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修德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

2023-10-08焦义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修德医德医学院校

焦义培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道德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关系到医院服务水平的好坏,甚至影响到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近年来由于医患矛盾的频繁发生,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也逐渐开始重视,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抓医德教育就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杜绝医患矛盾的发生。青年修德观思想对医学院校开展医德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也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注入了新内涵,赋予了青年医务工作者新使命。

1 青年修德观的基本内涵

青年修德观对新时代的道德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着重回答了“青年为什么要修德”“青年要修什么样的德”“青年要怎么样修德”等重大理论问题,其本质就是要求各行业青年强化道德修养、立足岗位实践,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道德形象,自觉引领社会新风尚[1]。

1.1 青年为什么要修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指明了方向[2]。品德是衡量一个人的首要因素。第一,青年修德事关价值观的养成。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核心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在思想上发生偏差,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第二,青年修德事关“中国梦”的实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广大青年,青年的道德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第三,青年修德事关个人成长成才。人无德不立,一个人修不好德,就会迷失方向、不思进取、信仰丧失、价值扭曲,难以在社会立足。

1.2 青年要修什么样的德

习近平在多种场合中都提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4]要明大德,立鸿鹄志。习近平号召广大青年要明白中国梦的实现之为大德,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怀揣祖国和人民,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一切行动指南,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大德意识和能力[5]。二要守公德,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6]。无论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只有心中始终想着人民,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把工作干得扎扎实实。三要严私德、省察克制。修好个人私德就是要求个人的言谈举止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标准,独处时慎独自律,在公共场合时以身作则,知行合一。

1.3 青年要怎么样修德

青年修德观为青年如何修德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即“修德,既要立志高远,又要立足平时”[7]。一是引领青年勤学以明德。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首要任务,不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尤其是对于医学生而言,疾病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利应对各种情况。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例如,哲学、社会学、自然辩证法等,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一并注重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的提升。二是引领青年明辨以树德。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明辨社会复杂现象,也就能顺其自然、顺理成章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判断采取正确的实际行动[8]。对于医学生而言更要学好哲学、学好自然辩证法,用辩证思维来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引领青年笃实以践德。只有将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9],脚踏实地,才能避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2 新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尤其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然而现实中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却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陷、社会教育乏力,存在教育低效化的问题。

2.1 学校医德教育的不足

首先,课程设置单一。由于医学课程的要求,医学院校在高考招生时更偏向于理科生,所以医学生绝大多数由理科生构成,这就会让医学院校形成重理科轻文科的定性思维[10]。在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多为辅助课程,基本为选修课且课时设置较少。而针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也仅有医患沟通技巧、职业道德与法律、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其次,教师素质有待提高[11]。医学院校从事人文社科类教学的教师分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类,且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大多没有医学背景,主要讲授基本的道德修养要求,由于医德教育的特殊性,没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和医学实践是不能适应医德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的。最后,医德教育方法陈旧。目前的医德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说教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子女最初的老师,子女受父母的影响最为深刻,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关系子女的一言一行。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影响最深远的教育环节。现实中由于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促使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对道德教育看得较轻。在相当一部分家庭中,学习成绩优于一切的思想依然存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数不胜数,对有益于子女道德养成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嗤之以鼻。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缺失[12]。

2.3 社会教育的乏力

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反向作用不容小觑。社会上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当医生可以拿高工资”,把医生这个职业看成是高收入的象征,以金钱论英雄的错误价值观思想充斥整个社会,导致医学生学医的目的是追求高工资、高回报,把追求金钱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导致部分医学生选择学医就是为了将来的高工资,迷失方向,追求错误的价值观[13]。另外,随着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闹、伤医事件频发,导致社会上充斥着一种抵触医生的现象,把医生放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而社会上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导致这种氛围更加紧张,颠覆医学生的价值观,这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养成存在不利影响。

