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握绿色农业之笔 描绘开州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09-27陈道彬

重庆行政 2023年1期
关键词:开州农产品绿色

陈道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10月,重庆市开州区成功获批创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并坚持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全域全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农业绿色转型“展示板”和“标杆地”,先后获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三峡柑橘产业集群等“国字号”平台8项,农业绿色转型经验被《半月谈》专版刊发。2022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96.95亿元、同比增长4.9%,生猪出栏113万头,蔬菜产量64.16万吨,水产品产量3.31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8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2∶1。

一、抓牢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绿色农业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选准突破口,持续发力、协同攻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开州区坚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聚焦稳面积、提单产、优产能,组建工作专班,做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式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力地夯实了农业绿色发展基础。

(一)提升种业“高线”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培养“岩水土鸡”“汉府黑羊”等地方特色品种5个,自主选育“开州金翠李”地方新品种1个,推广面积5万余亩。建成西南片区最大晚熟柑橘良繁场,年繁育无病毒晚熟柑橘容器苗120万株,高标准建设关面乡木香、河堰镇黄连等基地3个,建成三峡中药材种植博览园、天麻科创园,试验种植中药材新品种130余个。引进推广优质中稻再生稻、柑橘、伏淡季水果等新品种100余个,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20余个,引进“冠军”“新世纪”等芦笋新品种10个并试验成功,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二)严守耕地“红线”

科学划定“两区”,合理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6.5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1.02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90.7万亩。2022年,粮食播面174.78万亩、产量56.87万吨,分别居全市第1、第3位。盘活撂荒耕地,土地宜机化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优先用于撂荒地复耕,采取农户自主复耕、主体流转复耕、代耕代种复耕、集体回收复耕等方式,盘活撂荒地2.5万亩,复耕种粮1.5万亩。稳定农民种粮信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2.3万户1.25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9.3万户、3514万元,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超70%。加强耕地保护,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5个,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1.3万亩,重金属低吸附水稻、玉米品种示范0.78万亩,耕地质量综合等级达5.03。

(三)筑牢生态“底线”

推动化肥农药“双减”,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5万亩,推广“鱼菜共生+尾水治理”“稻田+”等综合种养模式7.5万亩,建立海藻肥、电解水等绿色投入品示范基地2.6万亩。推进资源化利用,推广蛋鸡“粪污快速发酵”、微景观生态猪场、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等技术模式,投产钱江鑫隆、厚坝艳鑫有机肥加工厂,年产有机肥3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90.5%。

二、抓实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两个支撑,促进绿色农业高效增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开州区坚持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总量突破130万亩、农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一)科学布局优结构

优化“一环两区”空间布局,加快培育“一主两辅三优多特”绿色产业,特色水果、绿色畜牧、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在环汉丰湖、浦里新区城郊绿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以特色林果、休闲农业等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产城融合高效农业示范区;在江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重点打造特色水果、绿色畜牧等高效产业,创建山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北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区,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冷水鱼等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累计建成优质粮油80万亩、晚熟柑橘30.6万亩、道地中药材30万亩、生态渔业5.7万亩,江里现代柑橘、鲁渝(寿光)现代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镇村35个。

(二)技术推广强带动

搭建科创平台,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创新团队16个,搭建国家水稻(马铃薯、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微植物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4个,建立农业产业孵化基地15个、院地(企)实训基地18个,实施粮食生产科研试验示范项目100余个。开展高产创建,集成推广优质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水稻新型淹水直播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3套,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栽培等技术6项,示范面积25万余亩,辐射带动10万农户。推广夏甘薯区春秋二季接茬栽培新模式,春季甘薯120天产量达到1600公斤/亩、产值5875元,技术引领全市甘薯产业前沿。

(三)数智赋能增动力

大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建成智慧果园、智慧牧场等示范基地10个,形成农业大数据“资源一张图”框架。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等单位智力支持,在临江镇建成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控制作业装备为一体的1个智慧示范区、1个调度中心、5个信息系统、N类园区设施的“1+1+5+N”管理系统,实现柑橘果园生产全程智能化智慧化;在大德镇智慧鸡场运用生产统计、饲料管理、环境监控等全程智能化系统,逐步实现养殖无人化。

