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理念下论形象设计专业之人才培养

2023-09-25李莉许新董辉安美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工匠精神工匠

■李莉,许新,董辉,安美龄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它不仅包含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意义,更是对从业者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诠释,其核心内涵包括敬业、专注、细致、严格、精益和求新等[1]。它既体现着人们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与热爱之心,同时也传达着人们对于自我职业的敬畏之心,激励着他们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价值观念。对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与政治素质,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遵从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此外,在具体工作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始终坚持技术标准,对于规则意识、标准意识要一直铭记于心,绝不敷衍;要始终秉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还要求自己不断总结与反思自我工作情况,对于设计作品切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要不断改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产品设计等。

一、“工匠精神”理念下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形象设计专业诞生于欧美,国内自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开始出现形象设计人员。形象设计专业主要是从美容、化妆、服装设计等其他类职业中衍生而来,从整体风格上为顾客打造最适合个人外在形象的专业[2]。

(一)形象设计专业之师资与生源

近年来,形象设计专业逐渐变得较为热门,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但有一部分院校在开设热门专业过程中对于师资力量不够重视,即能够进行该专业指导学生的教师力量水平欠缺,架起基本的教学、师资构架等便开始进行招生,导致部分授课教师是跨专业授课,只是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便开始教学授课,缺乏足够的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与实际工作经历。从生源方面而言,即学生的选取来源方面水平参差,具有较大差异。

由于教师自身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如此情况之下,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只能是浮于表面,不可能有更为细致透彻的教授与培养[3]。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将“工匠精神”融入进去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的途径上还略显匮乏。如何把“工匠精神”切实融入教学之中,是教学培养的重点亦是难点。一方面,真正的“能工巧匠”大部分在企业工作,学校在此方面较为缺失,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极为重要;另一方面,请企业的技能大师到学校授课与指导学生,由于指导时间、精力等都非常有限,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与善于观察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更应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着手,从“根源”教师处开始,树立“工匠精神”意识,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一些国际、国内的技能大赛,参观一些大师展会等,使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技能等。

目前很多职业学院形象设计专业的招生情况较为理想,但相当一部分生源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工作目标等不可能在入学伊始就极为明确。因此,学校层面应提前告知学生选好未来就业方向,尽可能地帮助他(她)们做到精益求精、术业有专攻。例如,很多职业院校形象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美容、美发、造型、美甲等,但在时间对应的市场需求中用人单位更需要在一个“点”上做精做亮的员工,而不是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精的职员,由此,企业就会招聘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培养为主要任务,能够为顾客马上服务从短期培训机构走出来的学生。此外,一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课时设置不足,专业课教师又要在规定课时之内完成教学大纲中所有规定的技能教学,因此就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指导时间。另外,学校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教师的教具、耗材等软件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需要承担相当一部分的耗材支出,致使部分学生少买或者干脆不买耗材,只是跟着老师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等,这些使得高职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显得越发困难。

(二)形象设计专业之行业需求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形象设计行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行业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这期间大部分从业者来自于各类相关的短期培训机构,甚至有一些从业者只经过了2~3 个月的培训就开始从业工作,对于形象设计方面仅停留在头发的洗、剪、烫、染等方面,对于发型设计、整体形象设计没有太多概念,形象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4]。2000 年后我国多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通过考试招收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截至目前的状况是行业从业者众,产值亦较为客观,但称为行业翘楚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企业却少之又少,深入人心的“大国工匠”更是鲜而有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美”的需求逐日提升,人们重视的不再是简单的穿衣、打扮,而是需要符合自己职业、气质、性格的着装搭配,形象设计行业亦变得日趋火爆起来。依据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形象设计行业市场需求量的提升速度明显高于美容、美发、美甲等独立行业,但在形象设计行业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从业者仅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相关的技术方法与管理理念尚需完善等问题。就目前而言,虽然对于形象设计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相关用人单位对于持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毕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却未给予较高的重视,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技能掌握、技能熟练状况等与企业的岗位技术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对职业院校而言,需要更多有相关企业从业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对一线企业具体情况非常熟悉与了解,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实际需求相吻合,使国家制定的政策、规定、标准、要求与各省(市)、校、专业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技术性人才作为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都较高的群体,是经济建设的智力保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象设计行业需要人才资源,特别是具有较高能力素质的人才资源,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职业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符合社会市场的行业需求,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推动行业需求,使工匠精神落实到企业工作的实践中去,亦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向现代学徒制转变

