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制下IPO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2023-09-27李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徽分所

财会学习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监管制度建设

李鹏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徽分所

引言

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随着科创板推出及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IPO 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越来越高,侧面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新的监管环境下,各企业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通过科学的内控制度建设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升经营效率,同时满足监管要求,促进企业的长效、健康发展,为走向资本市场夯实基础。

一、新的监管环境下,加强企业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及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企业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相应风险。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工具,是衡量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资本市场造假案例频发,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层串通舞弊凌驾内部控制之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损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因此,监管机构及投资者对于拟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更加关注,搭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规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IPO 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如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对销售合同签订、信用政策制定及催收管理责任不清,没有形成一套销售管理体系制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坏账、烂账等情况的发生,严重拖慢了企业的经济活力,损害企业经济利益。

(二)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在当前监管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并成为企业落实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必备条件。企业的管理工作主要服务于经济效益及生产、研发营销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各项业务的有序推进,极大凸显出内控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形成了一整套连通、有效的组织网络,构建内部控制可利用此网络加深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员工及部门的向心力,员工将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收益相连,共同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将内部控制落实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

(三)促进企业达成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进行经济发展及社会活动的理论依据,明确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及方向,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均需要以战略规划为核心进行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及实施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企业需要综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利用内部控制明确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期间的实际情况,了解自身不足,为企业管理决策人员提供精准、可靠的资料,保证战略作用,对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保证其实际的工作内容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员工的价值观念。第二,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战略规划中的漏洞,若是在严格依照战略方针工作的前提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仍得不到显著提升,则说明当前的战略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需要及时进行细节调整。

(四)满足企业内部权力制衡

为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定恰当的职能结构,与集权式的组织架构相比,大量企业开始放权。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认识到,放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权力分散的弊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成为制衡与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较为先进且合理的科技设备,实现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全部集中在同一个工作网络体系上,并利用内部控制实现协调监管,保证各部门充分行使监督权力。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可采用定期检查等手段,判断权力使用及成效的匹配性,考量权力下放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成效,并综合配套的奖惩机制,保证权力的公平性及透明性,使其完全服务于企业的发展[1]。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注册制推行以来,资本市场强化了信息披露质量,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性,是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基础。如IPO企业的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是审核的重点指标,很多企业只注重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的增长,而忽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从近两年IPO 被否案例中,关于内控制度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部环境薄弱

内部控制的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过程,需要综合各部门及个人配合作业,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监管机制。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内控监管建设工作成效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员工从上至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限,认为内部控制仅仅为简单的会计监管,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均缺乏参与,导致内控监管建设工作完全偏离预期的监管、提效目的,员工与领导对于内控监管建设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无法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是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建设不健全或运行不到位

企业内部控制缺乏一个完整体系,没有涵盖企业的采购、生产、研发、销售、财务管理等所有环节,关键内部控制点不清晰,不能有效发现重大风险和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另外也存在部分IPO 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现有的人工控制难以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全面的自动化控制,适应发展的需要。

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制度支撑,而大部分企业内控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岗位设置混乱,责任不清,关键岗位内控执行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的执行人员,出现一人身兼多职情形。另一方面,管理层只注重效益,不关心成本,导致成本、效益不匹配,缺乏科学的制度引导。

(三)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点在于对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进行全过程监管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与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相关部门有意或无意忽视了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大部分企业仅注重事后控制,却没有在事前及事中做好监管及反馈作业,并且在事后也仅是进行善后,没有进行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更没有专业人员对整体业务进行监管,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隐患时捉襟见肘,极易引发规模较大的事故,造成经济损失[3]。

三、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策略

(一)树立正确内控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落实与执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意识,以全新的内控监管理念为指导促进企业工作模式的改善,充分凸显内控工作的成效。企业需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增强员工之间的联系,并综合利用线上及线下的方式,拉近员工间的距离。企业可利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并及时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为企业的内控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畅通沟通渠道,为员工的学习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使其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企业也可以充分发挥线下培训的优势,聘请资深员工进行经验分享及理念教育,保证先进理念的有效传输。定期举办理论知识比赛,可通过设置丰厚的奖赏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提升员工的内控监管能力。此外,企业应当始终将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导,正确看待内控建设工作,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完善审计监管体系

