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内循环”新形势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路径探索

2023-10-02罗春玉

上海企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资本效果经济

罗春玉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内循环”的形势下,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受到广泛重视。虽然国有资本在经济“内循环”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力,但是存在人才短缺、运营模式不完善、业务转型等问题,国有资本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效果较低,不利于国有资本的良好管控。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经济“内循环”格局,研究经济“内循环”下国有资本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经济“内循环”新形势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的措施,旨在为增强国有资本的运营管控效果提供助力。

经济“内循环”的新形势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完善的运营方案和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效果和经济效益,促使在经济良性“内循环”的基础上,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水平,为国有资本的健康良性发展夯实基础。

一、经济“内循环”大格局分析

(一)经济“内循环”价值

2020年,我国正式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传统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国际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认同度很高,市场与资源层面均取得良好成绩,为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在贸易壁垒回归并且市场份额缩水的背景下,我国有着“内循环”的基础资源,消费市场规模很大,产业链条非常完整,具有内部循环的条件。我国将经济的内部循环作为核心,深度挖掘内部需求,合理投入和配置資源,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供应链条,打通国内经济振兴、经济循环通道,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带动国际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二)经济“内循环”现状

目前,我国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具体的内循环形式为:其一,科技层面。我国在经济“内循环”发展期间,为提升市场的自主可控性和国产替代性,科技成为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呈现出逆全球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研发,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力量壮大,核心技术国产化成为主要趋势,打造科技方面良好的“内循环”模式;其二,资本层面。国内经济的“内循环”强调,随着促使内在改革力度的提升,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市场改革使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驱动力。同时,我国在严格落实新资本管理规定的过程中,直接融资代替间接融资的趋势,促使科技创新板的建设、再融资体系的开放、注册制的发展、资本市场改革的全面深化等,证券法律法规的落实,目的在于能够构建透明性和活力较高的资本市场,通过实际的措施严格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金融服务体系更为完善,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经济“内循环”新形势下国有资本的优劣势

(一)优势分析

国有资本在经济“内循环”条件下,其优势表现为三方面:

其一,自主决策权较高。国家为推动国有资本实现快速经营发展,主动在经营机制上放权,允许国有资本调整薪酬考核方式,以此增加经营活力,促使其实现快速且稳定的发展。如国务院在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中提出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定期评估效果,采取恰当调整措施,使企业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营发展状态。

其二,业务平台功能完善。国有资本本身的资金储备及业务能力较强,并且相关产业链与业务链较为完善,其内部的相关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多种投资、品牌以及并购等相关管理平台,能够针对国有资本各方面需求分析投资成功率,帮助加快产业孵化,提高实际的运营效果,进而使其潜能得到有效发挥。

其三,企业凝聚力较强。企业凝聚力受到企业文化影响,在文化引导下,其核心能力发生变化。相比其他企业来说,国有资本的文化包含红色基因,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更具凝聚力,因此能够发挥出更为良好的作用。国有资本通过升级文化内涵,充分提高员工的能动性,使经营活力得到提升,还能帮助树立良好形象,构建稳定工作环境,促使其价值观念得到有效落实,完成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效益共同进步与提升。

(二)劣势分析

经济“内循环”条件下,国有资本的不足之处体现为:一是资本运作规模有待提升。当前国有资本的整体规模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待提升,虽然国内的部分资产规模达到千亿水平,但在运营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相对落后,整体不够精准,使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二是资产灵活性相对不足。国有资本的AMC牌照不足,导致相关的资产重组等方案无法得到实施,运营公司需要额外花费资金,通过付费通道来实现资产的处置管理,导致整体经营效率较低且缺乏灵活性。

三、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运营管理过程中,国有资本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模式不完善。良好的运营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同时提高资本的回报率,为资本运营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但由于国有资本的实际运营模式存在不足,导致部分试点企业的运行发展效果不理想,且内部的绩效考核管理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二,缺乏高素质人才。国有资本运营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较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此能够更好地应对资本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但目前行业发展中高素质人才仍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其三,国有资本运营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当前国有资本运营中,受到价格管理和运营流程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中存在一定的成本消耗情况,影响利益最大化。“内循环”背景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时忽视对各项工作组成的价值分析和管理,致使成本控制难度增大,不利于提高运行效益。

四、经济“内循环”新形势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措施

(一)完善国有资本管理模式

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为提高国有资本的实际运营效率,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提高运营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推动资本的累积与发展。

结合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进行分析,在构建管理模式时,一方面,应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监管方式提高董事会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监管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实际作用效果,助力国有资本的高效运营。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监管体系应具有全面性,针对企业投资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作出监管,确保企业的投资战略符合当前经济市场发展情况,以提高资本的运作效果。针对绩效考核方式进行监管时,应注意在企业发展中,恰当的绩效考核方式是提高职工动力和企业活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应丰富绩效奖励方式,并额外设置相关激励手段等,保持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调整国有资本投资运用企业管控方式。在国有资本管理模式中,丰富企业管控手段,对调整市场布局以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有较大的效果,通过恰当引导,促使国有资本顺利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以此提高实际管控效果。

(二)严格控制国有资本运营成本

基于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视角,为实现国有资本效益最大化,应做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降低国有资本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国有资本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升,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明确资金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汇聚、投入、流动、转化和增值,在融资环节中,应做好资金的统收统支和资金预算,通过合理的预算促使企业资金保持稳定状态,降低资金风险。在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应明确设置量化指标及指标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其中人均营收、利润以及营收增长率等相关参数,分析实际发展情况,以便结合该分析结果优化企业管理方式,加大成本的控制效果。

(三)合理进行国有资本运营授权

为使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升,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适当放权,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增大企业的经营活力。在运营授权时应保持积极稳妥的状态,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定运行。目前的國有资本运营授权包括两种:其一为间接授权,其二为直接授权。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优化出资人代表机构履职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履职方式,同时优化监管模式,根据股权关系合理授权放权;其次,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出资人代表机构针对不同企业和企业中不同经营单位设置相应的授权放权程度,同时,设置相应标准,向符合标准的企业授权,以此保障企业运行规范性;最后,优化国资监管平台的建设,重视非国有资本运营发展的监管,确保资本得到顺利运作,有效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内循环”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绩,能够从消费层面、科技层面和资本层面推动经济“内循环”发展,且国有资本在经济“内循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相应的劣势。因此,建议我国在经济“内循环”新形势下,重点完善和优化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合理进行运营授权,为经济“内循环”下的国有资本良好运营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系在职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法人治理、战略发展,供职单位:南宁威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资本效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资本策局变
抓住“瞬间性”效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资本观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