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要义及实施路径

2023-09-27顾心娃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童话教学语文要素

顾心娃

[摘 要]童话故事能有效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文本,足见编者对童话教学的重视。当前,童话教学存在着儿童缺位、文体不明、审美缺失等现象。为此,教师要明确童话教学的要义,根据儿童需要、学习规律等方面展开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语文要素的无痕渗透,引导学生展开具身体验、思辨阅读等,这样能凸显出童话文本的教学价值,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標。

[关键词]童话教学;现状分析;语文要素;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9-0011-03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方式来创作适合于儿童阅读、欣赏的作品。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引人的特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总共选编了39篇童话作品,占课文总数的13.5%。可见,编者对童话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童话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儿童的视角考虑童话教学的作用、策略,使童话文本没有能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教学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对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文本,真正明确童话教学的要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设计出契合儿童阅读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凸显童话的教学价值,把童话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童话教学现状分析

(一)儿童缺位

在童话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把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作为教学的全部任务,以成人的视角解读童话文本,以贴标签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带领学生学习童话,使原本充满趣味的童话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由于这是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习得预测阅读的策略。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根本没有关注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学生阅读课文时不断喊停,让学生预测后面的内容。这样,使本来很有意思的一篇童话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学生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感受,缺少了阅读应有的趣味。而有的教师则把教学重点放在感受老屋的爱心与善良上,过分关注人文性,留给学生真正读故事、讲故事的时间很少。这样的儿童缺位,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二)文体不明

童话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表演、讲述等实践活动中学习童话语言、感受童话形象、理解童话意蕴,逐步习得童话阅读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文体意识不强,没有真正了解童话的内涵与价值意义,把童话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等同,每一课都是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积累表达方法等,教学千篇一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时,一些教师根本没有考虑文章的体裁,只是按照阅读教学的一般形式,让学生先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就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等。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提及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是什么,也没有从童话的特征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阅读童话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体验。这样的童话教学,使本来有趣的童话故事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童话的乐趣。

(三)审美缺失

童话蕴含着丰富的真善美等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凭借。阅读童话可以带给学生美好的、独特的体验。只有把学生带入文本中,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学生才能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亲历童话阅读的体验过程,致使原本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变成对学生的道德训诫,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这样教学,使童话对学生精神的滋养、心灵的陶冶严重缺失。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块奶酪》一课,蚂蚁队长战胜自己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面包渣,表现了蚂蚁队长保护幼小、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这种美好品质的感悟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故事中描写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去揣摩、体验、理解而获得。而有些教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对文本的体验,一味机械地讲解,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的心灵陶冶与精神滋养。这种审美体验的缺失,不利于童话文本教学价值的发挥。

二、童话教学的应然要义

(一)关注儿童需要

童话教学要关注儿童需要。儿童需要的是具有游戏性、幻想性和自由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童话文本既有科学知识类,又有丰富的想象、夸张等,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童话时,教师要改变千篇一律教学方式,要从学科逻辑走向儿童逻辑,基于儿童的需要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小猴子下山》一课,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读课文的时候,学生都喜欢模仿小猴子的动作。为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做一做“掰、扛、扔、捧、抱”等这几个动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时,由于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先让学生谈一谈有没有与好朋友吵架或者闹别扭等事情,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这样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童话的乐趣。

(二)遵循学习规律

在童话教学中,如果停留在故事有趣、好玩上,那么童话文本的教学价值也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对童话文本进行统筹,整体设计,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真正深入文本,完全浸润在童话中,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曲折、语言的优美,理解童话文本中的真善美,最终实现与童话人物的共情。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马过河》一课,教师可以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中,也可以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情境中,这样学生才真正融入童话,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三)追求真实情感

童话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寄托人们对光明美好、正义幸福的追求。因此,教学童话对儿童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蕴含的情感是真实的,它的真善美可以给儿童以精神的慰藉和思想的启迪。教学童话故事的时候,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一员,徜徉文本中,去感受、体验、想象、分享等,这样使学生在童话中与自己相遇。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小女孩对光明、对幸福的追求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小女孩和自己一样有父母的疼爱,吃得饱,穿得暖。在阅读中,学生获得的情感是真实的。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巨人的花园》一课中,巨人对孩子们态度的变化引起了花园的变化。学生对这种变化感到非常神奇,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通过阅读,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的道理。在童话阅读中,学生不仅感受到童话蕴含的真实情感,而且进一步理解了童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感受到童话的纯真与美好。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童话教学的路径探析

(一)语文要素,无痕渗透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单元。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课文,注重语文要素在课堂的无痕落实。统编语文教材有不少的童话单元。教学时,教师要着眼单元整體,对语文要素进行适当分解,把语文要素巧妙融入教学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感受才会更加深刻。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童话,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学时,教师就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让学生随着阅读的深入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理解作者通过想象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把语文要素进行分解,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体会到想象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感受想象、追寻想象、运用想象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探究。首先,教师借助文本语言与插图,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想象;然后,让学生借助课后练习说说小女孩总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她怎样的愿望;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创编一个故事。这样教学,能放飞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学习《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这几篇课文时,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在有层次的实践中逐步感受童话蕴含的丰富想象,使语文要素无痕落地。

(二)融入文本,具身体验

童话教学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中,从人物的视角切身体会人物的处境、走进人物的内心,在具身体验中真正获得对童话的独特感受,提升童话教学的质量。如何引导学生具身体验文本呢?教师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情境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的艺术魅力。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大象的耳朵》一课,讲述小动物们说大象的耳朵有问题,大象把耳朵撑起来以后又放下的故事。课文的最后,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遇到过其他同学说自己某方面的缺点或者表现不好的地方,大象的遭遇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感同身受。教学时,教师先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语言;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假如自己是大象,听了小伙伴的话以后自己的心情会怎样?自己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体会到文本表达的情感。这样教学,引发学生的具身体验,让学生真正徜徉在童话文本中,感受童话人物的特点,使童话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发芽生长。

(三)思辨阅读,以文化人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创设情境、角色表演、故事创编、课堂辩论等形式引领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真善美,在浸润体验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同时,教师要结合童话文本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滋养、思维的发展,最终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马过河》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一题是“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这道练习指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停留在内容理解的层面上,而要深入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如对“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这个话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再联系文本与生活实际阐明自己的理由,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海的女儿》一课时,结合故事内容,教师可设置思辨性阅读话题:“如果你是小美人鱼,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为什么?”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与小美人鱼的做法,进行思考辨析,真正感受到小美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伤害王子的品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思辨阅读,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综上所述,童话教学要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展开语文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正视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童话教学的要义,要依据童话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契合儿童需求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童话的乐趣,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俞慧.小学语文童话文本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界,2023(1):56-58.

[2] 李学斌,李明超.从教学“难为”到目标“可为”:试论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2):96-103.

[3] 郑耿芬.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23(6):15-17.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童话教学语文要素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