完善的内控监管制度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企业需要综合实际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建设内控监管制度,并组建较为合理的监管系统,通过不断升级完善,提升系统的可行性。企业需要将具体的权责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在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确定责任人,避免出现相互推脱责任的情况。另外,从实际发展来看,企业时刻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为保证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用性,需要相关人员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做好理性分析,并对制度进行及时优化,保证内控监管制度的实时性及适用性,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及运营要求。企业应当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状况,保持制度与要求的一致性,为企业的社会及经济活动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内控监管制度明确落实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严格依照规章做事,促使内控监管工作获得预期成效。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为保证内控监管工作成效,需要相关部门综合实际状况组建相对合理的评估机制。由此,内控监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针,建立配套的内控监管机制,保证工作成效。在企业执行内控监管制度期间,需要充分考量并重视各类风险隐患问题,加大风险防范管控力度,促进各重要管理决策体系的建设与升级。完善企业的全过程运营风控机制,需要将风险管控作为主要工作原则,保证从根本上实现风险管控与企业运行的一致性,充分突出风险防控工作的优势及意义。第一,企业应当保证监督管理体系优化的长期性,可为后续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主要涵盖了收支、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明确划分了各岗位的权责范围,保证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上,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第二,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保证获取数据的精准性及完善性,将行业规范作为标准,实现评价模式的改善升级,使其可以有效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第三,企业应当综合自身的业务水平科学划分风险等级,通过细化分类提升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尤其是对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相关人员汇总并提交相应的报告,从根本上遏制风险的爆发[4]。

(四)落实企业内部治理

企业需要综合各类因素选择并落实具有极高可行性的内控监管策略,综合自身的发展及市场变化趋势,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监管结构,保障企业内控工作成效,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当始终保持内控工作的先进性及科学性,借助市场及法律的优势及标准,制定较为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同时,强化内部监管制度,不断开创想象力,综合前瞻性的发展眼光,积极探索全新的监管方式。例如,企业可强化董事会的建设工作,充分展现出董事会自身的独立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决策工作的公正化、客观化。董事会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从各部门抽调精英人员建立专业的内控监管团队,实现审计及内控工作的动态化监管及评估,精准定位内部审计工作岗位,最大程度保障审计资源的科学分配,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审计优势。另外,企业也需要综合战略发展需要,制定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保障内控监管制度的高效运营,从根本上对企业的内部权力进行限制,确保企业内控机制的有序推进。

企业在构建相应的内控监管制度时,需要保证将其贯彻落实在企业的生产营销过程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平稳运营的主要环节,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从宏观角度上实现了内部监管工作的完善与落实。与外部审计工作不同的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可切实找到并发掘出各类影响其发展的细节问题,并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积极提出可行、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其一,建立由高质量人才组成的专业审计委员会,对内部监管制度的构建、执行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避免出现人情因素干扰工作的公正性,同时也需要保证审计工作与企业的各工作环节相融合,并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支持。其二,提升岗位应聘门槛,聘请高素质、业务强的资深人员担任审计师,保障审计团队的专业性及稳定性。其三,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及实际工作流程,确保审计行为的标准化及公正性,对以往的审计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及成效,做好事前及事中控制,充分凸显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全面实施内控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执行等均需要有信息化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为了保障企业制度的建设的合理性,需要企业时刻紧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从实际的工作方式来看,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第一,企业应当建立较为先进且完善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可极大保证各部门信息的精确、快速传递,并形成良好的协同作业模式。第二,建立较为健全的沟通机制,保障信息传递的通畅性。良好的沟通是企业决策层作出科学决断的前提。由此,企业应当引入较为完善的沟通机制,并尽量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融合各部门的努力,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主要通过多个虚拟平台实现,为保证内部信息的共享性,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闭合网络交流通路。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规模及产业的扩张,使其涉及的业务种类也不断丰富、多元化。在全新的监管环境下,企业需要加强内控理念建设,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引进先进的内控管理经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科学决策水平,降低运营风险,为公司走向资本市场、规范运行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监管制度建设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