养。

2.5 鉴别诊断

影像上存在许多“同影异病”和“同病异影”的情况,不同疾病隐藏着的细微差别对于疾病的诊疗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掌握某一疾病的影像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相似疾病进行鉴别,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在疾病鉴别诊断部分告诫学生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影像知识亦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要进行多方面探索,对知识进行交叉重建,精益求精,才能满足临床所需。

根据大叶性肺炎和肺不张易混淆的案例,向学生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仔细甄别,在实习和独立工作时务必严谨求实,不能盲目自信,充分保证患者安全。而科学思维方法需要在鉴别诊断中得以运用,在实践中向学生传授分析综合法和推理排除法来研究疾病之间的差异,认识事物内在区别与联系,以探求疾病的本质,这是正确进行辨证论治的关键步骤,由此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要综合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提升和精进诊疗水平,才能进一步诠释“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近年来,AI 与医学影像的有机结合使疾病的诊疗迈上了新台阶,为临床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信息,但凡事都有两面性,AI 的出现也导致了部分医生过度依赖,教师应借此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利弊,避免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走极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加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新契机,也是职业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关键途径。在保障《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完整性的前提下融入思政元素,将影像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并重,有利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也应由课程向学科拓展,契合学科特色和优势,规范各学科课程思政间的相对边界,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由“灌输说教”向“隐性渗透”的方法转型[24]。目前,《医学影像学》课程思政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各高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探讨,建立跨学科思政教学团队,优化课堂设计、升华思政内容,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从而真正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影像学思政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