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的电力企业科技与管理创新融合

2023-09-22银川党东升

现代企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碳成果科技

□ 银川 党东升

习近平主席在2020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转型新目标即“双碳”目标,并于2021明确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之一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运行特性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给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电力企业在发展规划阶段必须做好科技创新,攻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保障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双碳”目标下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挑战

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经研院”)是省级电力公司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单位,承担电力系统的规划研究、战略研究、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业务。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经研院科技创新工作普遍面临如下挑战。

1.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难以支撑“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项目的高效开展。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合理、完整和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既定目标的顺利达成。“双碳”目标下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支撑。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经研院现有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适应,然而管理人员因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思维与理念,管理创新不足,甚至制约和阻碍了管理创新。特别是缺乏高效的过程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有效的项目追踪、评估等动态监测手段,未能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督管理。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难以支撑“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原创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等的引擎载体,具有加快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等驱动功能。建设先进的创新平台,是激发科技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是培育科技创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手段。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集聚资源、推动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现有科技平台存在着高水平创新平台数量少、整合利用效率不高、结构布局不合理、目标定位不精准等问题,缺乏“顶层设计”,缺少整体性、系统性考虑,未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项目链、产业链,在“双碳”目标下难以在理论上和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导致出现原创性创新成果少、转化落地少、发挥作用少的局面。

3.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缺乏,难以支撑“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巨大合力。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因此,科技创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为核心的科技队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和引领。现阶段经研院存在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领军人才凤毛麟角、极度缺乏;尚未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发展进行规划并编制相应的纲领性文件;科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尚未形成人才梯队,后备储备力量明显不足;日常事务性工作导致科技人才主动性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政策与制度不完善,实施不到位,创新积极性差。

二、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关系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统称,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管理是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新过程。创新是指人类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务,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务的活动过程。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新的管理要素(方法、手段、模式等)或者要素组合引入组织管理系统,以更加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创新为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可以推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的实践;管理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宏观环境,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管理创新能够激发和促进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管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软件”。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经研院亟需通过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而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双碳”的能源转型目标。

三、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融合途径

1. 建设一套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提升科技创新管控力。根据发展规划类科技创新工作特点,以国家、行业以及公司总部、省公司科技项目相关管理规定为基础,对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和补充,实现各类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提高项目管理规范化和精益化水平,充分调动各层级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细化管理职责。完善各层级科技管理的岗位职责及分工,明确项目阶段性管控目标和工作任务。细化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评估各环节工作职责与分工,厘清项目管理职责与交叉环节业务界限。项目实施部门、单位规范项目任务书编制、合同签订与执行,开展项目责任制管理,实行自验收与资料归档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督导和验收工作,提高项目规范化管理水平。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给予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的自主权限,赋予项目负责人在技术路线、研究人员调整等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与责任。

二是明晰管理流程。梳理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归档等环节,编制项目管理流程图,按照业务流程,细化完善管理模式。按照全过程管理要求,加强项目里程碑节点管控,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加强经费预算审核,重点开展技术规范书审查、合同审查、项目督导、验收和后评估,配套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和管理细则。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管理。完善经研院科技创新奖惩制度,制定成果奖励办法,明确成果奖励标准,开展科技成果奖励。完善项目后评估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后评估工作力度,组织科技成果登记,加强项目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成果交流,借助总部“双创”平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等,拓展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创新成果实用化、产品化。强化重大成果培育,整合与发掘创新成果,加强项目成果咨询,主动加强对现有研究基础的继承和发展,加强专利、论文、软著等成果管理,推进技术研发不断演进并形成重大成果。

2.建设一批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以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技术领先、务求实效为原则,立足实际需求和优势特色,瞄准国内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各级专业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是统筹推进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室布局、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完善提升现有实验室功能作用,扩大实验室影响力,探索规划建设省部级重点(分)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开展实验室CNAS等认证工作。

二是加强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与省(区)内外高校联合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开展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教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科研优势,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在开展科技创新、打造特色智库、培育创新人才、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各种有效平台,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技术攻关和师带徒活动,加快培养广大员工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挥创新工作室作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平台和载体的作用,使创新工作室成为发挥劳模精神的“新平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练兵场”。

3.培养一支卓越的科技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内生力。紧密围绕经研院科技创新工作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创新平台,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试点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制”,以开放的心态、透明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谁有能力谁揭榜,谁最能干谁挑梁。围绕技术研发领域布局和柔性团队建设,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在重点科技项目攻关中培养和锻炼人才。充分考虑科研项目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短期见效难等特点,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明确科技创新容错导向,调整优化考评方式,鼓励科技人才大胆创新。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电力工匠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遴选一批理论功底厚、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把优秀青年人才放到科技攻关中去培养和锻炼,建立一支技术水平先进、创新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跨专业创新人才队伍,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造的创新氛围。

三是建设外部技术专家库。充分利用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资源和知名大专院校的智力资源,建设外部技术专家库,在项目策划、立项、督导、验收等各阶段发挥专家技术把关作用,并为经研院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强与各相关学会、协会建立长效交流机制,开展技术研讨、专业授课、成果交流等活动等,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实践应用

根据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融合途径,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所需的原创理论和关键技术,以建设开放、合作、共享、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经研院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了“十四五”经研院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融合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档案管理以及知识产权推广应用、成果管理、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有序规划了各级各类实验室(创新平台),包括省部级(分)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推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包括科技领军人才、专家人才、青年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外部专家库等。未来,将结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施计划,将经研院打造成为支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双碳”战略目标的科技创新中心。

猜你喜欢

双碳成果科技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工大成果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