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平教授从调畅气机入手治疗内伤病证医案1则

2023-09-27张海青李梦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三仁汤王平中焦

张海青 程 晨 李梦吉 王 平

(1.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级,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金元时期,北方战争不断,百姓四处逃窜、饥饱无常,故内伤病证多见。金代医家李东垣著《内外伤辨惑论》,开创内伤学说之先河,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内伤病证是指由于内伤饮食、劳逸失调、情志过度而发生的疾病,病机为脏腑气血亏虚、气机升降失常,病位在里,病性属虚或虚实夹杂。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生活劳逸失当,精神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加,饮食结构由“五谷为主”逐渐转变为“肉食为主蔬果为辅”,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病证,多属内伤病证。王平,博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至今致力于《黄帝内经》理论与经方研究,效仲景治外感、法东垣治内伤,曾跟诊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建忠教授,得高教授真传,擅长从调畅气机入手治疗疑难病症,效果显著。

1 治疗经验

1.1 临证知常达变在临床上,王平教授给患者开方子,很少从首诊到二诊、三诊只开同一首方子,而是通过辨证论治,明确患者所患疾病的证型,从而合理选方用药。王平教授深谙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临证知常达变、不拘一法、不拘一方。

1.1.1 不拘一法“不拘一法”主要体现在同证异治。比如同为气机不畅,治法却不同。湿为阴邪,易阻阳气,湿邪致病,容易阻滞气机,所以对于湿邪引起的气机不畅病证,王平教授常常通过祛湿来调畅气机。然同为湿证,要区分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区分病位在上焦亦或者在中焦、下焦的不同,还要区分有无正虚。治法上有淡渗利湿法、苦温燥湿法、芳香化湿法和辛温胜湿法的不同。淡渗利湿药物与苦温燥湿药物作用趋下,单独使用阻碍损阳气的升浮;芳香化湿药物与辛温胜湿药物作用趋上,有助于阳气的升浮,故临床上遇到平素阳气不足的患者,当适时加用具有芳香化湿与辛温胜湿作用的药物。

1.1.2 不拘一方“不拘一方”则表现为善用加减方、类方,体现了“随病制方”思想。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为六经病各设主方,其后方剂则为主方的加减方、类方。常见的多以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四逆汤为底方进行加减。以治疗痞证为例,痞证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畅,王平教授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半夏泻心汤类方有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以及大黄黄连泻心汤。同为痞证,病机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故临证需根据患者病证的寒热、虚实情况遣方用药。

金代医家李东垣强调随病制方,并擅长依四时的气候变化加减用药,如其在《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的加减中提到,冬月咳嗽加麻黄、夏月咳嗽加五味子,这是四时用药法的体现。李东垣的诸多经典方剂,如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调中益气汤等均可以看作是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方,这些方剂均可以补益脾胃,不同的是清暑益气汤还可清暑除湿,益气聪明汤聪耳明目,调中益气汤理气祛湿。同时补中益气汤又可以看作四君子汤的加减方,在补益脾胃的基础上去除淡渗下行之茯苓,增加了具有升清作用的升麻、柴胡。

王平教授效仲景、东垣之法,知常达变,不拘一法,不拘一方,临证擅长通过调畅气机、恢复脾胃升降以治愈疾病。

1.2 擅长调畅气机经方治疗疾病讲究“有是证用是方”,然而临床上一些患者症状繁杂,从头到脚都是问题,这种患者往往很难辨出明确的证,即使辨出证来,也难以用一法一方治愈诸病。此时,如果从调畅气机入手,就会发现起效很快。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记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随之增加;日常生活中有疏于锻炼、过度安逸的人,也有过度劳累的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出现了变化,这就导致人体气机郁滞。气郁,可以是情绪导致的,“思则气结”;也可以是劳逸失当,如“久卧伤气”“劳则耗气”,正气不足无以行气,久而气郁;还可以是饮食停滞,食气交阻……凡此种种,皆与气郁有关。“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郁既可以是疾病产生的病理因素,也会作为病因加速疾病的进展。正所谓“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因此在治疗中调畅气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平教授临床擅长运用小柴胡汤、温胆汤、三仁汤调畅三焦气机,治疗发热效如桴鼓;运用半夏泻心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调畅脾胃气机,治疗慢性胃肠病见效甚快;运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疏肝理气,治疗女性月经病效果好;运用越鞠丸、血府逐瘀汤、柴桂龙牡方调和气血,治疗失眠效果良好……不管是调畅气机,还是调和气血,其最终目的都是使人体周身气血流畅,湿、痰、瘀、热自去。对于虚实夹杂的患者,气机通畅也更有利。

