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

2023-09-19姚清铁徐虎赵欣雨尹博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姚清铁 徐虎 赵欣雨 尹博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促进农民增收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江苏省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从收入结构的角度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对江苏省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灰色关联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10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creasing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o Qingtie, Xu Hu, Zhao Xinyu, Yin Bo

( School of Econom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established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better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s the key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increasing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9, this paper used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ncome sources o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structur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increasing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reasing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十九屆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内,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在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即我国贫困人口全部脱离了绝对贫困,这无疑是世界范围内精准脱贫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创造了良好开局,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上,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而想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必须以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2]。此外,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2019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3]。基于此,本文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农民增收的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助力农业农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目前国内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主要分为3个方面。首先是从农业内部来讨论如何增长农民收入,李英[4]认为农民文化水平对其收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容易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可以多渠道地获取收入。周宇[5]认为农村产业结构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层次较低的产业结构滞后了农村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农村服务业。其次是从农业的外部来讨论如何增长农民收入,万芳[6]认为国家对于农业投入的财政支出较少,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导致农村的集资建设项目过多,农村难以积累资金发展经济。杜华章[7]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结论,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提高。最后是将农业的内部与外部结合来探讨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吕源[8]认为要想促进农民增收,不仅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使其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还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朱云云[9]认为可以通过推进农村农业机械化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

上述为学者们使用不同分析方法从各个角度剖析如何实现农民增收的研究成果,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在中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江苏省相关数据,并使用不受制于样本数量与样本内在规律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提供政策参考。

1 江苏省农民收入现状

1.1 收入持续增长

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农民的收入一直保持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从2000年的3 591元持续增长至2019年的22 675元。并且江苏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率呈波动性变化,其中2000—2003年农民收入增速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受农产品价格下降与城市下岗职工增加的影响,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与收入降低,而且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农民从企业渠道获取的收入[10];2004—2014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增长率基本高于10%,2015年之后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这一时期国家多次实行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政策,让农民收入与农村建设在此大环境下建立了良好的相关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2 收入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推动农民收入结构的不断优化。在200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为工资性收入与经营净收入,占比分别为45.36%和49.93%。至2019年,工資性收入占比依旧很大,而经营净收入占比则由当初的49.93%下降到27.74%。与此同时,转移净收入的占比由2000年的3.40%提高到了19.77%,而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一向较低。

由表1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经营净收入在21世纪初期是江苏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时代变迁,经营净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作用逐渐被转移净收入所取代。说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原本作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土地,由于其本身的稀缺性以及经济建设所导致的土地数量减少,制约了农民经营净收入的增加。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故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民的转移净收入得到快速提高。

2 江苏省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乡收入差距大

由图2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一直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还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迹象,2000年江苏省城乡收入比为1.88,2019年变为2.25。

江苏省的城镇化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城镇化率于2019年超过了70%[11]。但由于江苏省过快的城镇化步伐,使得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支付更高的工资薪酬,从而使得城镇居民拥有较高的就业优势,再加上城镇居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大量的农村居民流动到城镇中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令农村缺乏活跃的劳动力,进而延缓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进程。

2.2 收入结构有待完善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江苏省农民收入由原本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为主发展成工资性收入为主、经营净收入为辅的态势。

工资性收入属于非农业收入,从长期而言,这并不利于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是农民的核心利益所在[12]。目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变成了非农业收入,说明经营净收入所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少,尽管政府通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农村土地资源的灵活运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只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才能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2.3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由图3可知,2019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和初中学历的人数占比最多,二者之和为72.65%;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略微高一些,为17.10%;剩余小部分为小学及以下学历。

事实上,农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收入水平的增加[13]。因为较低的文化水平会让农民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主动性较差,难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无法通过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故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教育投资,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而助力农民增收。

2.4 二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江苏省目前仍实行二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城镇人口可以享受高水平而农村人口享受低水平甚至缺失的社会保障[14]。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收集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的资金,然后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将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居民手中,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15]。因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推行的制度,并且这种公平不会因地域、职业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差异。但是江苏省目前差异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政府对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要想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必须建立更加全面、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选取说明

基于江苏省2000—2019年的统计年鉴,选取2000—2019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数据进行分析。从收入结构的角度,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2000—2019年江苏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比较序列,同时把2000—2019年江苏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数据作为参考序列。