3 青年修德观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行动指南

青年修德观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一贯要求,又深刻阐释了青年一代为适应新时代需要而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14]。青年修德观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医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的理想、信仰、责任、价值等教育因素,其与医学生医德教育在本质上一致,并且从更深层面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不仅是治病救人,还要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3.2 丰富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容

青年修德观对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回答了新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医者”的现实问题。首先,倡导学生要勤学,作为未来的医生,需要终身学习,顺应时代变化,医学知识无止境。其次是明确了要引导学生注重道德修养,医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活水抓起,从学生时代抓起,常抓不懈,学生时代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医学生时期就狠抓医德教育,对未来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特殊性,必须要求学医者严守道德底线,养成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分明的能力,防微杜渐,遵守道德的同时更要坚守法律底线,提高医学生医德境界。

3.3 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纠纷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患者在看好病的同时,对服务态度、沟通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造成医患纠纷的案件中,大多数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服务态度所导致。青年修德观所提出的明大德,就是提出青年要心怀天下,要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常换位思考,就是要引导医学生加强人文素养、责任意识,才能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取得相互信任和理解。因此,以青年修德观为引领,提前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规范,强化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将来在医学实践中提升处理医患矛盾的能力。让医学生尽早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规范医疗行为,对缓和日渐频发的医患矛盾、提升医疗行业整体服务质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青年修德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促使医务工作者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青年修德观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内容。

4.1 优化整合校内资源

学校教育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渠道,一定要占领好主阵地,用好主渠道,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首要任务。首先,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医德教育。人无德不立,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医学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医德教育管理机构到课程体系设置都要进行全程把关[15]。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对道德要求的重要性,自己的道德品质在专业技能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学校管理层,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传统思想,摒弃传统错误思想,把道德标准作为评判一个人的首要法则。其次,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法。抓住当下课程思政的大好时机,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医德教育元素,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如在人体解剖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尊重意识,把相关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增加学分,增设医学哲学、医学人文、医学美学等人文教育课程。将医德实践教育纳入第二课程成绩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医德教育离不开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除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将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等专业教师纳入医德教育师资队伍[16],可以将医院法务部门纳入学校医德教育案例教学,并且可以邀请临床医生进行现场教学,创新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会对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正面效果,社会大环境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影响深远。首先,在全社会倡导一种良好风尚,对社会上的奢靡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进行批判,对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倡导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针对公众免费开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其次开展清网行动,对网络上各种负面消息,网络暴力、不实信息等进行及时清理,对散布谣言者及时进行惩治,普及网络法律,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官方媒体要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再次,对医疗系统开展行业整顿,对过度医疗、收受红包、药品加成等不良医疗现象进行严厉打击,树立反面典型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时刻警惕道德底线,做到不踩线、不越线。最后,要逐步完善社会道德征信体系,将个人征信纳入诚信档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守信的良好氛围,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4.3 协同家庭教育资源

家庭是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基础和原点,对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4]。家教家风教育是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教家风的好坏对家庭成员道德教育影响深远,家庭长辈要从自身做起,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导向来教育家庭成员[17]。首先是要把道德准则作为教育子女的首要内容。从小注重培养子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培养诚实守信、知行合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勇于担当、团结合作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遵纪守法,遵守秩序。其次是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家风关系到子女的“三观”养成,融洽、和睦的家庭会给子女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摒弃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思想,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合理把控对子女的期望值,把健康人格的养成作为首要责任,关注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相互体谅、和睦幸福的家庭关系。最后,主动传承良好家风。家族的延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努力。家庭成员应该主动做良好家风的传承者,不做优良家风传承的终结者。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把家教家风建设摆在首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庭美德,将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廉洁齐家等优良家风传承下去,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青年修德观是指导新时代青年提升道德修养的最高行动指南。青年修德观丰富了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容,明晰了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对促进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医学院校要以青年修德观为统揽,明确目标,使措施得当,引导广大医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始终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为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修德医德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做官与“修德”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