1.3 重视脾胃升降易水学派张元素基于“藏气法时”理论创立了升降浮沉补泻法,李东垣承张氏学术思想,尤其强调脾胃的升降功能。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脾胃损伤,就会引起气机郁滞,升降失常。《丹溪心法》记载:“郁者……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强调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是引起诸郁的主要原因。

《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的著作之一,卷中的方剂多重视“升脾阳”“降浊阴”,李东垣在《脾胃论》里将脾气升清的功能看作“上行春升之令”,以助升浮;将降浊功能看作“行秋冬之令”,以助沉降,以恢复气机平衡。高建忠教授对东垣思想研究颇深,他将内伤病证的病机归纳为人体内四时的失序[1],治疗则应恢复体内四时正常的“升、浮、沉、降”,是对脾胃升降理论的发挥。

王平教授几十年来努力钻研《黄帝内经》理论和易水学派学术思想,曾跟诊高建忠教授,两位教授均擅长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运用李东垣的经典方剂治疗内伤病证。笔者跟师王平教授,发现王平教授常常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气虚之发热、头晕、乏力、自汗等症;使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清阳不升之头痛、耳鸣、眼糊等症;使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气虚外感暑湿之口渴、自汗、纳呆等症;使用升阳益胃汤、调中益气汤治疗脾气虚兼湿热之泄泻。王平教授用药常以辛散之升麻、柴胡、防风等升清阳,以苦寒之黄连、黄芩、黄柏等降浊阴,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

朱丹溪创制的越鞠丸被后世看作治疗诸郁的通用方,王平教授在临床上也常常使用越鞠丸加减治疗气机郁滞。“郁者……传化失常”表明越鞠丸所治六郁病位在中焦,故王平教授治疗郁证见舌苔腻者,多用越鞠丸加减。柴胡疏肝散亦可治郁证,其病位主要在肝,故王平教授治疗郁证见舌苔不腻者,多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 医案举隅

患者,男,44 岁。2021 年4 月8 日初诊。主诉:咳嗽5 年余,加重1 周。患者体胖,咳嗽,有痰,平素喜饮酒,伴胸闷、气短、乏力、汗出、胃胀,周身不适。精神欠佳,纳可,入睡困难,二便不畅。舌质淡红、舌苔黄白腻,脉沉细缓。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湿热内阻,气机不畅。治以清热化湿,宣畅气机。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炒苦杏仁9 g,豆蔻6 g,薏苡仁15 g,厚朴9 g,瓜蒌15 g,滑石20 g,荷叶15 g,冬瓜皮15 g,淡竹叶9 g,通草9 g,姜半夏9 g,陈皮9 g,麸炒枳实9 g,焦山楂20 g,炒鸡内金20 g,白术30 g,车前子15 g,泽泻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3 g。7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饭后温服,每次200 mL。

按语:该患者症状繁杂,迁延日久,寻西医治疗未果,故求诊于王平教授。纵观患者证候,咳嗽、胸闷、气短为病在上焦,肺失宣降;胃胀为病在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二便不畅为病在下焦,大肠传导失职、膀胱气化失司;汗出、入睡困难为阴阳失和的表现;周身不适、精神欠佳属湿邪困阻三焦,气机不得宣畅;舌象、脉象可辨为湿热证。综上,辨证为湿热内阻、三焦气机失畅。故以三仁汤畅达三焦气机,合二陈汤燥湿化痰、枳术丸健脾和胃,加瓜蒌润肠通便,荷叶、冬瓜皮、车前子、泽泻增强利水渗湿之功,焦山楂、炒鸡内金增强健脾和胃之力,生龙骨、生牡蛎安睡眠,加炙甘草调和诸药。

4 月15 日二诊:患者咳嗽、胸闷、周身不适减轻,胃胀、口臭明显,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缓。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属胃失和降,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兼化痰湿。处方:姜半夏9 g,陈皮9 g,干姜9 g,黄芩12 g,黄连3 g,瓜蒌15 g,荷叶30 g,冬瓜仁30 g,藿香9 g,佩兰9 g,麸炒枳实15 g,车前子15 g,泽泻15 g,净山楂18 g,白术30 g,炒鸡内金15 g,通草9 g,滑石20 g,牡蛎30 g,龙骨30 g,合欢皮15 g。7 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饭后温服,每次200 mL。