3.2 灰色关联分析

将2000—2019年江苏省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0和相应时期的江苏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数据作为一个原始数据xi(i = 1,2,3,4),运用灰色相互關联性的分析法计算出江苏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互关联程度。计算过程:

通过比较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得出关联序。

3.3 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工资性收入是拉动农民增收的稳定与首要动力。自2000年以来,工资性收入在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稳定在45%~50%。这表明江苏省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镇通过经济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使得农民也拥有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令农民可以快速地增加收入,而且为其收入来源增加稳定性。

其次,经营净收入对江苏省农民增收的影响仅低于工资性收入。尽管江苏省农民经营净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9.93%下降到2019年的27.74%,几乎下降了50%,但是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与江苏省农民收入的关联度相差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等因素的稀缺性限制了经营净收入的增加,并且农村流失了青壮年为主的劳动力。这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与整体素质,故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持续下降[16]。然而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农业作为经济基础,土地更是农民生存最基本的条件[17]。因此,尽管农民经营净收入减少,但其依旧对农民增收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外,由分析结果可知,财产净收入与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相对较低,但其关联度皆大于0.7,说明财产净收入与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收入和红利收入是财产净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8]。但是由于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新事物的认知,不能通过多方式多途径来获取财产性收入,使得农民财产净收入难以增加。从转移净收入的角度来看,得益于江苏省的各项补贴政策,江苏省农民转移净收入连年增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3.40%发展到2019年的19.7%。可是由于二元化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农村在筹集资金方面与城镇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异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影响了政府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转移净收入,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可知,各收入来源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灰色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的关联性最强并且增长速度较为稳定;经营净收入的关联性较强但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降低,随着政府各项农村政策的不断出台,其有可能成为江苏省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关联性较低,尽管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都在逐年增长,尤其是转移净收入,但是受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二者对于江苏省农民增收暂时难以发挥巨大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针对促进江苏省农民增收的路径有以下政策建议。

4.1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第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对外来务工农民的容纳能力。政府应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且发挥其主导作用,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第二,充分发挥中心区域城镇的作用,带动农村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城乡区域内要素流动,积极鼓励农村的生产发展活动向城镇靠拢,实现规模效应,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4.2 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

第一,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化。通过宣传指导的方式,加强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理解,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地制定土地补偿标准,将闲置的土地资源盘活,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二,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鼓励土地经营者开展规模化经营,对于取得良好成效的经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依靠支持性政策引进人才,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建设进程,进而使得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

4.3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在分配财政资金时要按照合理的原则,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困难的地区倾斜,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确保农村教师待遇有保障。第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农民提供知识技能培训,培育有素质的新型农民,而且重点传授农民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使其对投资理财具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4.4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第一,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普及程度。通过资料调查等方式确认农村中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第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力度。不断提升农村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政府总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的比重,对与农民生活密切的各个保障环节都加强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参 考 文 献

[1] 魏后凯,姜长云,孔祥智,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中国农村经济,2021(1):2-14.

[2] 高强,曾恒源.“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与政策取向[J].中州学刊,2020(12):1-8.

[3] 常文涛,杜宾彬.基于乡村振兴的“后扶贫时代”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2,38(8):27-31.

[4] 李英.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2007(9):40-41.

[5] 周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的机遇、条件和途径[J].河北学刊,2007(6):172-176.

[6] 万芳.农民增收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5(4):5.

[7] 杜华章.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及结构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1116-1122.

[8] 吕源.收入结构视角下海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6.

[9] 朱云云.收入结构视角下泉州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學,2016.

[10] 朱橙.收入结构视角下贵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8.

[11] 颜银根,刘敬悉.江苏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紧迫性、困境与破解[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1(1):85-90.

[12] 文丰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J].东岳论丛,2022,43(3):5-15.

[13] 朱韵洁,于兰.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36-39.

[14] 高晓鹤.江苏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9.

[15] 龙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16] 彭代彦,罗丽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安全[J].中州学刊,2015(9):45-50.

[17] 史玉渤.黄通的土地金融思想与实践[J].史学月刊,2022(4):127-131.

[18] 任维哲,邓锴.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以陕西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5):75-82.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基于农村宅基地制度谈农民增收的法律治理路径