三、抓住产品品质和品牌两个拳头,推动绿色农业价值链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州区坚持以培育产业全价值链为重点,聚力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大力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推动双向改造

实施“改地适机”,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千年良田”试点工程,推动地块小并大、短并长、缓变平、弯变直,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2022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宜机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实施“改机适地”,研究出台购机补贴、技术培训等惠民政策,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农机总动力超51万千瓦,2022年宜机化示范改造1.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水稻、玉米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68%、38%。

(二)提高特优品质

瞄准市场需求,修订完善开州再生稻、开州蔬菜等地方标准6项,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1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认证总量达到99个。开展标准试验示范,筛选55项农业主推技术,重点加强绿色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运用,创建蔬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1个。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以蔬菜、水稻为重点品种,开展低毒生物农药试点1.5万亩,纳入全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的经营主体18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建立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主体名录469家,开具合格证7.3万张,带证上市食用农产品2.1万吨。

(三)唱响名优品牌

坚持“品牌强农”战略,着力构建“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形成以“开味开州”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开县春橙”“开州再生稻”“开州冷水鱼”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开州香肠”“紫水豆干”“南门红糖”等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1+4+N”农产品品牌体系。全区农业品牌总数达到101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开县春橙”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全国名特优新目录产品4个、重庆名牌农产品30个、“巴味渝珍”授权产品32个,“开县锦橙”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开县木香”成为全国首个木香价格指数发布品牌。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电子商务等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品牌宣传推介。“开县春橙”“开县锦橙”品牌价值分别达到24.63亿元、7.68亿元。

四、抓好新业态和新市场两个关键,创新绿色农业发展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开州区坚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向广度深度进军,培育壮大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多元化。

(一)做强精深加工“产业链”

优化财政政策,2022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亿元,实施农产品初深加工项目98个;争取中央资金2000万元,建成冷藏保鲜库达30000m3;落实贷款贴息43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2.6亿元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建加工平台,开州浦里新区获批市级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入驻食品加工企业30余家,年加工产值突破60亿元;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培育天致药业、融康堂等中药材加工企业15家;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40家,年加工产值达40亿元。育强市场主体,培育“果变汁”“豆变干”“药变片”“果渣变饲料”“竹木藤变家居”等模式加工主体8269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总量跃居全市第一。激活带动机制,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园(基地)+农户+农村电商”等产业联合体5家,推行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生产托管等八型联农带农模式,利益联结脱贫户3.1万户,实现年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二)做大乡村旅游“附加值”

坚持跳出“农”字抓产业发展,用“工业理念、文旅思维”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推广“产业+基地+景点”发展模式,打造生态渔业、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开发休闲、观光、体验、康养等新业态。举办三峡药博会、斗茶大赛、民俗节等品牌文化活动,策划推介“红色研学”“避暑纳凉”“田园风光”等精品旅游线路6条,成功创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推出“大美大进”“天上满月”“山水关面”等地域品牌。打造竹溪镇“生态乐园·共享田园”、临江镇“明德帅乡·美善福德”、赵家街道“帅府名村·红色周都”等网红打卡地标10余处。培育遇见云上、星空遥辰、南山忆等精品特色民宿53家,打造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37个,建成市级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65个,大进红旗、满月马营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7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2亿元。

(三)做活电子商务“大市场”

聚焦电商需求加强物流设施建设,依托渝东北农副产品物流商贸城,建设快递物流分拨中心2个,入驻大型物流快递企业8家;建设乡镇物流服务站点38个、村级物流服务站点136个。积极培育电商主体平台,成功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糯米等一批知名电商平台,持续培育“开街网”“爱上开州”等本土电商平台,电商主体达2800余户,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53亿元,同比增长28.7%。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县。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绿色是农业的底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要求。开州区将坚持以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目标、作引领,完善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铆足干劲、开足马力,见行见效、唯实争先,紧握绿色农业之笔,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州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开州贡献。

猜你喜欢

开州农产品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开州区院 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