工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那些具备劳动、动手能力,同时拥有精湛技艺的人才。“工匠精神”亦是匠人对自己“作品”的完美追求,以及在“雕刻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更是在工匠本身之上,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应保有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5]。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需要在学生整体的学习生活中融入给他(她)们敬业、爱岗、细致、专注、耐心、严谨的职业精神;在具备培养学生过程中更应让他(她)们拥有乐于钻研,不断创新、尝试的精神,以使学生可以逐步做到不断完善技艺,努力追求完美等。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需要相关院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力度,在形象设计专业中实行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牵头,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和相关专家融入其中共同完善。从前期的相关调查结果中可见,学校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占所调查学校的73.57%,共同制定完成课程标准的占比56.29%,拥有双师型教学管理体制的占比为33.17%(见表1)。由此可见,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相对而言较为普遍,但在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后,还应定期进行研讨会,及时修正和调整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使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且具有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从而避免偏离市场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对于双师型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比例应加速提高,明确企业相关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加强教学管理以帮助教学质量。

表1 校企合作制定内容占比情况统计

事实上,运用“工匠精神”的理念去培养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在课程上改变以往传统模式,“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亦是需要创新,需要追求突破,需要独具匠心[7]。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创新理念已经升至国家层面,位处“五大发展理念”的最前端,是引领国家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无论是企业亦或是个人,都需要在不断的创新中增强市场激励竞争的优势性,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在职业院校中相关专业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细致了解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以此制定相关专业课的课程目标,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技能操作教学中,按照行业相应的岗位技能需求,以及新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以尽力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无缝对接,凸显行业中的“工匠精神”,培养拥有专业特色的现代技能型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教师教授与学生实习体系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互联网+”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教育本身,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也在学校教学中相对普及。作为教育学生知识技能主体的教师不仅仅是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责任,而且肩负着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教书的同时更应育人的重任。从教师角度而言,应引领学生清晰“何为工匠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认同“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倘若教师自身不能正确地理解与认识何为“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理解亦认同“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点,且积极地投身社会实践中;那么作为接收知识、技能方的学生则将会更少地感知与理解“工匠精神”,更加谈不上在此基础上的践行。在针对“您的学校是否开展了校企合作培养”进行的调查中,将近80%的受访学校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且在出现企业导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到校授课时,也基本会采取提前录课,现场视频连线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受访的部分学校也会采用诸如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等形式进行发型设计、衣服穿搭、颜色匹配等实操演练;同时,有受访教师认为在线远程教学,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线上沟通、交流,以更清晰地了解当前服饰、发型设计等的流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给予学生操作建议,从而在使现实或虚拟客户获得满意的同时,亦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大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内容,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职业院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从调查的问卷结果看,学生的实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仅有不足50%的学生对实习情况是相对满意的,还有50%以上的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不高(见附表1)。事实上,从受访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认为学生实际到企业顺利完成实习阶段的比例较高,占到了86.73%,对于学校层面而言,职业院校可以在保证学生的实习安全的情况下,相应增加实习课时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追踪、教师随访、评定考核等相关制度,以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亦可采用每学年进行一次专业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例如,将实习期分别设在第一、第三、第六学期,学生在刚刚入学阶段,安排他(她)们清楚了解何为实习,实习的作用与效果有哪些,并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实地观摩,以了解企业的不同岗位职能与具体分工;在第二学年亦安排一次学生实习,主要是让他(她)们依托企业的学徒制实际,跟随企业师傅学习实际的具体工作流程,以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学年的最后一学期则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拥有独立完成实操教学项目的能力,也可以让他(她)们定岗实习,做一些具体工作,掌握实际而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如此循序渐进、阶段性相关联的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在工作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增强学生的技能熟练度,逐步培养他(她)们精益求精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附表1 学生实习满意度情况调查

(三)形成相应的过程评价机制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化、细致到实际教学与考核之中,若学生能够将“工匠精神”真正地内化于心,在实践学习、工作中认可“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具备较高技能、能力的同时更加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就现代教学而言,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满足于形象设计专业评价的实际需求,运用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对学生尽可能给予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提高,也使教师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接下来的授课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在他有关教育过程的观点中阐述过这样的理念,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在教育活动中应使学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而绝非置身事外的旁观者”[7]。在对学生给予学习表现的评价环节中,应建立、健全符合形象设计专业特点,并能够兼顾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多元化、客观化的评价方式[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视评价过程与评价细节,使教学活动更具成效性和合理性。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主导者更应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全面权衡学习效果,适当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逐步确定好适合学生的较为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生可以提前适应行业评价机制,适应社会需求,考虑顾客需要,以获得更加真实与贴近实际的教学及评价效果。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中,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在与顾客的沟通、服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服务态度如何,仪表仪态是否得体,沟通交流是否专业等,以打破传统的只重视技能评价的方法,使学校与企业,职业与教育,工作与学习之间不存在相互屏障,使“工匠精神”真正根植于教育教学之中。

三、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工匠精神”的融入,力图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素养、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行业标准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向现代学徒制转变的速度与力度,建立合理的教师教授与学生实习体系,并应形成相应的过程评价机制,且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以全方位地培养出“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使他(她)们既具有职业精神又具备过硬专业技能本领。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动画技术在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工匠赞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现代领导媒介形象设计与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