按语:患者上焦症状减轻,中焦症状明显,下焦症状平稳,故以半夏泻心汤降胃气,余燥湿化痰、通利二便、安睡眠之药基本不变。

4 月22 日三诊:患者已无胃胀。咳黄痰,头昏,爬楼梯气短、喘促,汗出多,尿不尽。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缓。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气虚湿热。故以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15 g,苍术9 g,白术9 g,党参9 g,黄柏9 g,滑石20 g,车前子15 g,栀子9 g,桔梗9 g,青皮9 g,陈皮9 g,麦冬9 g,五味子9 g,黄芩12 g,葛花9 g,瓜蒌15 g,炒牛蒡子9 g,焦山楂20 g,厚朴9 g,炙甘草3 g。7 剂,每日1 剂,水煎400 mL,早晚饭后温服,每次200 mL。药后症减,继续辨证施治,巩固治疗。

按语:患者中焦症状已无,下焦症状平稳,上焦症状明显。气短、喘促、汗出多为肺气虚,卫表不固;头昏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咳痰为湿热蕴肺。故予清暑益气汤加减,补肺敛肺、除湿健脾,通利二便之药酌情加减。

3 小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患者病达5 年之久,加之形体肥胖,生活习惯不良,企图以几剂中药治好乃是妄想。王平教授首诊、二诊以调畅气机为先,三诊扶正兼祛邪,之后继续辨证施治。

肺主气,司呼吸,肺参与气的生成。《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我们常常关注肺对于气的生成作用,而忽略肺对于气的运行的作用。“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形象描述了肺司呼吸以推动气的运行。三仁汤治肺,通过气化作用治疗湿热[2]。清代医家石寿棠说“湿热治肺,千古定论”,故首诊王平教授以三仁汤为主方,清化湿热,调畅三焦气机。

患者三诊由一诊的湿热证转为气虚湿热证,新增了甘温补气药。一诊患者见乏力、汗出,结合舌质淡红,脉沉细缓,可辨证为气虚证,为何首方不加用补益药?上症既可以是由气虚导致的,也可以由湿热内蕴,阻滞阳气而产生。首方之所以不用补益药,是恐补其壅滞,故先以三仁汤加减舒畅三焦气机,再以半夏泻心汤调畅中焦气机,待气机畅达,再补泻结合。

4 讨论

4.1 三仁汤与半夏泻心汤鉴别湿为阴邪,易阻阳气,湿邪致病,容易阻滞气机。三仁汤与半夏泻心汤均可治疗湿热证见气机不畅,然三仁汤治肺,半夏泻心汤治中焦脾胃。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吴鞠通用它治疗湿温病。临床上,三仁汤运用广泛,疗效确切,辨证为湿证,皆可考虑以三仁汤方加减治疗[3]。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2],方中苦杏仁宣降肺气,滑石、通草通利小便,使湿由肺而达膀胱。故三仁汤祛湿从肺入手。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治疗湿热蕴结中焦,兼脾胃虚寒证。半夏泻心汤以辛温之干姜、半夏散脾寒,合苦寒之黄连、黄芩降胃热[4],治疗紧紧围绕脾胃的升降与寒热。方中人参、大枣、甘草甘温补脾,补中焦之不足以恢复气机升降功能。故半夏泻心汤祛湿热从脾胃入手。

4.2 三仁汤与清暑益气汤鉴别清暑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原方用于治疗长夏时气虚之人外感暑湿。“时当长夏,湿热大胜”,故后世医家也常常用此方治疗内伤脾胃、酿生湿热。方中升麻、葛根辛散升阳以胜湿;黄柏苦寒以燥湿。全方配伍补中有泻,升降相宜。

清暑益气汤与三仁汤均可调畅气机,治疗湿热内阻、气机不畅之证。然清暑益气汤以人参、黄芪益气固表,治虚证为主。三仁汤是以祛实邪为主。如着眼于舌苔腻,辨证为湿证,而不兼以补脾扶正,往往会进一步损伤脾气加重病情。

猜你喜欢

三仁汤王平中焦
我眼中的太阳
Transmission-type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 for linear-to-circular an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s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篆刻作品欣赏
Regulation of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s under osmotic pressure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